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味·野菜_郭少峰
东风袅袅泛崇光,柳絮池塘微微风,万条垂下绿丝绦……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对春天的爱恋,对春天美好景色的称颂,真是应有尽有、五花八门,用尽了优美的词汇,吟了又颂,评了又说,无不让人陶醉。
但是在春天里,大自然馈送给人们的野菜美食,却少有人问津,鲜有人称颂。
在山间、田野里,农历正月,冰雪刚刚融化,在向阳背风的地方,就可以挖到经历过寒风洗礼的白蒿,但它现在叫“茵陈”。人说“二月茵陈三月蒿,四月茵陈当柴烧”,是诠释它的身份轮转。茵陈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外,更具有保肝养肝的作用。大凡治疗肝病的中草药方,基本都离不了茵陈。
许多人把采来的茵陈洗净、阴干,制作成茵陈茶泡水喝,但更多的人是蒸拌菜吃的。先摘掉茵陈的根和老叶,淘洗干净,控掉多余的水分,拌上干面粉、撒上少许盐、调和面与葱花,也有的掺和一点馍花,以吸去多余的水,不致于发黏。上锅蒸二十分钟,揭锅后拌上葱花油和蒜泥,那个香美呀,大有胜过烤全羊的趋势。
也有人在洗好的白蒿里打上鸡蛋,拌适量面粉、葱花、水和调料,搅拌成糊状,上电饼铛烙成白蒿饼,既能作主食又可以当菜,味道绝佳。它是纯天然的,没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到了二月和三月,如果雨水好,地头埝边,到处都是绿莹莹的白蒿,人们可以尽情地去采,痛快地去吃,疯狂地去享受美味。在晋南,还有人把三月三叫“白蒿节”,食客之多可想而知。也有精明的餐馆老板,抓住这个季节,推出一道特色菜——“白蒿拌菜”,火爆程度不言而喻。
由于它味美而倍受人们喜爱,许多年轻人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去田野里采挖,就去市场上买,因而也就有人采挖一些到市场上卖。贵的时候能卖到七八块到十块钱一斤,基本上快和一些时候的猪肉同价了。
吃过白蒿,紧接着再吃荠菜,方言叫“地菜”。以麦田里为最多,它紧随着冬小麦返青而发绿,在没有打过农药的麦垄里随手可得。人们手拿小铲,顺着麦垄,既踏了青呼吸了田野里的新鲜空气,又获得了不花钱的美味,确实是一种人间享受。
人们把采回去的荠菜摘好洗净,用开水焯过,放上盐及调味品,淋上花椒油及蒜泥,啥味道我说了不算,你体验一下便知道。蒸包子、包饺子,它都是不错的食材。
更有甚者,把处理好的荠菜轻焯一下水,泡成酸菜,人们叫它浆水。吃的时候用蒜末、干辣椒炝锅,配以豆腐丁或者油炸豆腐丁,或者五花肉,那个好吃啊,定让你食量翻倍!
春天的蒲公英又嫩又脆,凉拌、热炒、蒸拌菜都好吃。更多的人是把它制作成蒲公英茶,有清火消炎之功效,有人把它称为“小青霉素”。
太多太多了,树上的有榆钱、杨树穗、枸树穗、核桃花穗、柳树芽、香椿芽、臭椿芽、洋槐花……还有中条山绛县东华山一带特有的龙柏芽。
而我除了喜欢吃香椿芽和龙柏芽之外,更喜欢洋槐花。“五一”劳动节前后,气候由暖变热,雪白的洋槐花在地埝沟壑边,在满山坡上盛开,一串一串的像银铃。一阵阵风刮来,槐花的香味沁透心肺,让人心旷神怡。
我早年用竹竿自制了一个勾洋槐花的杆子,基本上每年在这个季节里,约三五好友,到田野沟壑边勾槐花,有时候就驾车进山,游山玩水,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的美,同时收获一点大自然馈赠的野味。
我们专挑灌木状的洋槐花树,即不影响成材树的生长,又矮小,便于采摘。我们先把树条勾住,拉过来,那一串串像银铃似的洋槐花,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捋到手里都不舍得扔进筐子里。有时候经不住诱惑时,就送进嘴巴里一把,细细地嚼着、品味着。
采回来的洋槐花,最多的吃法是蒸拌菜。先将其淘洗干净控水,与蒸白蒿菜的方法类同,浇上葱花油和蒜泥,浓浓的香气包藏着淡淡的甜味,总是让人欲罢不能。
更多的吃法还有蒸包子、包饺子、烙槐花饼、洋槐花炒鸡蛋等,都很好吃。
我在这里提醒你,如果你怕“三高”,想减肥,还有便秘的毛病,建议你在有限的季节里不要错过野小蒜。
也有“吃货”想过了季节也能吃上,就用冰箱储存,但是无论是直接冷冻,还是杀青后冷冻,总不如新鲜的好吃。前年我尝试着把野小蒜晒干储存了一点,吃的时候再用温水泡开,包饺子、蒸包子,也是别有风味。
地上长的野菜,那是数不胜数的。苜蓿、苦苦菜、野薄荷、打碗花、灰条菜、野生枸杞芽、马齿苋、野酸枣芽、娃娃菜、嫩刺蒺……
看到这么多、这么好、又基本上不用花钱、唾手可得的野菜,在属于它的季节里,把大鱼大肉都挤兑到了一边,大张旗鼓地霸占我们的餐盘,我实在不敢再说下去了。我怕真有那么一天,城里的朋友们像大海的浪潮一样涌向农村,去寻求这些美味,或者有人说乡下真美,美丽乡村在哪里,我就要去哪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