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3-2-7 17:26:25

卜子夏是在西河 _河津人物

卜子夏是一位真先生,对西河的人文影响尤为显著。大家都知道,西河设教就是穿越了历史县名不断更叠,秦皮氏,北魏龙门,宋河津,其间细节繁褥,不提省事。今日重提卜子夏,是对西河故地河津的另外一重探寻,再次思考的打量。

    河津,古有耿,耿国之都,又称古耿,商朝之城池,就是今柴家乡山王村。商朝之时,必有做人老师的人,但其人其名,随着商朝因汾河多次泛滥而迁都他地。自然能成为师表的先生也就跟着都城迁移而随之。师者,未能在河津的石碑故纸上留下残片墨迹。至今四千余年无师可表。然而,卜子夏,这位春秋时期的儒者,孔子的学生,徒步来到河津设教开坛,并将其一生,终老此地。这么一位师祖,着实让河津有了历史标杆与标志,文明之火,儒者风范,遗地而留。

    多次到东辛封村参观卜庙,资料照片均有卜先生后代卜汝斌(77代世孙)等人收集整理。记得去年中秋节之前,我一人驱车前往东辛封村寻找卜子夏墓园,尽管费些周折,错寻卜氏坟地,终究几经打听,在铁路西,一块狭窄处,长满玉米。白菜、辣椒、大葱、茄子的小菜园里,拜谒了先生陵墓。那些墓碑都是石刻的,最早能辨认出是康熙年间重修的字样,当然,因为时间关系,我匆忙间拍了十余张照片作为第一手资料。通过此次寻访,并与一户村人几句聊问,大意明白,卜先生陵墓均由后代照看。

    卜子夏的英名,对河津来说是个不小的贡献,教育种子,文明火种,文化基因,先生用言教身传,把自己腹中之书,一一谆倾,让河津民事老早接受文明与文化的第一道曙光。仅从这一点,河津就已是人杰地灵了。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个朝代更叠,战火频发的国家,积贫积弱,均与每一次战火和杀戮是分不开的。中国的百姓生命如草芥,生活如粉尘,朝朝代代都挣扎在贫困的死亡线上,民不聊生,再加上旱涝不均的自然灾害,致使中国后来的落后与挨打。今日重提卜子夏,不是为了反儒,而是对他在两千五百年前,为河津民事的教育启蒙所作的播火行动给以肯定,给以尊重。试想,如果河津缺少了卜子夏西河设教这一堂大课,河津的历史征途上不会有一盏明灯探照前行的路基,河津也不会拥有曾经有过深厚文化底蕴,今日也就无从谈起河津是“教育薪火”传播的发祥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卜子夏是在西河 _河津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