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3-6-15 09:44:27

全国知名作家从运城出发,向着历史纵深探寻




采风团参观运城博物馆

5月16日下午,在前往陕西途中,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运城博物馆和运城盐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探究历史,追寻文脉。6月10日,“沿着总书记足迹 纵览古河东文明”全国知名作家运城行采风创作活动开启,河东这片古老的土地迎来一批善于用手中笔去描绘时代风云的人,记者跟随他们,从运城博物馆出发,再看赋予奇异色彩的盐湖,探寻和感受人类起源奥秘和中华文明路径。

寻根运博,一眼穿越百万年

在运城博物馆一楼展厅前,伫立着一座浮雕,走近跟前,便能看清其上所雕刻的传说故事。也是在这里,采风团了解到“舜歌南风”的典故,品味《南风歌》的远古韵律。

传说是从远古开始讲述,采风团循着黄帝、蚩尤、嫘祖、舜的故事,走进“华夏寻根”展厅。

在展柜前,作家们微微俯身,通过预先设置的放大镜观察“斯氏黄河后左下颌骨”。4500万年前的中国该怎样表现?是垣曲县出土的“世纪曙猿”化石,揭示着人类起源的奥秘。

文明的开端,应当是一团光亮,所以243万年前在西侯度遗址点燃的那一把火,也照亮了黄河文明的滚滚波涛。

“参观运城博物馆,感受在母亲河孕育下的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厚重的人文积淀。”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副主任包宏烈为运博写下这样的寄语。九曲黄河,奔涌如歌,“大河顾我掉头东”留下的文化遗存,在河东这片土地上闪耀着唯历史才可映射的熠熠光辉。

“一方锈迹斑斑的铜镜,也许是某个汉代少女宝贵的嫁妆;一通漫漶不清的石碑,也许记录了某位英雄壮烈的一生;一尊青石雕刻的佛像,也许缭绕了上千年的香烟、倾听了上千年的祈祷;一只长颈鼓腹的汉代陶壶,当年倒出来的是什么酒?那醉酒的又是什么人……”这是“馆藏珍品”展厅的序言,在青灰色的展板前,作家们伫立于此,拿出手机拍下这段描述青铜器的概要式话语。

“青铜器现在是文物,放在历史里,就是生活工具,有物品,就有使用物品的人,而又是人,书写了历史。”作家们在青铜器前交谈,“你看这石碑上的文字,既见书法,又有内容。”运城各个历史时期遗存的碑刻墓志多达数千通,不仅是研究河东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在文字文学及书法艺术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示这么多拓片,每个人物形象都不一样!”作家们刚刚发出感叹,一旁的讲解员立刻补充道:“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从薛儆墓壁板上拓印下来的仕女图。保存完整、纹饰精美,可以看到每位仕女的服装、神情都略有不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在“盬盐春秋”展厅,有位作家吟出《南风歌》的内容,语速缓慢,似在感受其中深味。“看到古代先民盐池采盐的复原展示,劳累、暴晒,所以在劳作中有风吹过,消苦热,是好事。”

采风盐湖,风起条岳炫七彩

运城盐池“天日暴晒、自然结晶”,是华夏先民心目中的宝地。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生活在盐池周边的先民得天独厚,每到烈日当头的夏季,运城盐池一年中最为忙碌的采盐时节就来临了。

12时,日头最盛,采风团来到运城盐池,参观位于盐湖大道西侧的22号堤埝生态修复基地,通过一旁的展板展台了解盐湖概况、食盐开采史、无机盐开发史以及退盐还湖、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

“这是什么?”作家团员掀开一块块展布问道。

“食盐、硝板、粗镁、黑泥……”

“这些都是从盐池产出的?”

讲解员点点头,指向一旁的步梯,“从这处步梯下去,就可以近距离看到卤虫,像虾米一样大。”

作家们顺着指引,陆续“下盐池”,蹲在湖边,看着一群红色小鱼般的卤虫自在游泳,“比我想的要大,图片上的彩色就是这些卤虫染成的”。

“现在看不见彩色呀。”不等讲解员回答,作家们就交流起来,“得从天空俯瞰!”

作家们在烈日中一路行走,周边并无背阴处,突然一丝凉风迎面吹来,正来自眼前苍翠满绿的中条山。“舜歌南风”的传说,走过历史,在今天竟有写实派的味道。

采风团顺着中禁门,穿过城墙门洞,广袤的盐池延伸至中条山下,镶嵌于墙垣的河东池盐博物馆就在拐弯处。这座精心打造的池盐博物馆荟萃了以“盐文化”为核心的雕塑、文物,包括盐池形成、历史演变、盐池产盐等内容,集中展示运城五千年盐文化之丰赡内涵。

馆内展陈对音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其陈展方式由纯静态视觉艺术向多元感官体验转移,互动性、沉浸感也在攀援历史轴线中体现出来。“垦畦浇晒 引卤制盐”的艺术场景、唐行销区域图、清扇面《河东池盐总图》、明代河东书院模型等,不仅营造出历史氛围,也再现了“盐运之城”的往昔繁华,有着4600多年开采历史的运城盐湖清晰地呈现在采风团眼前。采风团沉浸于展陈的同时,纷纷拿出手机拍下一个个复原模型与场景。

在河东池盐博物馆的出口,摆放着一排文创产品。黑泥护肤品、盐雕、盐池手绘图……

“这个护肤品好用吗?”

“这是盐雕吧,不知道带回南方会不会融化?”

……

夏日盐池,多了几分清韵,因为骄阳,也因为南风,更得益于运城市“退盐还湖”“还湖于民”的生态修复力度。上世纪80年代,盐湖也曾因工业生产而失去过光彩。如今,宛若大自然调色盘的七彩盐湖,与水禽候鸟共同绘就出属于运城的大美生态画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知名作家从运城出发,向着历史纵深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