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盐池 _楚明亮
许多年前曾经翻山越岭到过的一个地方,我想今生今世都不可能也不需要再去了。但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年儿子在运城盐池附近的盐化中学高考,使得我又一次踏上了这方热土。高考前一天下午,安顿好孩子以后,我一个人漫步在盐池湖畔,尽情观看。茫茫盐池,犹如银箔雪海;浩渺银湖,恰似素练霜缟。别处冬天才有的景致,盐池却是常态,这不能不说是一处人间仙境。棋盘格子似的一畦畦池水,每个格子足有三四十亩大,四面堆积着雪白的芒硝,中间是深褐色的水,在风的吹拂下泛起道道涟漪,一圈一圈向远处荡漾开去。一年四季池子里汩汩上冒的卤水,在太阳和风的作用下生产出青白色的食盐和雪白的芒硝,确切说是冬产芒硝夏产盐,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在这里,我遇到一位曾经在盐池工作,现已退休的老人,听了他的介绍,我对运城盐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盐池坐落在运城市南侧,南依中条山,北靠鸣条岗,东连涑水瑶台,西接解州,东西长南北窄,四周高中间低,极像一个天然浴盆,又像一条天然玉带,所以古人称其为“平浦横拖一匹练”。这里一年四季风大持久,素有“一年一场风,年初到年终”之说。风从南边的中条山下刮起来,一路拥挤着向北穿过山谷,横扫盐池,所以当地树木被刮得一律向北侧歪着身子。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解州盐泽之南,秋夏间多大风,谓之盐南风,其势发屋拔木,几欲动地。”
当地曾有民谣说:“刮断山,刮断岭,刮得山里翻烧饼,刮得露珠如流星,刮得小麦扑满地,刮得玉米成光杆,刮得花生断了茎。”正因为有此南风的猛刮加之太阳暴晒,盐才得以析出。所以自古有“南风起,盐始生”的说法。运城盐池132平方公里,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无机盐和硫酸钾产地,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天然盐湖,是上天赐给运城人民的一处天然宝地。
远古时代,百姓因盐改善了生活,舜来到盐池湖畔,看到此情此景非常高兴,于是吟出了著名的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强调了南风可以“解愠”“阜财”,歌颂了盐池对百姓的恩泽。
那时候,物质匮乏,运城池盐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谁拥有了这笔财富谁就拥有了霸主的地位。为了争夺盐池,黄帝和蚩尤在此鏖战,最终黄帝打败了蚩尤,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地域分布格局。其实蚩尤和黄帝一样伟大,他们之间的战争不存在正义非正义的性质。蚩尤带领族民开发盐池,发展农耕,冶炼铜器,研制军械,为最早的民族融合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由于历代王室崇尚黄帝贬低蚩尤,明朝万历年间蚩尤村改名为“从善村”,现已恢复了原来的名字。
20世纪80年代后期,运城潞盐停止生产,转而生产硫化碱和硫酸镁。其中元明粉的产销量巨大,奇强牌洗衣粉、肥皂、牙膏很受消费者欢迎。
告别老人,向前走了一段路。我看到一个大拱门上写着“中国死海、运城盐湖”,路标显示,从这里进去就是盐池健身中心。著名的“死海”漂浮、黑泥洗浴就在里面。盐湖中盐分高,浮力大,不管你会不会游泳,进入水中都不会沉没,因此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死海”。湖水中的黑泥含有对人身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抹在身上既可以消除疲劳,也能健身美容。这里的游泳项目和黑泥浴倍受游客的青睐。盐池和我的家乡平陆仅有一山之隔,山北是盐池,山南是我的家乡平陆县。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秋日,我和村中两个年轻人翻越中条山去运城。那天,我们每人背了三十多斤黄豆准备到山下的村子里卖了当作盘缠。那时我正在上初中,第一次来运城,心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那天,天刚蒙蒙亮就出发了,我们从黑窑村北上,沿韭菜园西大约一公里处的一条小道下山。我穿着娘做的千层底布鞋,兴奋地走在通往山下的羊肠小道上。我万万没有想到蜿蜒的山路上尽是些有棱有角的碎石子,走到半山腰,鞋底就磨出了洞,但这丝毫阻挡不住我的兴奋之情,我不断地在鞋内垫上一层层树叶,不停地往前走。
