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扎丧俗试解_河津民俗
“纸扎”。每逢丧事,总能看得见灵前供桌、门前献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纸札活儿,俗谓之“纸扎”。常见的“纸扎”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实用之物如床铺桌椅、车马鞍鞯、亭台楼阁、书童侍女(金童玉女)以至时髦品电视机、冰箱彩电之类;一类是象征之物,是人们观念的产物,寄托着人们的希冀,如聚宝盆、摇钱树、白鹤之类,是希望死者死后发财或乘白鹤登仙“西游”(上西天)的。
“纸扎”属于“冥器”(阴间享用的器具),是依实物仿制的随葬品。古时的随葬品初为全真的东西,如真钱币以及货真价实的金银首饰等,甚至还有活人殉葬的情况。到后来便代之以实物模型,如用竹子、木材、陶土、布帛等材料制作的器物或木偶人(俑)陶人等。再到后来,纸价的逐渐流行,这便是纸札。我们现在所用的花圈,也属于纸札,它兴起于国家机关和城市,但花圈并未完全取代纸扎,二者并行不悖,在时下还是这样。“纸扎”和花圈在坟头焚烧,焚烧等于把这些冥器“送到”阴间。
随葬品的使用、发展与人们的社会意识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其根源是“灵魂不死”观念,只要“灵魂不死”的意识一日不消除,随葬品就会永远存在。随葬品的盛行也与人们的孝敬心理、儒家的“慎终追远”观念以及历代的隆丧厚葬习俗不无关系。
依照“灵魂不死”观念,人们“视死如生”,认为死者仍然要像活人一样生活,于是便“视死如生”,让死者带去应有尽有的一应生活设施及用品;或带去生者(家人亲朋)的满腔愿望,如让其死后发财致富的摇钱树之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