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3-4-25 09:34:04

书缘_胡春良

在孔夫子旧书网搜索书籍,《战争让女人走开》扑入眼中,心为之一动,就是那熟悉的封面,一下子勾起曾经的记忆。毫不犹豫下单,书价3.5元,快递费5元,8.5元买回一段记忆,一份幸福,一份情怀。

那年我从大山里走进夏县中学的大门。让我非常知足的是县城里有一家新华书店、几家书摊、一家书屋,这仿佛向我打开了百宝之门。

那时下午有自由活动时间,星期天也住校,这些书店就是我最喜欢光顾的地方。我会花费几乎一个自由活动时间,从学校步行到电影院附近的书摊,就为了购买《少年文艺》,上面连载着小说《啊,少男少女》。我也会在每个周日抽时间去街上逛遍书店、书摊。《读者文摘》(那时还没改为《读者》)和《青年文摘》《辽宁青年》《演讲与口才》是每期必买的。有一天在夏县新华书店欣喜地看到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战争让女人走开》,1987年3月第一版,定价3.85元。那时有着浓浓的英雄情结,心总和南疆的烽火英雄紧紧连在一起。初中时就省下饭钱和同学们一起给老山前线战士寄书,《高山下的花环》电影更是把英雄情结推向高潮。所有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文学作品都会受到特别的关注。看到《战争让女人走开》一书,血液就成了一团旺烈的火,激动、兴奋!但看着那3.85元的定价又犯难了。那时一周的菜钱就超不过5元,我知道自己身上没有那么多钱,但又非常想买,拿起来翻看,放下又拿起来,如此反复,甚至当着营业员的面故意把口袋里的一块多钱拿出来数了又数,最后一步三回头离开。

第二个周日,我已经从菜钱里省下了2.85元,就又去了书店,看着那本心爱的书仍然静静地放在那里,别提多高兴了。拿在手里翻了又翻,拿起又放下,甚至引起了营业员的怀疑,以为我要偷书。我很男子汉地当着她的面掏出钱数了数,说抱歉这次钱不够。第三个周日,总算省够3.85元,把买这本书当作当天最重要的事去办。当我像英雄一样掏出皱巴巴的一把零钱交给营业员,她在书上盖上大红印戳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烈火中凯旋的战士。

这本书和我省吃俭用买来的许多其他书一起伴随我度过了苦难而幸福的高中岁月。随后,我陆陆续续把许多书从镇上步行四十里山路背到家乡(县城的客车只通到镇上),珍藏在专门做的小书柜里。有一次半路上遇到暴雨,我脱下衣服,尽量不让书淋湿了,光着膀子走了好几里,才躲进大石头底下躲雨。山路、山野空旷无人,我就在大石头下看书,直到雨停了再继续赶路。

高中毕业后,有一位同学到我家玩,他借走了许多书,包括那本《战争让女人走开》。虽然我特别特别不情愿,但我还是碍于同学情面给了。随后在我多次催问后,同学总算把借走的几十本书还了回来。那些书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读者文摘》《演讲与口才》等杂志不仅破损不堪,而且还被画了许多笔痕;《战争让女人走开》,书皮没有了,前面十几页也不见了。我心痛啊。但是我仍然没有舍得扔,仍然精心地保存着,至今已有三十多年。

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看到同样版本的《战争让女人走开》,兴奋,亲切,当然毫不犹豫地拍了下来。书回来后,像老朋友一样放在枕边。这是少年深深的情结和情怀,更是面对苦难和坎坷不会低头的力量源泉。书就是伟岸的信仰。

我爱书如命,自誉书痴、书虫,比如从1988年9月开始购买《读者文摘》,三十多年几乎没有空过一期。家里到处堆的都是书。有时宁可少吃一顿饭,也要买下一本心仪的书。就是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也从未动摇过这一嗜好!近五六年,我没买过一件新衣服,但却从未中断买书。就在这一年多,仅从孔夫子旧书网上购买的书就超过了一千元。新书太贵,就淘旧书。我先后淘到《山西通志》《山西科技史》《中国机械史》《三晋文化》《山西珍贵文物档案》《山西工艺美术史》《山西传统技术史纲要》等多件宝贝。

从起初的买书、看书,到如今的参与一些国家工程书籍的编写,以及看着发表有自己文章的报刊摞起来已有自己三个身高那么高了,不敢奢谈什么成功,不敢奢望什么大的成就,但是心里是充实的,是温暖的,是丰盈的,有一种困苦拖不垮打不烂的尊严和坚持。我是平凡的,像狗尾草一样,但我又是坚韧的,不会屈服于任何。我想这是书带给一个苦命多难的山里孩子的力量。

书缘情牵,一生无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缘_胡春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