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3-5-29 09:00:30

临猗县庙上乡产业留人 人旺产业


临猗县庙上乡万亩设施冬枣示范基地。

临猗县庙上乡冬枣园内,枣农在清除杂草。


临猗县庙上乡冬枣园内,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


5月,站在临猗枣业博物馆最高处远眺四方,田间道路宽阔笔直,阵阵枣花香沁人心脾,涑水河在远处穿流而过,万亩设施冬枣示范基地寂静在侧。枣美人兴,庙上乡是个与枣密不可分的地方。这里,90%的耕地种植枣业,90%的农民从事枣业,农民收入的90%以上来自枣业,枣业年产值达20亿元,获得了“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荣誉。以枣为媒、以枣兴农、以农促枣,枣与人深度融合,甚至“合二为一”,庙上乡的“枣经济”正突破传统产业模式,成为当地人的事业、情怀、眷恋。用产业留住人在庙上乡,枣业“留住”了人。种枣,对庙上乡土生土长的农民们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对于从庙上乡走出去的大学生们而言,选择回乡种枣,却是一次在城市与农村、理想与现实、安稳与奋斗之间的抉择。记者见到滕川的时候,他正在临猗县特贡冬枣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特贡合作社”)的办公室研读冬枣种植技术手册。见到记者前来,他立马放下书本,热情地打招呼。这位长相帅气、乐观开朗的年轻小伙子,可真不像是枣农。滕川是庙上乡张庄村人,是一名地地道道的“90后”,今年27岁的他曾就读于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系,2016年毕业后便进入了盐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工作。他工作努力,肯学肯钻研,2019年1月被评为“2018年度先进工作者”,前途一片大好。这样安稳的工作,是许多人所羡慕的。为什么他会选择回乡,不顾家人的反对,加入特贡合作社,将枣业作为终生的事业呢?“是梦想。稳定的工作固然好,安逸的日子谁都想过,但我想闯一闯。家乡的枣业这几年发展势头很足,我想看看自己有多大能力,能为家乡做些什么。”说起这些时,滕川的眼里满是坚定。打定主意,2019年底,滕川回到了村里。他跟随父亲参与特贡合作社的运营和管理,定期参加专家技术培训,为社员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己;他流转了10亩土地,主动学习枣树种植、病虫害防治等专业知识,亲自管理,俨然成了一名“枣树通”;他挑战传统销售模式,试图用更年轻化的思维方式,提升冬枣的品质,拓宽销售路径。有知识、有决心、有想法就是不一般。2020年,滕川主动与南昌、广州、武汉的水果经销商联系,用快递将特贡合作社的冬枣样品发过去,立马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当年为特贡合作社销售冬枣达300万公斤。同年6月,滕川亲自前往南昌市三为果业有限公司(又名“果唯伊”),学习其连锁化、规模化的营销经验,并与其签订了供货协议,当年果唯伊为特贡合作社销售冬枣达150万公斤。2021年,在特贡合作社管理成员及滕川的共同努力下,特贡合作社与山西君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供货协议,向泰国、越南等国家出口冬枣约40万公斤。“滕川思维活跃,经常帮合作社想一些销售冬枣的新点子,我们都很喜欢这个年轻人。”特贡合作社的枣农笑着说。枣业兴旺了,钱包变鼓了,心里踏实了。滕川在庙上乡安下了身,也安下了心。“不久前,我跟父亲共同出资,把家里的老房子翻新了一下,花了几十万元呢。”在被问及会不会因为脱离了城里的朋友圈感到后悔时,滕川说,不后悔,有舍才有得。交谈中,滕川告诉记者一个趣事。“2016年刚毕业时我的体重只有130斤,开始上班后,日子太安稳了很快就胖到了150多斤。回村后,工作忙碌且充实,我又瘦了20多斤。”这一细枝末节的变化,恰恰体现了滕川对冬枣事业的用心。而正是有了像滕川这样的年轻人,肯学肯努力,特贡合作社的发展才能蒸蒸日上。目前,特贡合作社有成员200余户,种植冬枣5000余亩,年营业收入可达500多万元,注册商标“临特甜宝”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据了解,特贡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用肥用药、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配备了可容纳80余人的培训教室,长期聘请冬枣专家对枣农进行技术培训。2020年到2022年,特贡合作社组织培训12次,培训枣农1000余人,并多次承办临猗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培训枣农800余人。