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3-2-8 09:05:05

龙门发现北魏倚梯城旧址

刘勇/文

    黄河龙门之险,自古是水陆要地。沿黄河一线的交通也是和龙门分不开的。

    如今有了现代机械设备,公路多在峡谷底部,而在古代则限于条件多在山上开路。禹门口大桥以北沿黄河山西一侧是龙虎公路。因往来大车太多,这里常年运煤货车堵车严重,道路损毁,空气污染。就在龙门以北几公里处,有一被人遗忘的绝壁天梯,当地俗称梯子崖。

爬上天梯

    其实现在的龙虎公路就是在拓宽了黄河边的梯子崖一段后继续向北修筑的。很多人已经无法从满是烟尘的公路上找到前往梯子崖的路。只有近年来的户外徒步爱好者来梯子崖探险。

    我们来到梯子崖脚下,向上看到几乎是垂直90度的崖壁上,有呈“之”字形的人工石阶,往复向上直到山顶。这段看起来仿佛挂在山崖上的“路”,号称天梯,就是梯子崖。

    我们沿小径而上,来到现存的石阶最低处。到此看到崖壁上还有清晰的凿痕,台阶宽2米左右,高20-30厘米。杜君说这样的台阶还有约360阶左右。为了安全起见,悬崖一侧已修建了铁制护栏。当然这是临时办法,未来还要进行美化。护栏建起来,至少从心理上可以解决人们的恐惧感。由于是峡谷地带,风相当大。我们贴在山崖一侧一节节上行。紧贴崖壁,可见崖壁的立面上显然经过精细打磨,在崖壁和台阶的交界处还特别打造成弧形。这么精致的设计和大投入显然不是简单的为了运输。

    又沿石阶攀登了几个“之”字,风大也无法数数。终于来到山顶处,这是个山崖中的小口,入口处似乎原是个小门,崖壁上明显有方孔,应该是曾有门的。

    门侧是一小石龛,左右石刻对联:云梯万丈天台近,雪浪千层紫竹通,横批:慈航普渡。内一新雕观音菩萨。这石刻对联和横批看文字是明清以来所为。龛为长方形,上部圆首,内部的上半部为雕造观音像更为深些,下半部深度约20厘米。龛对面的崖壁上有一嵌石碣的痕迹。

    进入平台,就来到了相对开阔的山顶,在这里南望龙门,北眺石门,近在眼前。黄河上行船点点皆可立见。南边是悬崖,东部有小径通向大山深处,无疑,这里是把守黄河峡谷出入口的最佳制高点。

    在远处的山谷里还曾有瀑布景观,直接跌落到山脚下,垂直落差也有百米,如果有水,则可类比内锡崖沟等地的高山瀑布。远处的山头上已经在铺设步道和休闲设施。

这就是倚梯城

    在山顶平台,已难觅太多建筑,但还是可看出有些石阶和立面是经过精细打磨的。我认为这里应该就是魏孝文帝时期所建的倚梯城。

    《元和郡县图志》卷12《河东道》之《慈州昌宁县条》:“倚梯故城,在县西南一百五里。累石为之,东北两面据岭临谷,西南两面俯眺黄河,悬崖绝壁百余尺,其西南角即龙门上口也。以城在高岭,非倚梯不得上,因以为名。城中有禹庙。后魏孝文帝西巡,至此立碑,碑今现在。禹庙,在县西南一百五里龙门东岸上,其碑是后魏孝文帝所立。”此后清人县志资料也大体有类似文字。

