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微诗与短文(小满篇)_赵希康
写在前面微诗乃赵希康老师所写。耄耋之年,寿愈高而诗愈短。每首限30字,三行,不与题目重复。此乃微型诗也。小品短文我所凑之。花甲之人,宏篇写不出,短小写不精。勉强千字,贸似小品。与赵老相约,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他写诗二首,我作短文一篇。
赵老曰:二十四节气,最有诗意的历法。春去冬来,映刻每一个时节的美妙。老李亦有言:二十四节气,中华民族最伟大、最智慧的发明。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三十六花信风,七十二候月令,汇成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寒来暑往,记录每一轮替的心绪。
小满时节,麦田的景象比立夏时更引人入胜。阳光灿烂,微风轻拂。麦苗齐刷刷、绿油油,生机勃勃。粗壮的麦杆上布满灰白薄粉,墨绿色长条尖叶一律向上。麦杆与麦杆保持相对距离,看似拥挤纷乱却整齐划一。叶子与叶子轻轻触碰,像窃窃私语,又似互相致意。麦穗长而紧密正在灌浆。麦芒尖锐护着即将饱满的籽粒。偶尔还能看见零星麦穗上留下几点淡白的麦花碎屑,这应该是迟到且败落的残花了。小麦秀穗到灌浆前,扬花期就结束了。父亲说小麦扬花时间很短的,只有三两天,起先泛起一片黄花,第二天就变成黄白相间的颜色,最后就全白了,说明传粉结束了。我曾希望看到这个微妙情景,却总是没有。想想也是,和父亲这样真正的麦田守望者相比,看不到或者根本感悟不到田园庄稼的细微变化,其实也并不奇怪!
农事上说,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说的是小满节气,苦菜已经长的很茂盛,因其喜阴会在夏天强烈的阳光中逐渐枯死。三候便到了小满节气的末尾,麦子就要成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释:“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意思是此时小麦这样的夏熟作物籽粒刚刚开始灌浆,将满未满,所以叫小满。
仔细观察小麦的叶片虽还是深绿,但麦穗会一天天充盈起来,悄悄积累着自己的籽粒。揪下几穗揉搓,拨去残渣,碎玉般的籽儿摊在手心,软软的泛着清亮,有一股甜甜的麦香味。老家初夏人们吃鲜,其中就有这东西。简单吃法把麦穗在锅灶火上燎烤,搓出来直接吃。精细的用簸箕搓了、簸了,腾出净籽儿,入锅里炒。那清香、柔软、筋道,直让人大呼解馋,老家称之为吃麦哨,实在是小满节气里的一大口福。
小满的初夏,景色美好,令人陶醉。这是一段最温和的时光,阳光不骄,南风温熏,苗儿草儿树木在默默生长成各自希望的模样。这时节,小满带着最智慧的内涵,济身于大自然,静静浅浅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我们先人把更多的自然发现、社会实践、人生经验、哲理思辨,集中凝结在这个叫小满的节气里。告诉我们,世间的事物,总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沿着节气的脉络,不声不响,顺理成章地往下走。人们在这夏日的风景里边走边看,沉浸在无尽的暇思中。
记得有一年收割小麦,父亲连三赶四催促我们回家抢收,说麦子今年籽太饱必须抓紧收割。农谚有“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收八成”的说法,就是说田地里的小籽作物,如夏季的小麦、油菜,秋季的豆子和谷子等,比如小麦,人常说“麦熟一晌”。八成熟时收割就能收回十成的粮食,若熟到十成时,炸壳掉籽,落到地上,只能收回八成。收割小麦老家讲究“七成搭镰,八成收完”。尽管父亲催的很焦急,那时我们都在工作岗位,不是这个有事抽不开身,就是那个请不下假,待人凑齐赶回去还是晚了一天多。当我们着急忙慌回到家,推着车子带着镰刀收割时,地上的麦粒已经掉落了一层。父亲阴沉着脸,一句话也不说。收完麦,父亲用笤帚在那块地里又扫回了几编织袋混合着土渣麦叶的麦粒。
我曾疑惑,二十四节气为什么有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而独独只有小满而未有大满!仔细想来,这二十四节气里有大哲理。我们的古人才真正洞察世间万事万物,其中蕴涵着中华传统文化深邃智慧,也充满了人生哲理。“满招损,谦受益”“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些名言警句告诫世人,必须把握事物的量。宁可稍欠,不可过极。只有保持未满状态,方可再获上升空间;唯有心怀小满之欲,才会有不断前进动力。
父亲讲不出什么深奥的哲理,但他让我们有所领悟,任何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会走向反面,这就是“物极必反”。可见止满不仅是客观规律,也是智慧,更是一种处世哲学。推而广之,如能保持适度的满足感,面对繁杂沉重的生活艰辛也会自我减压,疏通郁闷,保持淡然的心态和精神上的愉悦。
行走在小满节气的田野,阳光普照,草木生长。似乎在麦浪滚滚的田地间望见了父亲曾经的影子,他还是那样不知疲倦的劳作着。土地从不辜负农人的辛劳,以沉甸甸的丰收回报它们的主人。这是一幅画满丰收景象,农人满是知足与欣慰的温情画面。耕耘者没有过多的奢望,受一年苦,流几身汗,遂一分心。小有即安,小满也欢。哪怕今年歉收了,莫要急,也莫要伤感,还有明年呢。
轻风拂过麦田,耳畔响起轻轻的沙沙声。远处传来布谷鸟的呼叫“布谷布谷”,仿佛在告诉我:知足知足。沉浸农耕文化氛围,体验节气转换之美,学会放慢节奏,静下心来。知止方能知足,也才能降低无穷的欲望,才能有满足感,也才能真正体味到生活的美好。
抬头看天,白云悠悠,天空显得无比高远。放眼原野,万木峥嵘,大地更加宽广。漫步在田间小路上,步履稳重而坚实,从容而有力,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走着,走着……
2023年5月21日古虞听雨楼
作者简介:赵希康,笔名石榴翁,生于1939年,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喜爱文学,曾在《河东文学》巜百合花》等纸刊和中国诗歌网等网络平台,发表诗歌、小说、散文300余首(篇),著有长篇记实文学巜岁月印痕》。现为山西省作协和运城市作协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中国微型诗社会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