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运城)旧事
20世纪70年代的运城,是一座乡村气息颇重的城。汽车很少,四轮拖拉机和胶轮大车到处都有。四季更换,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全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树木绿化极少,找不到乘凉的地方。半个世纪的发展,马路宽了,空气净了,路旁绿树成荫,道路干净整洁,棚户区改造,旧貌换了新颜。
关王庙
关王庙地处朝阳岗东南角,庙宇不大,坐东朝西,始建于元代。
院中的“四好”箴言碑,篆刻着“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可称为现代教书育人的教科书。
2009年出差,在运城的机场登机后,遇到一位南方老板。他座位一旁放着一尊红绸裹身的关公铜像。闲谈中得知,老板前些年来关王庙祈愿财运亨通。这次来运,专门请关公铜像回家,让关公正坐启程,还在广东安排了隆重的迎接仪式。
看似奇谈,实为平常。太平盛世祈福美好的愿望,每个人学“四好”,关公是支持的吧。
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融化在了故乡子民的血液中。
官巷的澡堂
50年前在澡堂洗澡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在朝阳饭店填饱肚子,打着饱嗝,来到运城最早的澡堂。一个白布门帘阻挡了人们的视线,从门帘的缝隙处看进去,许多高矮不一、胖瘦不齐的“浪里白条”在水中扑腾着,水蒸气和烟味浓浓地混在一起,弥漫整个里外间。贰角钱一张的澡票是巴掌大的一块白纸,上面写着阿拉伯数字和红色字母,加盖一私人名章。
把衣服一卷,放在外间的大木板上,赤脚踩着水,赤条条地扑进池水中,溅起的水花,引得不少人惊叫。在雾气重重的房顶棚上,挂着一个瓦数很低发着黄光的灯泡,池水看不到底,用脚一探,才半米深。在水中活动一下筋骨,斜躺着,脖子以上露出水面。泡上十多分钟,用毛巾把自己上下通体搓一遍,有的是蛮力,搓得皮肤通体发红,摸着生疼,才认为洗净了。小孩们在打闹着戏水,乐在其中。
最后用墙上的水龙头冲洗身上,穿上有些皱的衣服,点上一根纸烟,深吸一口,虽然呛得连声咳嗽,但也潇洒地用手指梳理一下头发,迈出澡堂,看着官巷熙攘的人群,仿佛变了个人似的,洗澡的荣耀在朋友的面前炫耀好几天。
朝阳岗
朝阳岗位于红旗西街和凤凰南路交会处。
在50年前的运城,朝阳岗可是一个老幼皆知的地方,流传着“一个警察一个楼”的说法。这个岗楼就是朝阳岗,那个警察也就是运城最早的交通指挥者。不知这位老公安如今是否还健在,岗楼也早已不知去向。
据我考证,朝阳岗因朝阳饭店而得名,因有警察和岗楼,想必一定是车水马龙,交通要道,路面都是用砖立成“人”字形密铺的。朝阳饭店在路口的西南角,两间门面,经营着晋南的羊肉泡馍,五分钱一个饼子,一角五分钱一碗羊肉汤。那时的生产队一个劳动日分红几角钱,有的才几分钱,连一张邮票都买不起。在朝阳饭店,我们怀揣一元钱也敢下馆子,还能吃个饱,关键是加汤不要钱!香香的羊汤,被吸收进缺乏营养的肠道,也能滋润上好几天。
运城较早的大排档应该在凤凰南路。每当夏日华灯初上,生意人的吆喝声,扑面而来的油烟味,引诱着你走入运城的夜市。擀面杖敲打着案板,消夏的食客们穿着拖鞋、宽裤短袖,后生们三五成群地围着一个涮锅桌子,你来我往,一个晚上一锅汤,送走几拨食客,扯面、饼子琳琅满目,麻花在油锅里翻腾着……
那时,城市小,小城生活很特别。
王秀峰/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