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3-3-8 10:14:29

运城市司法行政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市司法局组织律师入企开展“法治体检”(资料图)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良法、善治是政府行使经济职能的制度性安排和权威性表达,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是企业投资兴业的主要参考和决策依据。近年来,市司法局聚焦“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把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努力当好“两员一团”(参谋员、监督员、智囊团),扎实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法治体检、入企宣传等,奋力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当好“参谋员”,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要依法依规执业,围绕整治‘吃拿卡要’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全面进行自查自纠,进一步营造律师行业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要主动担当作为,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为运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2月1日,运城市司法局党组班子成员深入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进行调研时,对律师行业提出要求。

该局班子成员先后深入运城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运城市律师协会、山西方立律师事务所、山西勇谋律师事务所、山西韶风律师事务所、山西法实威律师事务所、山西南风律师事务所,就律师事务所的党建工作、法律服务保障、公益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就如何有效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去年以来,市司法局党组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积极履行司法行政各项职能,全力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该局党组书记积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落实“四个亲自”要求,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督促指导班子成员、各县(市、区)司法局党组书记落实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把司法行政业务与抓好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落实相结合,构建形成责任明确、上下联动、同步发力的良好格局。该局党组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对分管科室、分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督促检查,示范带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深入开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司法局推动出台我市贯彻落实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一规划两纲要”的运城方案和加强市县法治建设38项举措,明确责任单位,细化工作举措,综合运用法治督察、法治考核、年终述法等系列举措,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纳入法治建设顶层设计。同时,出台实施《运城市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分工方案》,推动各单位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能力和水平。

2月17日,市司法局印发《运城市司法局服务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对引领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建立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提供兼具力度和温度的营商环境执法保障、营造尊法守法的法治化营商氛围、加大影响营商环境矛盾纠纷化解力度等进行安排部署。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三无”“三可”要求,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办事情“靠制度不靠关系”的浓厚氛围,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支撑。

当好“监督员”,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运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上,部门规范性文件、行政权力运行(双公示)等一目了然;行政执法文书电子化,执法案卷更加标准……

近年来,我市司法行政机关大力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对于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一栏,可以看到该单位的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如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月行政处罚信息(2023年)中,共有15条,每一条处罚信息都标明了行政相对人名称、违法行为类型、处罚依据、处罚类别、处罚内容、处罚决定书号等,内容一目了然。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公开”,是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的重点。按照“谁执法谁公示”的原则,相关行政执法机构必须明确公示内容的采集、传递、审核、发布职责,规范信息公示内容的标准、格式,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办事大厅公示栏、服务窗口等平台向社会公开行政执法基本信息、结果信息。这样不但提高了执法的“能见度”和“透明度”,也更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营造了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市司法局依法更新确认公告了559个机关和单位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其中市直37个,13个县(市、区)522个。组织开展申领(换发)行政执法证件培训、考试工作,清理不符合执法资格条件人员1231名,确认符合执法资格条件人员8493名。同时,我市紧扣行政执法实际需求,解难点、通堵点、补断点,将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融于工作实践,以实践来推动制度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行政执法机关通过规范文字记录、推行音像记录,做到了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特别是在容易发生争议的执法环节、执法场所实施全过程音像记录,不但提高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而且减少了执法阻力和暴力抗法情况的发生。各行政执法机关通过明确法制审核主体、范围和内容,编制法制审核流程和重大执法决定目录清单,给执法人员和领导干部划下了“标准”“红线”,确保了重大执法决定合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被纠错率明显下降。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深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该局制订出台《运城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运城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相关清单指南流程图参考式样》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并报请市委、市政府拨付了260万元财政专款,为25个市直行政执法单位统一采购配发1100台行政执法记录仪,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供了有力的制度组织保障。

当好“智囊团”,护航民营企业发展

“法治体检”是将法律保护关口前移,给被“体检”企业找出已经存在或潜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出“法律处方”,帮助企业从源头避免和化解法律风险隐患,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对此,市司法局将“法治体检”作为帮企服务的重中之重,将业务量大、外向型企业列为重点体检对象。

河津市境内资源丰富,经济活跃,各类企业主体达44000余户。河津市司法局通过深入走访,对民营企业法人治理、投融资、法务管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合同管理、劳动人事、财务及税务管理等多方面问题进行逐一调查,准确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依法治理情况,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分析法律需求和风险点,为企业快速高效发展夯实基础。同时,该局还联合中元智航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在河津市掌上12348开发建设智慧企业法律风险“体检”及防控系统,利用信息手段增强企业自检能力。

河津市司法局还组织基层司法所,主动深入龙门集团、曙光集团、宏达集团等企业开展“法治体检”。针对民营企业在征地建设、旧账难收、周边营商环境不和谐、融资难、合同纠纷、政府优惠政策申请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政策、法律问题进行“会诊”,现场办公,一一出具“法治体检”报告,力求帮助企业补短板、堵漏洞,为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经营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去年以来,河津市司法局共“体检”企业38家,出具“法治体检”报告38份,为企业提供法律风险防范建议186条。

河津市某焦化集团是集煤炭生产、原煤洗选、炼焦化工等于一体的大型煤焦化清洁型加工企业。山西古耿律师事务所组织10名律师进驻该企业,组建企业风险控制部,全面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在入企“体检”中,律师团队发现该企业业务部门因缺乏法律意识,印章审查把关不严,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和损失。为此,律师团队及时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将公司各自为政的印章全部收回,集中起来由风险控制部统一管理,按管理权限、运行程序进行审批盖章,公章外带由风险控制部派专人随章办理。印章使用,件件有记载,事事有回执,不但避免了印章失误给集团带来纠纷和损失,同时也对各个部门在业务往来中起到了监督作用,避免了业务往来中的一些不正之风,维护了企业的整体形象及客户的正当利益。去年以来,律师团队共审查该企业新建项目合同及各类日常合同7310份,提出修改意见1021条,出具法律意见书3份,提供法律咨询380余人次,处理各类项目问题等非诉案件7件,为该企业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600万余元。

“司法部门组织的‘法治体检’及时帮我们企业发现合同上的漏洞,防止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非常感谢司法部门安排的专业律师团队,帮我们在合同方面进行全面把关。”河津市某企业负责人说。

“‘法治体检’专项活动,是公益性的免费服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律师专业特长和实践优势,关注民营企业法治需求,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帮助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健全管理制度,防范法律风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民营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坚实的法治保障。”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市司法局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为主题,组织40余家律师事务所和70余家商会、协会联合会进行对接,670名律师担任2402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开展企业“法治体检”2000余次,举办法治讲座800余次,出具法律意见书1000余份,协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600余件,为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记者 邢智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城市司法行政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