途经有名的“牛家院”,我们稍事休息,看了两块摩崖石刻。经过风雨剥蚀,字大都看不清楚,仅凭少量能够看得清的字,我们了解到,这里曾经是古代运盐之路。石刻上的字,是对当时开修此路里程、路线、用工天数、参与人数等方面的记载,两块石刻都有“大象二年”字样,标志着开修的时间。
联想到爷爷讲的“牛家院的故事”,以及“打开牛家院,能发九州十八县”的谚语,我感到牛家院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地方。走下山来,烟波浩渺,白茫茫的盐池尽现眼前,一堆堆芒硝洁白如银、晶莹剔透,蔚为壮观。山根通向运城的一条大路从盐池中间穿过,我们边走边看,不禁为这伟大的自然奇观所折服。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对盐池只是匆匆一瞥,感觉意犹未尽。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来到了运城盐池,漫步盐池湖畔,我不禁感慨万千。
当年横穿盐池的土路如今变成了笔直的水泥大道,大道两旁站立着犹如哨兵似的一排排路灯,每个灯杆上装有三片风叶和一个“方盘子”,问了当地人才知道,这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灯杆上的“方盘子”是太阳能板,它所储存的电专供路灯照明。大路上各种车辆穿梭往来,盐池伴随着时代的步伐跨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走出盐湖,顺便游览了“池神庙”。“池神庙”建于唐大历年间,庙内三座大殿并立,“奏衍楼”南北呼应,十分壮观。
古时候人们对这个天然盐湖的由来,说不清道不明,他们只能从神的角度来理解,认为是神赐福于当地的一处宝地。为了感谢神的恩赐,人们便在盐池北边建立了“池神庙”,对池神顶礼膜拜,寄予无限感激之情。
历代统治者曾经在此立碑纪念,现有的碑林以元碑为主,碑文记录了千年盐业的发展史。从碑文可以看出,历朝历代朝廷对于河东盐池都高度重视,盐池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世事更迭,风雨剥蚀,碑文大多已经看不清楚,但并不影响历史的厚重。我只是非常欣赏田汉先生歌颂素有“盐池女神——哑姑”及“哑姑泉”的诗作:“金针挑出万人甜,故事真堪入管弦。千古中条一池雪,停车争访哑姑泉。”
1965年11月文学大师郭沫若在运城盐池欣然赋诗:“唐代曾封灵庆公,盐池古海用途宏。阳光充炭成银岛,硫钠提纯成尼龙。非有神祇作主宰,乃缘人力代天公。禁城谁禁城犹在,忆苦兼堪御北风。”田汉的“千古中条一池雪”成为歌颂运城盐池脍炙人口的名句,郭沫若在诗里对运城盐池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赞美。读着这些名句,更加激发了我对这方土地的热爱之情。盐池依旧如当年那样白茫茫一片,而当年首访盐池的我已人到中年,三十多年前我还是一个青涩后生,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的孩子也参加高考了。
光阴飞逝让人来不及思考,站在盐池边,我思绪万千,热泪盈眶,我真的没有想到今生又一次来到盐池,有幸再次目睹“千古中条一池雪”的运城盐池美景。回到宾馆,我对儿子说:“我很想再走一次古盐道,再翻一次中条山,故地重游,重走儿时走过的路,想必一定会受益匪浅。”不料儿子却说:“你那时精力充沛,好奇心强。现在是什么年龄了,恐怕力不从心了。”听了儿子的话,虽然有点不服气,但也只好作罢,回想两次造访盐池的情景,心境难平,草草急就此文,把再访盐池的感受写之于此,留作纪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