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故乡的春节_杨永敏
行走在故乡的春节,才发现故乡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一份情怀,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不舍与牵挂。 ——题记春节,就这样在人们的万般期盼和恋恋不舍中悄然而过。
过了正月初六,那些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的家乡游子,又都要离开家乡,告别父母,回归到各自原来的生活轨迹继续忙碌,为人生奋斗,为梦想打拼;我也不例外,年后上班第一天,准点来到单位,挨个向同事们拜年,抓紧时间把年前手头积攒下的工作干完,下班后在电脑上敲击文字,写自己喜欢的文章。
码文字写文章是我这些年养成的习惯。唯有坐到电脑前把心掏出来缝缝补补、洗洗熨熨,我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找到出处与慰藉;人到中年,活得其实不是日子,而是被岁月沉淀后的心境,是时光和自我较量后的馈赠。
年里的好几天,除了应酬就是走亲戚拜年。现在静下来,过年的思绪如浪涌般袭来,让我陷入无限的怀恋之中。
老家的习俗,春节期间要去看望已故的亲人。父母的坟茔在我们村北的坡上。父亲过世的早,起初埋在西坡,后来母亲病故加之村里厂房扩建,我们就把父母的坟迁往了新村的坡上公墓。去年因为特殊情况,清明、中元、寒食节都没能回去给二老上坟。初三上午,我准备了水果祭品和元宝纸钱,带着儿子和侄子、侄媳妇们专程到父母坟头进行祭拜,以了却对父母的思念、亏欠和愧疚。在父母坟前,我久跪不起,边烧纸钱边对九泉之下的父母捎信说:“爸、妈,过年好。三娃给你们送些钱和好吃的,钱,你们随便花,供品,你们好好享用,没有了就及时托梦于我,三娃再给你们送!”香已燃尽,纸钱已燃灭,我站起身,把满满一瓶酒祭洒在他们的墓碑前,那一刻,我好想大放悲声哭一场,可我强忍着没有让自己哭出来,我怕自己一哭,父母听到会更加牵挂……
小时候,我们弟兄几个人形成了一种默契,每年正月初四这一天,都要结伴前行到姐姐家走亲戚。姐姐家在坡上的史恩庄村,距离我们村十来多里路。自打姐姐出嫁后,加之那时候交通、通信条件不便,我们兄弟几个与姐姐见面的机会很少,联系也不是多么频繁,唯有过年或亲戚家过事,大家才有机会聚集到一起。那时候,我还在村里上小学,每次放学到巷子口,总是会留心看通往我家的土巷道上有没有自行车轱辘印,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姐姐来了,我会一步并做三步地往家跑,没进柴门口,我就能闻到韭菜和炒鸡蛋的香味,那是母亲为了招待自己“远嫁”的女儿,正在准备韭菜鸡蛋饺子“盛宴”。因为姐姐的缘故,直到现在,我都对韭菜鸡蛋饺子情有独钟,每回到饭店吃饭,服务员问我主食点什么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来一碗酸汤韭菜鸡蛋饺子!”
得知我到来,姐夫、姐姐早早就出了门迎候。热情寒暄中,我走进了姐姐家。院子不大,也就五分的样子;一溜青砖红瓦房依北、东、西三面而建,显得宽敞、整洁而明亮;小院地面是水泥浇铸的,中间留了块半分多的菜地,南墙根并排有四棵粗细大小一样的香椿树,每年四月初,青青绿绿的香椿嫩芽结满了树枝,把一方小小的农家院落装扮的灿烂且富有生机。“树上结出来的香椿,除了我们吃和给你及坡下的哥哥、邻居家送以外,剩余部分我和你姐姐都拿到集会上卖钱了!”见我看着香椿树发呆,姐夫连忙给我解释。
室外寒气逼人,屋内暖意融融。两个侄儿和他们的孩子都到了;外甥正在忙乎着准备待客的饭菜:凉拌牛肉、猪头肉、红油耳丝、莲菜、油炸花生米,热炒的蒜薹肉丝、红烧鲤鱼、油焖大虾、土豆牛肉炖粉条上桌,我们便开始用餐。那一刻,年的气氛被亲情烘托得富有而饱满,喜庆且极具热烈;那一刻,我才觉得这样的年味才是真正的年味,这样的烟火气息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
再好的宴席也有散场的时候。临走时,姐姐说他们一家明天来运城。
姐夫、姐姐来,我必须得好好陪同,热情招待。除了父母和两个哥哥嫂嫂以及被老爸老妈给出去的老四外,姐夫、姐姐就是我这个世上最亲的亲人。小时候家里穷,兄弟们多,是姐夫和姐姐用他们并不富裕的家境,一直帮衬和接济我们,而我更不用说,身上穿的衣服、脚上蹬的布鞋,都是姐夫和姐姐在提供,学校放了暑假、寒假,我在他们家一住就是几个月。就凭这一点,我都得对他们感恩,都得好好地报答他们。