    这次孝文帝巡视的时间,在《魏书》中有明确记载。

    《魏书》卷7下《高祖纪下》载:“(太和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幸龙门,遣使者以太牢祭夏禹。癸亥,行幸蒲坂,遣使者以太牢祭虞舜。戊辰,诏修尧、舜、夏禹庙。”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春天,孝文帝先是为处理穆泰平城叛乱事宜北上安抚,后从晋南前往长安巡视,经过龙门和蒲坂两个重要的黄河东岸军事要地。《魏书》中的龙门即黄河龙门禹门口,倚梯城是龙门一带的控制性城堡,具有军事和交通枢纽意义,是孝文帝视察龙门的最佳地点。可见,倚梯城当时是北魏政府建设的重要国家工程,为迎接孝文帝视察,自然会进行必要的建设,工程质量也是最高的。孝文帝祭祀舜、禹,同时对祭祀尧、舜、禹的场所进行修缮,正是因为这三位古代帝王在晋南地区早有历代相传的祠庙,祭祀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信仰基础。祭祀先王,也是标榜北魏王朝是从尧、舜、禹以来中原王朝的合法继承者。

    龙门禹庙就在倚梯城内。庙内的孝文帝碑内容可能就有《魏书》本纪中所说的下诏修庙事。

山巅的历史

    结合《元和郡县图志》关于倚梯城的最早记载和《魏书》记载孝文帝出巡的时间,我们可看到多重历史信息。

    一、山顶上曾有一处倚梯城堡。“以城在高岭,非倚梯不得上,因以为名”。可见城就在山顶,为抵达此处,需要倚梯而上,城堡就以此得名。根据地势看,这条重要史料的记载和现在山顶的形势几乎完全雷同。想当年的倚梯城就是建在山顶的一处城堡要塞。随着时代沿革、沧桑变迁,山顶城堡不复存在,精心修建的天梯保留了下来。至今在山顶岩石上还能看到明显的人工开凿痕迹。

    二、孝文帝曾来此城堡视察。一代英主孝文帝正是在这里俯瞰黄河天险,指点江山的。

    三、龙门的大禹庙最迟在北魏时已建,即在倚梯城内。大禹治水的传说在这里盛行,孝文帝在城堡内建大禹庙正是写照。明清时期,禹门口的山西河津和陕西韩城两侧均建有巍峨气派的大禹庙。或滥觞自山顶上的北魏大禹庙。

    《元和郡县图志》同卷《绛州龙门县条》又载:“大禹祠,在县西二十五里龙门山上。隋末摧毁,贞观九年奉敕更令修理。高祖神尧皇帝庙,在禹庙南绝顶之上,画行幸仪卫之像,盖义宁初义旗至此也”。此为龙门县即今河津县内的大禹庙,但就其方位看,所谓龙门山上,和倚梯城的位置符合,北魏大禹庙后代继续沿用,唐代才有修缮之事。颇疑《元和郡县图志》中绛州龙门县和慈州昌宁县两处记载的大禹庙实为一地。

    高祖庙是李渊从晋南跨河进取关中的纪念性建筑,凸显武功。其位置在“禹庙南绝顶之上”,根据现在梯子崖顶倚梯城位置,即大禹庙的位置来看,其南边确有更高些的山体,临黄河一侧为绝壁。在那里建设彰显唐高祖高大形象的建筑物,是很合适的。

    四、孝文帝曾在大禹庙内立碑,唐代尚存。孝文帝为建立文治武功,巡游国土时立碑记事,也是常事。城堡和庙不存,此碑的位置也不可得。那个观音石龛的位置却极其类似在崖壁上开凿的碑形,或说是一通摩崖碑的形制。这类依山体做摩崖碑的形式在北朝后期的天龙山、响堂山石窟等地多见。

    关于山顶上的倚梯城,当地已经没有多少人知晓。只是梯子崖因为其险峻的情势,为古道上的要冲而为人所知。关于这段天梯,当地还有传说是清代运输煤炭的地方商人投资所修。但即使是清代有此类兴建和修缮活动,梯子崖的开凿也至少源自孝文帝时期。

    此类工程在绝壁之上,费工费料,根据现在崖壁开凿面的平整度,明显经过精细打磨,绝非一般开凿行为。据此,梯子崖天梯很可能是北魏孝文帝所建的监控黄河天险军事设施的关键部分。皇帝巡视,这里必然是不惜成本打造的样板工程,后来收入存世的第一部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门发现北魏倚梯城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