骨质疏松症 并非中老年人“专利”
骨质疏松症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因此很多人认为它是中老年人“专利”。其实,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我国50岁以下人群的低骨量率高达32.9%,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特别是生育次数多、生育间隔短的女性,由于孕期和哺乳期骨钙流失严重,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受很多因素影响,首先,种族、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等不可控因素;其次,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吸烟、过量饮酒、过多饮用含咖啡因或碳酸的饮料、营养失衡、钙或维生素D缺乏、高钠饮食、体重过轻等可控因素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此外,患有骨代谢疾病,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也易患骨质疏松症。可见,年龄增大只是骨质疏松症众多发病因素之一。
在骨质疏松症早期,身体会发出一些信号,比如不同程度的四肢痛或腰背痛乃至全身骨痛,甚或出现驼背、身高下降等情况,这些都在提示骨骼健康可能出现了问题,需要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
人体的骨量变化在儿童时期增加,在中年时达到高峰,男性40岁、女性35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逐渐降低,开始出现骨质疏松。依据这个规律,防治骨质疏松可以从获得较高的峰值骨量和减慢骨量丢失两方面着手,如均衡营养、适当运动、合理用药,尽早开始并贯穿于生命全程。
刚嘉鸿 宓轶群/ 文(《新民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