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3-7-11 11:05:13

关于乾隆版《蒲州府志》 首序作者的校勘

乾隆版《蒲州府志》,初刻于乾隆十九年,共二十四卷,乔光烈、周景柱总修。该志历时数月而成,特色鲜明,有诸多开创之举。述而有论,注重图表,“观其发凡义例,颇具史识;考沿革古迹,致力最深”。三晋出版社根据初刻版,编纂、影印了《蒲州府志》2016年七册版,装帧细致,厚薄相宜,便于阅读。从所编该志中,能够看到三篇序文的作者,分别标注为白恒文、乔光烈、周景柱。据笔者查阅,后二人自是不谬,然首篇序文的作者,应是恒文,而非“白恒文”。

此序收束时,落款内容及格式为:

时大清乾隆十九年岁在戌丙子月望后五日巡抚山西等处地方兵部右侍郎兼管提督节制全省军长白恒文书于太原官舍

笔者认为,此处的句读应为:时大清乾隆十九年、岁在戌丙子月望后五日。巡抚山西等处地方、兵部右侍郎、兼管提督节制全省军务、长白恒文书于太原官舍。

即序文写作时间为乾隆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地点在太原官舍;作序者为当时的山西巡抚、兵部右侍郎、兼管提督节制全省军务,籍贯长白,名为恒文。

《山西文华》丛书编纂者将作者识为“白恒文”,应是缘于句读的差异。古代书籍无句读,因断句不同,其含义往往大相径庭。而每一种解释按照现代语言表述,也都说得通。编纂者将“恒文”误断为“白恒文”,亦可理解。钱钟书《管锥编》中也提及:“某读影印之书,句读皆为试探后再读,若诗,非五即七,尝试几遍,即可知也,然与古体诗常常出错。中国古书无标点符号,是一大缺憾。现代人校古书,往往有此缺点。”

笔者采用倒推法,根据文中所述时间和职务,查“白恒文”,发现并无此人,而有一人,名恒文,乃清朝大臣。

据《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二十六》记载,恒文,生年不详,满族,乌佳氏,满洲正黄旗人。雍正初年,以生员身份起任宫廷笔帖式,“十八年,署湖广总督,移山西巡抚”。

故恒文应是作序者的名,其姓为乌佳。按照满洲习俗,称名而不举姓。至于“长白”二字,则缘于满洲以长白山为圣山,旗人常将“长白”冠于名前,以彰族属。“长白恒文”,意思就是来自东北地区的满洲人恒文。

历史上的恒文,任山西巡抚时的记录寥寥。《清史稿》记载,“(十八年)冬十月辛丑,以杨锡绂为左都御史,调胡宝瑔为湖南巡抚,恒文为山西巡抚,以张若震为湖北巡抚”“二十一年,擢云贵总督”。恒文于乾隆十八年十月调任山西巡抚,在任三年,升为云贵总督。

作为《蒲州府志》之首序,恒文开篇即言:“蒲于古为帝都,风教之所由始,文物之所由昭,襟山带河,界连关陕,握控雍豫,盖全晋之形胜,屏障西南者也。其间名贤代出,彪炳宇宙,莅兹土而以循良著者,史不绝书。”从历史渊源、地理位置和文化涵养方面,给蒲州以极高评价。

他还言及修志者周景柱的行为和意义:“而周君独慨然以为己任,搜罗残阙,采取旧闻,以因为创使,蒲郡之有志,自周君始,不可谓非有心人也。”最后点出作序的初衷:“既以勉夫周君,并以劝夫后之守蒲者。”

一篇序文的创作,除过应时应事的目的,其所谈及的观点和见解,也常能启迪读者,令人深思。该序所议“周礼职方,所掌其责綦重,非讫为好古之士数典不忘上,以资承之是邦者考文征献,而佐治有方也”,让我们认识到,中华民族鉴往而知来、砺行而致远的精神追求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王慧/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乾隆版《蒲州府志》 首序作者的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