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旺村背冰有着怎么样故事
永济文艺三件宝“蒲剧、道情和背冰”,其中的背冰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并获得过多项殊荣。2011年5月,长旺背冰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背冰始于19世纪50年代。
当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一路声势浩大打到茅津渡时遇到了挫折。茅津渡是通豫陕之要津,扼秦晋之咽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清军又在茅津渡的外围阵地燃起火墙。这支太平军的首领李开芳望着冲天大火,束手无策。当时,军中有个长旺人,名叫相福禄,给李开芳建议说,他愿带一队兵士到黄河凿冰,过渡口时每位兵士都要背一块大冰,冲到火墙前把冰块往火里扔,冰块遇热消融成水,岂不浇灭火墙。李开芳听后,眼前一亮,拍手说,以冰灭火,这计很妙。
太平军以计攻克茅津渡,洪秀全得知此事后,赞扬相福禄,天寒地冻,冷风刺骨,背冰攻城,相福禄实乃铁骨勇士,值得褒奖。
长旺村人认为这是长旺村的骄傲,要想方设法把这种铁骨精神传承下去,于是把背冰攻城演绎为社火背冰。
由于种种原因,长旺背冰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在社火表演中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初期,当地政府从传承文化入手,十分重视背冰这一民俗活动,开展了深层次挖掘与整理,艺术加工创新,赋予背冰新时代文化元素。
凛冽的冬日,背冰民俗表演中,背冰汉子头裹红绸巾,穿短裤,光脊梁,后背负十来斤重的冰块,胸挂黄灿灿的铜锣。还有彪形大汉扛根百斤重的檩条,檩条上系着表演队伍的旗帜,仿效古代军事战场场景。他们变换着队形表演“下河凿兵”“匍匐前进”“刀枪不入”等场景。表演进入高潮时,表演者用力敲击胸前的铜锣,踏着喧天的鼓点,势若卷起的浪花,脊背上绑冰块的红绸,也被寒风吹得哗啦啦直响。火热的表演,驱散了四周的寒气。
长旺村,曾因背冰被诗人盛情赞颂。今天,村里的社火表演令人惊艳。表演队伍拉起的横幅上,“铁骨精神、文化自信”8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尚月旺/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