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文明进程给运城留下丰厚文物资源
运城博物馆全景
在运城博物馆参观的学生
运城博物馆陈列的东庄仰韶时期彩陶盆
滔滔黄河,万古奔流。运城,这片被揽入黄河臂弯里的沃土,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数千年的文明进程给运城留下了丰厚的文物资源,运城博物馆内,一件件展品,为后人讲述着中华根祖文化的历史沧桑。
初夏的运城,热情如火,一派勃勃生机,为这份历史的沧桑更添了厚重与活力。
5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博物馆,参观“华夏寻根”“馆藏珍品”“盬盐春秋”等展陈,详细了解运城有关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早期历史发展等,并听取运城盐湖的形成发展和历史沿革介绍。
中国是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运城在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运城,古称“河东”,黄河在此拐了一道弯,东流奔向大海。在这里能看见最早的中国,从轩辕黄帝扫地为坛,尧、舜、禹建都兴业,到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再到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大禹开凿龙门于河津等。历史赋予了运城悠久灿烂的文明,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文化遗存。全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涵盖了华夏历史的各个时期,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被誉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
“能为总书记讲解是我的荣幸。这不仅是一份幸运,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因为我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代表运城,乃至是代表山西。”回忆当天的情景,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卫龙仍激动不已,心潮澎湃。
进馆后,卫龙先从浮雕墙和陶土墙开始向总书记介绍发生在运城的一些典故和传说、运城出土的不同历史时期陶片,制作的文化展示墙以直观的方式展现运城的人文历史、考古工作的土层断代;
垣曲县“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低等灵长类动物向高等灵长类动物演进的一个空缺,并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说法;
芮城县西侯度遗址,是目前我国境内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将人类用火的历史提早到243万年前,也是目前全世界人类用火的最早证据;
东庄遗址出土的彩陶盆,在地下沉睡了6000多年后,仍然色泽鲜艳,体现了高超的制陶工艺;
西阴遗址,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标志性的地位,是中国人第一次独立主持的田野考古发掘。遗址出土的有人工切割痕迹的半个蚕茧,为研究中国丝绸起源与传播提供了重要线索;
晋国是春秋时期最重要的诸侯国,存世长达657年,称霸150余年。在此期间,发生了秦晋之好、唇亡齿寒等历史典故,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走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卫龙受到极大的鼓舞,倍感振奋。文化有根,文明有源,“知来处,明去处”。文物可以说是历史的保护者和记录者,它们佐证着我们历史文化的进程,滋养着我们血液的文化基因,赋予我们以底气和力量。卫龙说,做好历史文化的挖掘研究、传承利用工作,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2020年,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揭牌。该中心由4个单位合并而成,目前有90多名工作人员。一直以来,运城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积极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建设全面覆盖本体、附属文物和环境要素的监测体系,搭建国宝级文物保护实时监测与预警服务平台。同时,运城加强文物的活化利用,通过出版读物故事化、展览展示博物馆化、文物研学基地化、文创产品品牌化、环境提升景区化,充分展现国宝级文物的文化内涵,有序推进活化利用工作,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总书记心系文物保护工作,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鞭策。”卫龙激动地说,“作为文物工作者,我们一定按照党中央的部署,遵照新时代的文物工作方针,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做好文物保护。同时加强对河东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传承利用,教育和引导社会公众,提升道德情操,树立良好风尚,增强文化自信,为民族复兴、强国伟业多作贡献!”
“殷殷嘱托重如千钧,永担使命不负期许。市文物保护中心上下第一时间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进行了传达落实,更加坚定了做好文物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坚决把总书记的深切关怀转化为奋进力量,把殷切嘱托转化为自觉行动,在今后继续把文物保护好、研究好、传承好,做好文物活化利用,全面提升运城市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卫龙说。
记者 薛丽娟 王捷/文常奇 /摄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