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3-4-7 08:57:14

河津台头庙—— 繁华街头遇见的厚重史迹


河津历史悠久,素有“古耿龙门”之称。大禹治水、鱼跃龙门的神话传说发生在这里;殷商时期商祖曾迁都于此,国名为耿;后因地处黄河要津,改名为河津。其在历史上,不仅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贾云集之地。

    这里地理优越、人文聚集,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3月10日,记者来到河津探寻国保——台头庙,感受这里千年的文化底蕴。

名称由来 寓意深远

    一路跟随导航,驱车穿过河津市龙岗路,在其与新耿南街交叉十字路口,便见一座古庙赫然挺立,建筑雄伟、形制古朴。庙前两座石狮,在闹市的衬托下,愈显高大与威严。

    迎面的大门牌匾上写着三个大字“台头庙”,两侧的楹联亦十分引人注目,“千秋易象从头涌,万里河图入耿来”,展现了这片大地上的生机和气势。

    没有围墙,没有门,一座完全开放式的庙宇,其实更多意义上是作为文化休闲广场使用。整座庙宇坐北朝南,占地宽广,规模宏大。

    据台头庙文物保护所所长王斌介绍,台头庙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集元、明、清时代特征于一体的大型古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台头庙始建年代不详,但庙内碑记证明其在元、明、清时期多有修葺。庙内现存10座古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有大门、中门、献殿、正殿、东西配殿、东西过殿及东西耳房,其中元代建筑有5座。2013年3月,台头庙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何名为台头庙?台头庙文物保护员黄世恩热情地当起导游,教师岗位退休后的他热衷于研究文物古建,在“国保”单位发挥余热。

    “台头”谐音“抬头”,所以台头庙又称抬头庙。其一,河津旧城位于台头庙之西,地势较低,原建筑位于高台之上,入内之人都需抬头,故名。其二,此处南边汾河涝,北边地干旱,四村五社的百姓修庙,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龙抬头”之意,也寓意旭日东升、紫气东来。

    一座民间自发捐资修建的庙宇,能完好保存至今,可见在百姓心中,它象征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建筑宏伟 楹联增彩

    穿过大门,远远便望见中门上的“尚礼崇善”四个大字,殿内有三三两两的老人聚在一起打牌、聊天。

    与大门相似,中门的构建也是鲜明的元代风格。说起台头庙的元代建筑特色,黄世恩告诉记者:一是主次分明,明间比次间明显面宽;二是建筑内部实用面积讲究最大化;三是造型采用自然弯木材;四是梯形墙面,稳固性强。

    关于庙内各殿的楹联,据黄世恩说,都是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每副联来自哪里,出自谁手,妙在哪里,他讲述得非常清楚。中门上的楹联,“台前歌舞播一城春色,头上神明布万道祥光”,融古贯今,相得益彰。

    据说,以前中门后建有戏台和月台,男女老少齐聚在这里一起看戏,十分热闹。如今,虽然戏台不复存在,但宽阔的广场成了人们跳舞、唱歌的好地方,一年四季人气颇旺。

    广场两侧,新建了两座石桥,东为拱桥,西为平桥,桥栏上刻有河津十景、名人故事等。

    与献殿紧挨的是正殿,其正中高悬“德云殿”匾,殿内彩塑东岳大帝黄飞虎,端坐正中,威武安详。两侧西岳庙(灏灵殿)、后土庙(圣母殿)分别供奉着西岳大帝、后土娘娘。

    自古以来人们崇拜山神,亦是崇拜自然。其意义在于“规劝人们修德从善,保佑良善赐福于人”,是民间老百姓崇礼向善的见证。

    “清风自东海吹来与水梳容为山织梦,惠雨于中天继起滋禾以秀化露而甘。”正殿对联的动静之妙,黄世恩讲起来满面笑容。

石碑遗存 记述历史

    台头庙现存完整古碑刻共5通,最早的是明成化四年碑,竖在后土庙前东侧。碑文记载乡人卫昶旦等因庙年久失修,倡议捐资修缮,后因灾难,工未完缮。

    西岳庙西侧立有明成化九年的重修西岳庙碑。碑文简述了该庙成因,但不知建于何年何代。台头庙,名源于“地之形胜”。“以其形胜使然,故曰抬头。其地在龙门旧城东一里许,台与平地约高丈余,宽方十亩,东西距三十七步……”从碑文描述可知,台头庙原貌巍峨壮丽,气势非凡。

    正殿东西两侧是道光年间修台头庙、后土庙碑记,公布了四村五社布施名单,捐赠者上千人。

    还有一通石碑,记载了古代人们护庙的智慧之举:四村五社乡民29年间买地120余亩作为庙产,以地租维修庙宇。也许,这正是台头庙作为民间庙宇能保留至今的主要原因。

庙会传承 百年繁华

    过去,台头庙一个庙会与两个节的举办很是隆重。

    古时的庙会一般为一至三天,而台头庙庙会却近半月,从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直至三月二十八。这是因为庙会将庙内供奉的三庙主神生日都连接了起来,东岳大帝黄飞虎生日为三月二十八,后土圣母的生日为三月十八,西岳大帝少昊的生日为三月十五。农历三月适逢春暖花开,邻县四乡万众朝拜,商贾云集,可以想象当时的繁华和热闹。

    而两节指赐婚节和送子节,分别为农历正月十五和七月初七,各为三天,百姓祈愿多子多福。可惜的是日寇侵华后,庙会被迫中断。

古为今用 造福民生

    昔日,群众在台头庙祭祀、祈福、还愿,举办庙会,热闹非凡。而今,国富民丰,繁华依旧,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这里成了群众娱乐、休闲、旅游的一个好去处。

    1937年,日寇侵华,占领华北,随后河津沦陷。当时,台头庙因地处城外成了抗日人士的聚集地,河津县游击队就秘密驻扎在庙内。后来,抗日战争结束后,台头庙又作为驻军、办学使用。

    1947年,王震将军在台头庙创办解放军二军子弟学校,三四年间为河津培养了教师百余人和一批革命青年。后来,这些青年学生大多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1949年后,台头庙划归粮食部门做储粮、办公使用,被围墙封在了里面。也正因此,这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寺庙建筑得以保存至今。

    2012年,河津市委、市政府以现存文物古迹为依托,投资2000余万元对台头庙及周边进行改造,使它成了集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文化广场。2013年年底,台头庙文化休闲广场正式开放。

    “跳舞下棋和聊天,畅所欲言随便谈;孝德二字传人间,文明城市大家建。”黄世恩的这番顺口溜,足见他对这份工作充满热爱和激情,亦见他对“文物活化利用”的赞扬。身为龙门儿女,他满心的幸福和欢喜溢于言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津台头庙—— 繁华街头遇见的厚重史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