像滕川一样,从枣业中看到劲头、赚头、盼头的年轻人们,正以各自的方式,留在了这片土地上——36岁的李振,2010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回乡后,投资300万余元承包土地66亩,建造双膜钢架棚40余亩、地坑棚20余亩,如今已是庙上乡鲜枣协会的会长;33岁的杨盼龙,去年投资400万余元创办了山西旭日如宏枣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日如宏枣业”),致力于打造集枣业文化知识宣传、检验检测、储存包装等功能为一体的鲜枣销售服务中心;38岁的程泽刚,去年回乡创立了庙上乡山西晴罡枣果管理服务中心,投资500万余元建设鲜枣集散中心,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将于今年6月中旬投产使用……“庙上乡常住人口达70%,从事枣业的农民中,‘80后’群体有1000余人,其中有350余人为中专及以上学历。”庙上乡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人提升产业在庙上乡,人对枣业生了“眷恋”。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由于资本逐利性而产生的自私的“经济人”,是市场博弈中从不会缺席的角色,即便是在民风淳朴的庙上乡也不例外。庙上乡是全国最大的优质鲜枣生产基地和设施枣业示范基地,是2019年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主导产业是冬枣,10万亩耕地中有9万亩种植枣树,其中8万余亩为设施大棚,年产鲜枣2亿余公斤。共有家庭农场4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86个、涉农企业9家。鲜枣产量大、储存时间短、消费者对鲜枣的需求“富有弹性”,这就意味着消费者的需求状况会极大影响庙上乡鲜枣的销售。庙上乡的鲜枣一般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销售。其中,线下仍为主要渠道,且多依赖客商到村采购。由于消费者和枣农之间信息不对称,很多消费者不知道什么样的鲜枣是最好吃的,因此消费者在挑选鲜枣尤其是冬枣时偏爱个头大的。这让客商在采购时对个头大的冬枣格外偏爱,间接导致了个别枣农使用膨大剂。“膨大剂虽对人体无害,但早熟的冬枣在脆度、甜度等方面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庙上冬枣的品质。”庙上乡鲜枣协会会长、临猗县易兴缘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易兴缘果品”)理事长李振表示。消费市场的信息反馈给供给者,是机遇还是挑战,造就优势还是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供给者如何选择,是清醒或迷失,是坚守还是盲从?在庙上乡,记者看到了清醒和坚守的力量,也看到了年轻人为枣业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努力。李振承包了66亩土地种植冬枣,如今每亩地的收入可达1.5万元到2万元,年收入可达百万余元。“种植冬枣实现了我的创业梦和致富梦,我对冬枣产业感情很深。改善庙上冬枣的整体品质,提升产业知名度,将庙上冬枣的品牌打出去,我们年轻人责无旁贷。”李振表示。李振以易兴缘果品为主阵地,通过技术培训革新枣农管理理念,引导枣农大幅度减少农药及激素的使用,最大程度延长冬枣货架期,提升冬枣品质。“我们合作社以身作则,绝不允许枣农滥用农药和激素。我现在定期走访农户并联系技术专家进行培训指导,通过科学的管理技术,最大程度保证冬枣自然生长,不断提升冬枣的口感和品质。”李振告诉记者。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年轻人返乡后,为枣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撑。杨盼龙是庙上乡胥村人,2010年大专毕业后,曾就职于山西青山化工有限公司。2016年,与朋友共同创立了山西初兴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行政副总,主要负责公司的行政和销售事宜。在工作中,他积累了大量的人脉,也掌握了很多关于产品销售的知识和经验。去年,在临猗县各级政府对庙上枣业大力支持的背景下,他经过慎重考虑,自筹资金,创办了旭日如宏枣业。旭日如宏枣业的定位可以说是一家专门为枣业服务的涉农企业。公司建立的鲜枣销售服务中心项目,占地面积约8亩,建设了大型枣业文化知识宣传培训综合室、检验检测中心、一体化包装车间、1000吨高标准冷库。当好服务者为客商提供第三方咨询,是为客商“把关”,也是为庙上冬枣“把脉”。旭日如宏枣业建设的检验检测中心是临猗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在庙上乡建设的唯一的快检中心,功能是为冬枣做“体检”。“我们为枣农提供产前产后全生命周期的检测服务。在冬枣成熟之前,通过实时监测,给出用药指导和技术指导,帮助枣农精准进行枣树管理。”杨盼龙表示,在冬枣成熟之后,服务对象就转变为客商,可为其提供冬枣的感官特性分析、营养成分分析、功能性成分分析、食品安全分析等服务,通过经验以及具体的参数指标,帮助客商采购品质最好、价格最优的产品。