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3-4-26 09:26:42

垣曲县全力推进社区改革纪实

袁 欣/文

去年以来,垣曲县将社区改革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主动领题、全力破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五个一”举措加快改革步伐。截至目前,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16个新社区呈现出一派和睦友好、欣欣向荣的文明新景象,成为广大群众的幸福家园。

“一盘棋”谋划,体制机制由“滞”变“畅”

做好总体谋划。坚持党的领导、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先立后破的原则,确定合理布局定规模、优化队伍定导向、提升效能定标准、精准服务定原则、授权赋权定职能的“五定”思路,努力实现理顺管理体制、提升服务水平、形成试点经验“三个目标”。

搭好改革框架。将县社区服务中心委托县政府驻地镇进行管理,由新城镇党委统一领导社区党务、行政、人大等工作;建立新城镇“五办一站两中心”,协助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党群服务、便民服务、退役军人服务等工作机制;明确社区范围内的行政执法事项由新城镇统筹执法。弥补了县社区服务中心作为事业单位所缺乏的乡镇(街道)一级政府的统筹和管理能力,有效破解社区行政执法难题,改变只能“吹哨”不能“冲锋”的问题。

“一把手”挂帅,组织功能由“弱”变“强”

构建工作矩阵。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下设课题攻坚、选举组织、场所建设等6个专班,由各单位“一把手”牵头抓总,形成“1+6”工作矩阵。先后调研14次、召开会议11次,专题研究人员转隶、布局调整、服务事项等重大问题,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奠定了强有力的组织基础。

强化党委领导。社区服务中心层面,确立新城镇党委领导地位,并在县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党组,强化党委(党组)的统一领导;社区居委会层面,全部实现党组织书记与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居住城区的农村党员由村党组织单方面管理变为由村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社区网格层面,为每个网格辅助员配备一名公职人员作为党建指导员,强化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

“一张图”作战,社区布局由“冗”变“精”

明确工作职责。研究出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清单》,明确35个责任单位49项改革任务,配套制定社区场所建设、村“两委”选举等15个文件,形成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建立调度指挥、碰头议事、定期汇报、信息共享四项机制,确保改革无缝衔接、稳步实施。

科学合理布局。按照3000户左右的规模,对社区进行重新划分,将原来的8个城市社区调整增加至15个社区。改革前,每个社区平均管理5799户,原东峰山社区管理户数多达12608户;改革后,每个社区平均管理3479户,管理户数最多的社区仅为4864户,社区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优化。

“一股劲”推进,人员队伍由“小”变“壮”

坚持以上率下。县级领导以上率下、分工负责,乡镇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制订配套制度、流程、实施方案。同时,强化调度,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对进度较慢的按照要求及时督办,确保重点任务落实落细。

壮大社区队伍。将县社区服务中心的事业编制由16名增加至51名,从县直相关单位为社区服务中心择优选调事业人员7名,公开招聘42名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人数增至215名(含99名网格员),达到了“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配置标准。社区“两委”成员106人,比改革前增加了43人,平均年龄从40岁下降至36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由77%增至85%,从而实现学历和年龄“一升一降”,解决人员少、素质低、流动性强的问题。

“一张网”落实,综合治理由“粗”变“细”

加大宣传力度。县融媒体中心通过电视专栏、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方式,及时宣传社区改革政策和改革成效,尤其是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办理流程、社区划分情况等予以重点宣传。各社区通过小区公示牌展示、网格员微信群、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为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完善管理体制。构建“网格长+网格员+网格辅助员+人民调解员队伍”的社区治理队伍体系,新增人民调解员6名,重新聘任配备网格长15名、网格员99名、辅助网格员729名;进一步明确网格员、网格辅助员以及社区工作者等的工资待遇、保险待遇、补助补贴标准,从而稳定社区治理队伍;明确管理主体和职责界限,解决了长期以来社区存在的小区无人管、信访维稳谁主管、公共服务怎么管的三大难题,使社区更加和谐稳定。

实行“全县通办”。坚持“居住地受理、户籍地办理、受理地办结”的原则,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为驱动,推行县域内部分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镇、社区、村之间的互通互办,将群众办事频率较高的社会救助、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等14项政务服务事项推行居住地属地办理,主管部门分别出台配套实施方案,明确办事流程,制定办事指南,提升办事效能,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办事”成为常态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垣曲县全力推进社区改革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