上午十点半,姐夫、姐姐、外甥、外甥媳妇以及外甥女、外甥女婿带着他们的孩子们来了,房子里被挤得满满当当,欢声笑语一片。血缘亲情最是奇妙,起初,小孙女还有些拘谨和认生,但稍倾,她就和家里所有的亲戚熟悉热络了起来,蹦蹦跳跳把桌上好吃的往老姑夫、老姑们手里塞,欢呼雀跃着把在幼儿园新学的舞蹈展示给亲戚们看;姐姐伸出双手抱她,她乖巧地依偎到老姑的怀抱,撅起小嘴巴在老姑的脸上亲了一下,引得老姑高兴得嘴角弯弯。血浓于水爱意融融,亲情满满温暖幸福,欢声笑语飘满小屋。
中午时分,我带他们到单位对门的火锅店吃了顿涮羊肉,十五个人坐了满满两大桌;久违后的我们说着家长里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就在那么一瞬间,突然有股心酸涌上心头:我想起了最疼爱自己的父亲母亲,想起了儿时围绕在他们爱的羽翼下快乐过新年的自己。若是他们现在都还健在,我们今天的这顿团圆饭一定会更加亲情满满,爱意融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吃过饭,我对姐姐、姐夫及亲戚们说:运城的盬街和池盐文化博览园不错,我带你们去看看。走出饭店,太阳已经开始偏西。冬日的阳光铺满大地,温暖着行走在城市下的我们,我们走在人来车往、繁华热闹的红旗街上,十几个人走在一起,形成了一支长长的队伍;道路两旁的国槐在风力作用下,拼命地摇动着枝头,像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
道行且长,行则必至。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盬街。盬街因河东池盐而得名,它作为运城全域旅游的“新名片”“新地标”之一,是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非遗文化等为一体的传统商业街区,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到河东历史文化底蕴,市民也能在这里感受到老城的美好记忆。如今,春节里的盬街更加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们摩肩接踵来到这里。盬街戏台前、关公像下、雕塑旁、小吃摊边,到处挤满了看表演、拍照留念和凑热闹的人,而我也不停地按下快门,用相机记录下这快乐幸福的一瞬。
池盐文化博览园同样人声鼎沸,非常热闹。今年春节前,盐湖区委、区政府为了丰富市民的节日生活,专门在这里布置了盐湖七彩灯会,广场两侧、博览园过道以及楼顶和南面的花园里,挂满了大红灯笼和各色花灯,把河东大地装点得美轮美奂,分外妖娆。盐是文明的尺度,河东大地能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盐。
我一边走,一边介绍我所知道的有关盐池和盐文化的传说和故事,他们听得很认真,后来情之所至我们一起朗诵起《南风歌》,一瞬间内心涌起满满的激情。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时分,因外甥晚上还有个饭局,我们才不得不在恋恋不舍中道别。
过年是一场相思,它会让在家的父母翘首以盼,在外的游子心心念念;过年是一场团聚盛宴,它会让血脉亲情紧紧相连,亲戚朋友间相互支撑取暖;过年是一场别离,回来时父母有多盼望,离家时父母就有多不舍。这么多年来,过年回家赋予了背井离乡的我们太多的期盼和期待,包容与偏爱。过年有人等,回家有人盼;故乡在温情脉脉中接纳着我们,又在恋恋不舍下目送着我们离开,从未半分抱怨,更无一丝不满,像极了父辈们无私厚重的爱,让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能重新做回孩子,找回儿时的清澈和自信。
归去来兮,人生不过是离乡和归乡。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归来,归来是为了更好的离开,愿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无论是在异乡行走,还是行走在故乡的春节大地,父母都是我们思念的痛点和难以割舍的牵挂,亲情乡情、乡愁乡恋皆是触及我们泪点和心中永远的眷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