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3-2-8 09:02:50

民国三十五年义唐社火进樊村

薛雷/文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为庆祝抗战胜利,各地举行社火表演,俗称闹故事。樊村属三区区公所驻地,自然也不例外。

    农历正月十五,樊村社火表演观礼台上,区公所领导,樊村工、商、士、绅及各界代表在台上观评。当时河津名医薛殿栋也在台上。薛殿栋是义唐村(俗名弥陀村)人,在樊村街上开办“伯良诊所”,并担任商会会长。闹故事结束后,大家评论当天的表演情况,其中有人问薛殿栋:“薛先生,今天的故事怎么样?”薛殿栋随口说了一句大话:“沿着山边走,就没有胜过我弥陀故事的。”有人接住话茬说,既然你弥陀故事好,何不到咱这镇店表演一番,让大家开开眼界?薛殿栋也没往心里去,就当一句玩笑话过去了。民国三十五年农历二月初四,樊村街上的好事者把薛殿栋当时的一句玩笑话当了真,商量后拟了一份请帖,送到义唐村,定于三月初六义唐故事到樊村表演。

    义唐是个小村,当时只有五六百口人,光绪三年旱灾后,一直未组织过闹故事。这次樊村送来了请帖,村里人不知内情,一时慌了手脚。薛殿栋得知樊村向义唐下了请帖,知道是自己闯祸了,连夜赶回村里说明缘由。村里召集四大户商量对策,大家认为,退了请帖有失村体,不退请帖,村里人少,又无闹故事经验,一时犯了难。最后决定还是接受邀请出故事,推举薛登龙、毛思让为故事头,组织安排闹故事。首先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各大户的长工、短工,以及各家的亲戚,能召集的都召集来。再由村里出面到赵家庄村协商,所缺人员由赵家庄村补充。发动各家各户,将家里现成的闹故事物资拿出来,由四大户摊派所需资金。安排妥当后,大家停止一切农活生意昼夜准备,齐心协力排演节目,扎花车鼓车。

    由于资金短缺,故事头毛思让除了其父交摊派的钱外,还偷偷把家里的两瓮油卖了补齐。薛殿楹不顾父亲反对,把自家已怀上驹的马装备好用来跑报马。一切准备妥当,三月初六半夜过后,全村闹故事的人就收拾出发,到了樊村受到热情款待。当时正值樊村驻扎部队,当兵的大多没见过闹故事,主动站两边帮助维持秩序。樊村老街比较窄,人山人海。前面报马开道,后面鼓车跑街。鼓车由九匹清一色的大艳色骡子拉车,鼓车上大鼓擂得震天响,锣鼓手由钹铙锣鼓组成,敲着十不闲,乱刮风鼓曲。下面鼓车由四位车把式驾驭,两人拦头,一人掌辕,一人护外。车把式头上用羊肚手巾扎成角角窝,各执一红缨鞭。骡子都打扮得十分漂亮,骡子头、项、背都挂有串铃、背铃、挂铃,鼓车跑过来,锣鼓声、骡铃声、拦头的响鞭声混杂一起,热闹非凡。当鼓车跑到丁字街口转弯处,骡子受到惊吓狂奔起来。拦头的毛靠石与赵家庄村赵姓把式一齐行动,两人鞭子一撅,前面四匹骡子一齐被撅得跪倒在地。薛新立拉死刮木,韩敦娃拉领绳,四人默契配合,齐齐地刹住了鼓车,遏制了一场险情,围观群众齐声喝彩啧啧称赞。鼓车后面是花车。花车装扎得十分华丽,内有蒲剧伶人演唱,前后坐着几个装扮清秀的小孩。花车后面是故事队,由故事头薛登龙带队。薛登龙头戴礼帽,眼戴墨镜,身着黑色礼袍,手持手杖,脚穿皮鞋,显得风度翩翩,威仪大方。紧跟着是旗队。打旗的和高跷队员,由蒲剧名伶花旦出身的高存才一手化妆包扎,旁观群众根本看不出是男是女。旗队后面是前门,也就是锣鼓队。锣鼓队由薛德六指挥,薛德六指挥姿势优美,节奏到位,博得大家的好评。高跷队由十六七岁的男青年组成,他们踩着高跷上台桌,难度较大,惊险刺激。花鼓队表演尤为精彩,以毛德润、薛偏子为代表,身系八九个花鼓,站在数张桌凳搭的高台上表演,演技娴熟,节奏鲜明,曲唱花鼓的薛三牛随走随编随唱。丑花鼓由薛德南、张六子、刘根成等表演,尤其是薛德南的顶碗表演十分精彩,头顶十来个瓷碗,嘴边挂着假胡子,打一下花鼓,肚子向前一躬,假胡子一吹一翘,头顶上的瓷碗安然无恙。有人说那碗是用胶沾着的,他便将头顶上的碗取下来让大家看,围观群众不停拍手喝彩。张胜宝骑牛表快板,薛文科牵牛二人配合。张胜宝表快板不拿底稿,随走随编,即景能表,出口成章。

    眼看着日头偏西,樊村堡又邀请故事去他们村表演,大家盛情难却,又向樊村堡行进。从樊村到樊村堡要过一条几十米宽的深沟,鼓车花车过不去,樊村堡村便派人把高跷队和小孩一一背过去,一直表演到天黑才结束。

    直到如今,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说起当年到樊村闹故事的事,都会滔滔不绝,这也是义唐村百年里空前绝后的一桩大胜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国三十五年义唐社火进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