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老妈二三事 _乔靖鸿
偶尔翻看朋友圈,看到几个朋友在晒节假日拉着老爸老妈四处游览的欢乐场景,心里很受触动。回家和妻子聊起来,在她的鼓动下,我再次鼓起勇气想开车拉着老爸老妈出去转转。但事与愿违,尽管我穷尽口舌,再三再四地动员游说,还是被二老给拒绝了,而且拒得很彻底,理由很充分:路远了,你妈晕车,这两天还得给人家干活,都说好了,不去不好;我这腿也是不得劲,走不了路,不去不去!老爸老妈会非常固执地再次拒绝外出游玩,这其实本就在我的预料之中。
我知道,尽管老爸老妈给出的理由很合理很充分,但其中最最重要的就一条,不想花钱。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他们日子过得一直很仔细。虽说这几年日子越来越宽裕,生活越来越好,可他们勤俭节省的习惯却根深蒂固。只要我们兄妹几个不回家,他们平常基本上不出去买菜,就是地里、院里自己种的菜,有啥吃啥,冬天基本上就是那几样——南瓜、白菜、萝卜、豆腐和粉条,换着样熬菜,加上自己腌的咸菜、生的豆芽,再熬点米粥。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他们在家里很少买肉,更不用说出去吃饭了。过年的时候,家里人团聚待亲戚,都是做过红白事主厨的老爸自己“操刀”:提前几天拉个单子,镇上逢集时,再分上几次,把所需的肉、鱼、鲜菜、干菜等采购齐备,该煮的煮,该炸的炸,然后再蒸上两大锅的馒头……除夕开始,按单“作业”,基本上也就吃过十五了。
去年过年前,我和弟妹一商量,提前到镇上饭店订了两桌,想着让老爸老妈也歇一歇,吃个现成的。可吃了一回后,老两口说啥也不去了,说是饭菜太油,不健康,还花钱。后来,我问了一下才知道,我和弟妹说一桌饭也就一百多点,可老爸问人家老板,老板说一桌饭四五百吧,整得老两口张大嘴半天合不上,一桌饭钱竟然比他们一个月的开销还要多。
要说老爸老妈凡事都节俭吧,有时候也不尽然。比如,村里修路啦,儿子买房、孙子上大学,甚至乡里乡亲谁家有个难处的,他俩都八千一万地又给又借,慷慨又大方,你咋拦也拦不住。
看着老爸老妈一天天老了,不管再忙,过个十天半月的,我都要回家看看他们,每次回去之前,总是问问他们需要点啥,他们也总是千年不变一句话:啥也不要,你们回来就行。买点牛奶、牛肉等吃的东西吧,他们每回都埋怨,家里啥都有,花那钱干啥。临走时,总是问你要菜吗、要馍吗,然后非要把吃的用的给你车里塞得饱饱的。
除了节俭,老爸老妈最大的共性就是一个比一个固执。那固执劲儿,除了我兄妹三个,领教过的人可不在少数。
先说老妈。老妈也是七十五六的人了,虽说常年不沾肉腥味,可身子骨硬朗,隔三差五地就给人家干点小活挣点钱。她还和老姐妹几个组团揽活,比如疏果、下桃、套袋、除草、捡拾地黄等等,凡是力所能及的,她们都干。因为这几年周边村经济林发展较快,她们经常是大活小活不断,有时候还得提前预约。究其原因,就是她们虽然年龄大点,可是干起活来认真、踏实,主家在与不在,干活数量质量不减,而且不挑肥拣瘦,不偷奸耍滑。每年一到农忙时节,基本上一家没完,另一家就在等着。老妈也是越干越精神,越干越有劲,赶上几天没人找干活,她就浑身不得劲,闲得难受。
有一件小事,老妈的固执劲可略见一斑。一次老姐妹几个给人家干活,因为早上起来下雨,她们到地里比说好的时间晚了半个多小时。干完活,人家主家很满意,按说好的钱给结了账,就急着走了。老妈回家一算账,觉得多算了一个钟头,多给了10块钱,就非要骑着电动车,跑了十多里路,给人家送了回去。结果,闹得人家很不好意思,死活拉着老妈管了一顿饭。后来,那家人有啥活,就只让老妈她们干,说是“实在人,没话说”。
再说老爸,那固执劲儿比老妈毫不逊色。我刚上班那会儿,分配到离家60多公里外的一家企业上班,宿舍里条件比较简陋,书啊衣服的没地儿放。老爸知道后,就在家找些木板,又是锯又是刨,一连刷了三遍油漆,自己打好一个黄亮亮的木箱子,给我打电话。我说行,过几天有顺车捎过来就行。可老爸让我别管了。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自己骑着自行车,载着大箱子,愣是骑了60多公里路,给我把箱子送到厂里。那天,看着满脸灰尘、满头淌汗,推着车子、站在厂门口的老爸,我眼里的泪水怎么也忍不住……我不知道,这东拐西绕的,又是山路,又是土路,上百里地,还带着一个又宽又大的箱子,老爸是怎么一路骑过来的。
老爸的固执劲儿远不止此。他原来在村里干过多年会计、出纳,还当过信贷员,县农经局就抽调他和几个人去搞农村财务审计。这活相对轻松、吃的饭又好,一家人都挺高兴。让人没想到的是,干了不到两个月,老爸说啥也不干了。家里人问咋回事,送他回来的乡经管站负责人说,看到有的村问题太多,你爸查账查得过于认真,脾气又倔,一些村干部很不高兴。有人说,差不多就行了,有些事不能太较真。结果,你爸一听扭头就走,说啥也不干了。人家最后说了一句话:“老乔,你可真够倔的!”
前几天回家,看着老爸老妈黢黑的面孔,苍白的头发,身子也日渐佝偻,走路时脚步蹒跚,作为儿子,我忍不住想说一声,老爸老妈,辛苦一辈子了,你们啥时候能替自己想想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