其实,除了做好第三方服务与咨询,还有一种方式能够确保客商采购的冬枣是优质的,那就是去除中间服务环节,为客商和枣农提供直接接触的机会和场地。这就是山西晴罡枣果管理服务中心总经理程泽刚要做的事。目前,程泽刚规划在庙上乡打造一个集储存、集散、销售、货运等功能于一体的鲜枣集散中心。“我们规划打造25间面积约400平方米的门店,枣农可自行租赁。我们负责开拓渠道,联系全国各地的客商,也会通过线上直播进行宣传。客商对多家比选进行冬枣采购,从而保证采购的产品质量是最优的。”程泽刚说道。庙上乡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年轻人的带领下,网店、微店、直播等模式在枣业全面兴起,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助力枣业全面提升。庙上乡也将持续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培育发展乡级电商销售平台,引导各村依托合作社大力发展电商销售,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持续拓宽冬枣销路。产业与人“合一”在庙上乡,枣业与人“合二为一”。现年50多岁的隋建国,30余年来一直从事枣树的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可以说是庙上枣业的探路者和领路人。对他来说,枣业已与他融为一体。在临猗枣业博物馆,记者见到了隋建国,他朴实又谦和,在他的讲述中,记者了解了他与枣的缘分。隋建国是庙上乡胥村村民。现在,他的头衔有很多,临猗县枣业发展的发起人之一、运城市第五届政协委员、临猗县第十五届政协常委、临猗县富硒大枣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但在隋建国看来,他只是一个研究了一辈子枣树的老农民。高中毕业后,隋建国选择回家帮母亲种地,他种过油桃、葡萄、苹果等水果,但都因当地盐碱地的属性失败了。1987年,隋建国开始趁着农闲时间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梨枣适应性强,且能够致富,便留下来到果树研究所的培训中心学习。“学成回来后,我准备放开拳脚大干一番,但当时没有钱买枣苗。一次上山,满山坡的酸枣苗让我有了灵感,我想了个主意,挖酸枣栽植后再嫁接。”隋建国告诉记者。1991年到1995年,隋建国潜心研究酸枣嫁接技术,发明了“蜡封接穗”“矮化、密植、丰产”等技术。在他的影响下,当地村民凭借梨枣实现了致富。然而,市场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种梨枣的人越来越多,梨枣供给过剩,价格走低,部分枣农开始出现了亏损的状况。隋建国深知,只有不断改良枣树品种,才能提高经济效益——2007年,隋建国在种植中发现了一棵单株变异品种,经过培育成为临猗特有的短枝冬枣;2008年,隋建国开始从事富硒冬枣的研究与实验;2019年富有机硒实验成功,达高有机硒标准,为临猗枣业发展增值又辟新径;2020年,隋建国承担功能大棚膜、土壤改良剂等试验工作……从刚成年直到年过半百,隋建国一直都在为庙上乡的枣业奋斗,他将枣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一刻不曾割舍。据胥村村民介绍,隋建国每年进枣园可达百余次,实地指导枣农种植技术。同时,他也外出讲课,将临猗县的种枣经验和技术传播给周边县市的枣农。隋建国创立的临猗县富硒大枣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富硒大枣合作社”),现有113户成员,辐射带动农户1000余户,产品销往全国50多个县市,获评“运城市百强示范社”“省级示范社”“部级示范社”等荣誉称号。“这边依次是雨棚、春棚、双膜钢架棚、棉被大棚、地坑棚的模型,不同的大棚投入不同,冬枣的成熟期也不同。其中,地坑棚的投入最高,但冬枣成熟得最早,能够较早占领市场。”说起枣业设施大棚的知识,隋建国侃侃而谈。如今,庙上乡的枣业已呈现出领先全国的态势。枣业技术已经实现了全国领先。庙上乡摸索创新的矮密早栽培、配方施肥、开心型修剪、生物防治、设施大棚和环剥环割六大技术,将鲜枣货架期延长至6个月,使庙上乡成为全国重要的“枣专家”输出基地。枣业销售全国领先。庙上冬枣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至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英国、加拿大、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去年出口1590吨,出口创汇2150万元。“未来,我们将围绕打造农业强县目标,构建全流程品质监管体系、全层级产品销售体系、全要素融合发展体系,持续推动庙上冬枣产业提品质、拓销路、促融合。”庙上乡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庙上乡与枣业的故事,未完待续……
记者 李星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猗县庙上乡产业留人 人旺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