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文物保护工作匠心守护 擦亮名片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临猗县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5处,可移动文物6350件(套)。该县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用匠心守护古人智慧,用耐心重现古物光芒,用初心擦亮文化名片,全力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让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光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优化服务,增强保障,夯实文化根基
临猗县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机构重组、职能重塑,优化服务强保障,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人才队伍建设,为文保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加强行政机构编制保障,压实文物保护职责。2019年,组建临猗县文化和旅游局,加挂临猗县文物局牌子,专门设置内设机构文物股,负责文物保护相关工作。
加强事业机构编制保障,优化文物保护服务。2021年,整合临猗县文物旅游服务中心(临猗县猗顿文化研究院)、临猗县临晋县衙文物保护所、临猗县妙道寺双塔文物保护所、临猗县傅作义故居保护所4家单位,组建临猗县文物保护中心,为县文化和旅游局所属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同时,保留临猗县博物馆,作为县文化和旅游局所属股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加强文保和考古队伍建设,打造过硬专业团队。一方面,该县专门招聘6名文物保护相关人才,免费定向培养文物全科人才2名。另一方面,通过县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用4名专业人员开展全县文物安全巡查工作,聘用242名文物保护员负责乡镇日常巡查工作,聘请有资质的考古队对基本建设用地进行考古前置勘探等技术工作。
系统保护,强化管理,传承文化底蕴
临猗县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健全文物管理机制,筑牢文物安全防线,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用心守护好古建筑、旧风貌,留住人民群众的美丽乡愁和城市记忆。
加大文物安全投入力度,打击防范文物犯罪。该县深入推进实施“文物平安工程”,为5处重点文保单位安装监控,为古建筑配备灭火器,加大文物安全巡查力度,实现县域全年文物安全巡查全覆盖。县文物局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将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盗窃田野石刻和倒买倒卖文物建筑构件等犯罪活动列为重点打击目标,保持长期震慑和持续高压态势,确保文物安全。
启动加固纠偏工程,加强文物保护修缮。投资610万元实施妙道寺双塔倾斜地基加固及纠偏工程,启动东贾戏台、张家祠堂献厅、陶唐关帝庙、古佛洞、北岭戏台、南王知青农场、姬鹏飞故居、陈家庄娘娘庙等保护修缮工程。
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前置考古勘探工作。该县文物局与西安交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合作编制《临猗县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制定以国家级、省级保护单位为主要节点,以市级、县级保护单位为辅助支点的基本框架,实现具备专题明确、层次清晰、分类典型且文旅相结合的覆盖全县域的保护策略。该县还投资176万元,完成40处基本建设用地文物核查和22处考古勘探。
合理利用,激活文物,彰显文化魅力
文物活化利用事关“国之大者”。临猗县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探索文物保护活化利用新路径,在文保项目建设、文物价值挖掘、文化名片宣传等方面出实招,文物活化利用成效显著。
狠抓项目建设,让文物“活”起来。该县持续推进博物馆项目建设,开展新馆预防性保护工作,编制博物馆馆藏珍贵陶器(琉璃)、出土青铜器、瓷器、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争取国拨资金385万元。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先后建成双塔公园、临晋县衙景区、傅作义故居景区。同时,加大低等级文物保护利用,力争修缮一处、利用一处。签订王肖戏台、东任上关帝庙、莫道池关帝庙、朱锡章故居、猗氏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5处“文明守望工程”项目认养合同,并制订项目施工方案,目前此项工作正稳步推进。
挖掘文物价值,让文物“亮”起来。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实施猗氏故城遗址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打造猗氏故城、猗顿墓及猗顿园为一体的遗址公园。持续推进文庙大成殿抬升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与临晋县衙景区形成集聚效应,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文旅融合思路,大力推动临晋县衙布展招标工作,让文化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强化名片宣传,让文物“火”起来。该县不断在资源价值深挖、产业链条延伸、智慧旅游建设等方面下巧功夫、做大文章。临晋县衙景区开发后,将固有的文物同现代人的旅游需求相结合,打造开放式情景历史剧,带给游客新的情感体验。同时,将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相结合,游客可以逛县衙、吃粽子、敲锣鼓、赏情景剧、看眉户戏、品古典舞,在增加旅游乐趣的同时也能深切体会深厚的文化韵味。该县在合理利用历史文化中,持续激发县域市场活力,提振文旅产业信心,擦亮商祖文化名片,为打造“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助力添彩。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下一步,临猗县将持续聚焦文物保护活化利用,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善作善成、久久为功,深入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记者 霍虎成 通讯员 杜碧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