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 发表于 2023-4-15 16:02:47

闫景那年那人 _畅曼莉


本文作者:畅曼莉 (左数第二个)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纸师范毕业函带我走上设在闫景中学师范班的讲台。也就是这一步,给了我人生旅途中最快的成长,使我终生受益。那是文革后的1976年,经过层层选拔,我有幸成为社来社去的最后一批学生,毕业后又返回原籍当了民办教师。在临近年关时,我突然接到教育局紧急通知,三天后到运城原学校参加分配考试。机会难得,自然没有错过。春节刚过就收到通知,我被分配到地区设在万荣县籍闫景中学的师范班任美术老师。

要知道,那是在文革十年后,知识人才青黄不接,国家处于百废待兴。可我也只是个中等师范美术班毕业生啊。后来得知,我的毕业考试成绩居全班第二名,与第一名只差0、5分,综合考察,地区教育局选择了我。原来我是临危受命啊,那年我22岁。

于是,我打起背包,带上简单的生活用品,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闫景中学。第一个热情接待我的是秀菊大姐,收发室里放下行囊,我走进了校长办公室去报到。在高大魁梧的崔校长面前,更显的我娇小稚嫩。只见他看着分配单和介绍信,皱着眉头叨唸着“这地区教育局咋这样不负责任”,回过头来对我说,“那好吧,既然来了,就试试看吧”。

就这样,在崔校长的疑惑中,我来到校教务处,是和蔼的畅主任告诉我,当时的师范班是临时借调运城师范李风吉老师代上美术课,“你来了,先听课,后上课”。

当年设在闫景中学有4个师范班,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学生,他们相对资历深,多数年龄偏大,有的是从民办教师考入,有的是担任村干部多年重拾知识走进考场,更主要他们是以自己的文化优势进入学校,而且,此时的他们已是二年制普通师范的最后一个学期。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的知识储备,师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对我来说,处处都充满了挑战性。压力可想而知。

可我又是幸运的。代上美术课是我运师班主任李老师,他了解我支持我,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支持,指导我从备课到编写教材选课目,一步步引领示范。一周后我接过接力棒走上讲台,李老师返回运城。

普通师范美术课,每班每周2节课连着上,一缺教材二没设施,白手起家,一切都是要靠自行解决。况且,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在最后一学期,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基础,对我这个中专师范毕业生来说,还真是拔高使用,大有赶鸭子上架的阵势,可此时已无退路,只有迎难而上,别无选择。

那时的我初入职场,还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股劲,同级别的知识传输加大了我的内动力,挑灯夜战,刻苦钻研,虚心请教,尽职尽责成为我的工作常态,同时也成为我的生活习惯。而干好工作的背后,也有我当教师的父亲和善良的母亲做我的坚强后盾,有我家人倾力支持,这一切更离不开学校领导老师们对我工作的帮助与厚爱。最终的努力换来了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那一年我被评为学校模范教师。

身居李家深宅大院,校园氛围和谐心暖。温文尔雅的杨校长;和蔼细心的畅主任和蔡老师;学识渊博的贾组长;贴心入微的李医生;热情体贴的翟老师;教务处的孙老师,师范班主任张老师孙老师王老师及后勤处的张主任冯会计和杨保管等众多师长和长辈,特别是我的近邻好同事好姐妹:王玲老师是北京知青,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她见多识广的视野,对我们就像生活顾问一样贴心;张印菊和王贵琴我们仨同岁人更是情同手足,团结互助。

如今,耳畔还能有清晨操场上体育李老师孙老师那铿锵有力的操令声;依然能还原那时雪看妹子两手油墨加班为我印刷美术资料的情景。政治课胡老师风趣幽默;历史屈老师朴素节俭,与我同时报到的宁黎焕老师把音乐与美术活动的协调与合作等等。那时的闫景每位老师同事的音容笑貌在我心里已经打上了深深地烙印。

而今43年已过去弹指一挥间。但当老师36年教龄的我,履历表上虽只有3年的闫景师范任教资历,但他是却我职业生涯中的浓墨重彩,也就是这一笔,给了我一生面对工作与生活的勇气和自信。

后来,尽管我调离闫景师范学校,但闫景的情谊依然还在。忘不了闫景师范来万荣中考面视,飞云楼前老师们合影还有我;忘不了畅主任来万荣,他让我回闫景去上课手续他来办的劝说诚意;也没忘多年来好朋友好姐妹之间的友好往来;更让我值得一生回忆的是2019年初春,受好友张印菊妇夫在青岛照看孙女期间的邀请,王桂琴杨雪看和我仨人,放下家务,来了场说走就走飞去飞回的旅行。在青岛短短的几天,尽管受腰间盘突出影响使行动不便的印菊好友,托着病体为我们安排行程,也忙坏了她的丈夫畅伟杰。那满桌丰盛的饭菜;那细心规划的景点;还有那大家围坐一起谈笑风生的开心场面,都凝聚着闫景姐妹40年深情厚谊,令人终生难忘。时光匆匆,真情永在。

闫景那年那人------那是我一生的情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闫景那年那人 _畅曼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