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船工驾船摆渡协助人民军队渡过黄河_河津文史
强渡黄河建奇功。指的是河津船工驾船摆渡协助人民军队渡过黄河的故事。协助王震大军抢渡黄河。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把河津作为通往大西北的一条重要的战略通道和军事补给线。当时,国民党胡宗南、马鸿逵部驻守在黄河西岸,他们妄想凭借黄河天堑,阻挡解放军渡过黄河,解放大西北。
根据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强渡黄河参加宜瓦战役”的命令,1947年8月,王震司令员来到河津,进行战前准备。迅速成立了禹门口船工大队,任命张侯娃为船工大队长,把禹门口的数百只木船和400多船工编为11个小队,34个小组,所有船只归船工大队统一指挥。同时要求在两个月内,再高标准、高质量地建造10只大船、40只小船和60个牛皮筏子。8月份的晋南大地,可谓说是酷暑难耐,但龙门儿女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顶风沙,冒酷暑,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提前完成了造船任务。
1948年2月23日,在规定期限抵达起渡地点。随着王震司令员一声令下,打响了渡河战役。首先强渡的第七一七团四连由副指导员徐邦全任组长的13勇士强渡小组,在炮兵连6门山炮的掩护下,于当天黄昏,乘船登上了对岸,激战数分钟,占领了四处滩涂阵地,掩护主力陆续登岸投入战斗。随后,600名先遣队勇士乘着5只大船、15只小船、25个牛皮筏子,向下游方向划去,在苍头村黄河西边顺利登岸,随即包抄了驻陕西韩城下峪口的马鸿逵部,经过激战,解放军占领了下峪口一带。随后,解放军又一支部队在西禹庙南100米处上岸,全歼了西禹庙内的守敌,为后续部队向西进军杀开了一条血路。
此次渡河战役,从2月23日至3月8日,整整14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二纵队的7万余名官兵及大批军用物资安全渡河,胜利完成了西进大军的渡河任务。700匹战马未丢一匹,2600余头骡子未丢一头,5000余箱**未湿一箱,数百门大炮未掉一门,渡河战役取得了完全胜利。
那么王震将军为什么选择禹门口强渡黄河呢?当时在壶口下游的圪针滩渡河还是从禹门口强渡很难选择,前者平稳安全,但多费时间,后者一可攻克韩城减少对宜川战役的压力,二可快速到达瓦子街,但禹门口河水湍急,地势险峻,敌人戒备森严,强渡风险大。但王震将军认为:禹门口强渡虽然风险大,但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便下定决心从禹门口渡河。方案报野司后,彭德怀表示忧虑,虽不赞成冒这个险,但也欣赏王震在过河战略上的一步高棋。方案报中央军委,毛泽东支持了王震意见,他说:“王震这个人呐,他说能过得去,就一定能过得去的。”
后来,毛泽东问到西野二纵为什么要强渡禹门口?王震说是出乎敌人的意外,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毛主席说:“啊!你还懂得点辩证法呀。”诗人柯仲平路过禹门口,听说王震率二纵强渡黄河的险情,大受感动,不禁临风高唱:“路过龙门想王震,将军原本是工人,工人领导闹革命,功盖大禹凿龙门。”
在渡河中,船工大队先后有11名船工被敌人炸伤,英勇牺牲。渡河第一天(正月十四)龙门船工原根榜、原掌印、原五子被西岸敌军枪弹射中,英勇牺牲。正月十五,龙门船工卫察娃、王本成、原小娃、卢中学、原蛮娃、原有屯等在运送物资过程中,渡河船只被国民党飞机炸沉,英勇牺牲。他们是为了大西北人民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他们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协助杨得志19兵团西渡黄河。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杨得志司令员率领第19兵团西渡黄河,参加解放大西北战役,5月4日,河津县委、县政府奉命成立支前委员会和渡河指挥部,迎接大军渡河。禹梁10分区成立了河津禹门口渡河指挥部。神前村成立了支前接待站,参加人员有原志诚、郭接印、原克恭、原起焕、杜满娃等。渡河指挥部组织船工开展渡河训练。19兵团从5月下旬到6月上旬陆续从稷山、河津开向禹门口。6月1日,我19兵团187师560团进驻神前村,官兵们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露宿黄河滩。船工们积极摆渡,仅用5天时间就把19兵团全部渡过河去,又用5天时间将大批军用物资运渡过河,共协助19兵团和其他部队的五个补充师、一个地方师共20万大军渡过黄河西进。
另外,河津县组织650名青壮年参加有120副规模的担架队,随19兵团后勤部渡河出发。河津担架营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北作出了不少贡献,曾受到西北野战军、上级地方政府的表彰和嘉奖。杨得志司令员对河津人民支援解放军渡河西进,组织担架队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
白求恩大夫西渡黄河。1938年3月3日,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从香港经武汉、临汾来到河津。当时,河津县城到处是阎军和伤员,白求恩大夫在城内一家私人药店高价购买了一卷纱布,给伤员使用。3月4日,白求恩大夫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为中国伤员精心治病包扎伤口,并以此庆祝他来中国后第一个生日。3月6日,白求恩大夫来到禹门口,当晚在禹门渡口码头休息。3月7日,白求恩大夫在龙门乘坐运送物资的大木船西渡黄河,月余后辗转到达延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