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3-3-16 16:47:14

裴休故里裴村


裴休 (资料图)

春色渐浓,有人进城逛街,有人出城溜达。笔者去济源采风,途经一个小村庄,见村口立着一座气派的牌坊,上写“大唐宰相裴休故里裴村”。

村里有位老先生提到,裴休在唐代东都洛阳当过官,他是法海禅师的亲爹——对,就是跟《白蛇传》有关的那个法海和尚的父亲。裴休和儿子都信佛吃素,但论本事,这父子俩可都不是吃素的,他们一个比一个厉害。老先生甚至认为,《白蛇传》里的重要细节源出河洛。

此话怎讲?说来话长。

这个宰相令人敬

裴休生于公元791年,老家在河内济源,是中晚唐时期的名相。裴村的裴休冢乃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当地人多看重这位老乡。

《旧唐书》记载,裴休是唐代guan员裴肃的儿子,排行老二,博学多能,书法出众,从小就优秀。在书院读书时,其他学生调皮贪玩,裴休几乎不出书院门,早晚苦读,勤奋自律。他兄弟煮了一锅鹿肉喊他解馋,裴休死活不吃:今天吃肉,明天吃啥?胃口养刁了,只怕就咽不下粗茶淡饭了。

有天分又肯努力,自然有出息。裴休顺利地考中进士,走上仕途,历任监察御史、兵部侍郎、吏部尚书等职,最高当到了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身穿紫衣,腰佩金鱼袋,光彩熠熠。

唐宣宗器重裴休,不但任命他当宰相,还让他兼任盐铁转运使,主抓国家战略资源。裴休大刀阔斧革除漕运积弊,政绩突出。

此前,漕吏徇私舞弊、目无法纪,致使漕运损耗严重,江淮的粮食运到中央粮仓时只剩不到20万斛。裴休上马后,将责任明确到个人,奖惩分明,漕吏被治得服服帖帖,再不敢偷奸耍滑。他在任期间,每年运到渭仓的粮食达120万斛,几乎是以前的6倍!

能干就罢了,裴休还很清廉,克己奉公,拒不受贿,这在当时浮华成风、腐败盛行的**极其难得。有人既敬佩他品德高尚,又嫌他高尚得过头,笑话他虚伪,裴休宰相肚里能撑船,不以为忤。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说,唐朝被贪官污吏搞乱了,除了卢怀慎、张九龄、裴休这三个宰相,几乎没有不贪财受贿、“能饰簠簋(音同府轨)以自立于金帛之外者”的高官。此话虽夸张,却也证明了裴休的人品。

宰相之子进佛门

公元856年,裴休分司东都洛阳。他性情宽厚,乐善好施,常与高僧参禅论道。他儿子之所以出家当和尚,就跟他信佛有关。

据说,裴休当宰相时,皇子得了怪病,怎么都治不好,他便将亲儿子裴文德送进佛门,代皇子祈福。

裴文德剃度出家,法号“法海”,苦修多年,坐禅得道。史载,法海禅师在金山(今江苏镇江境内)修行时,无意间挖到了黄金,上交朝廷,皇帝敕令用其修建金山寺。

历史上的法海被奉为金山寺“开山裴祖”,是一位备受敬仰的得道高僧。相传,金山上有个山洞,洞内有吃人的白蟒,吓得老百姓不敢上山烧香。法海(一说高僧灵坦)打坐诵经,驱白蟒入江,为民除害。

或许是因法海的事迹流传广,明代冯梦龙把他写入了小说《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许宣被蛇妖变的白娘子缠上了,法海为救他,把白娘子镇压在雷峰塔下。小说中的法海是正面形象,意在警醒世人莫要贪恋美色。

经过文人的演绎、杜撰,这个故事变了味——在后世的《白蛇传》中,法海竟成了拆散恩爱夫妻的糊涂僧。

《白蛇传》或源于河洛

在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白蛇为了报恩,化身为美丽的白娘子,嫁给了许仙。法海把许仙诓入寺中,白娘子带着青蛇来寻夫,水漫金山,被法海镇压在西湖雷峰塔下。

现代人追求恋爱自由,自然同情白娘子,怪法海多事。鲜有人知的是,《白蛇传》中的细节或与洛阳有关。史载,唐玄宗天宝年间,洛阳邙山有巨蛇出没,天竺高僧善无畏察觉它要水漫洛城,施法除掉了它。有学者认为,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细节就源于这段史料,只是善无畏施法除蛇的故事被安到了法海身上。

济源人也认为《白蛇传》源于河洛。裴村附近有个西湖村,古时有湖,可行船渡舟,因其位于河内府之西,故名西湖。湖上有桥,因年久失修而坍塌,人称“断桥”。

蟒河分叉流经西湖村南北,北蟒河俗称白蟒河,枯水季露出一河床灰白色河石,远看犹如白蛇;南蟒河俗称青蟒河,枯水季露出一河床青草,宛如青蛇。

济源人把中医郎中唤作“仙儿”。西湖村附近有个许村(今东许村、大许村),村内姓许的郎中就叫“许仙儿”。

济源与洛阳同属河洛地区,这些民间传说或有交融。北宋末年宋室南迁,江浙文人“添油加醋”,中原的“白蛇传”演化成了江浙的《白蛇传》。

无论传说真假,历史上的法海禅师从未拆散过他人姻缘。

民间传说寄托着人们对真善美的朴素认知,尊重历史方可书写更好的未来。

张丽娜/文(《洛阳晚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裴休故里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