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盐湖走过 散文_闫锦涛
夏来河东晴正好,盐湖如镜显碧空。一抹彩云绘山色,几处长歌醉意浓。
我打盐湖走过,晶莹的盐花像白雪般飘落。在和畅的南风中,我踏步玉宇楼阁,登台俯瞰这千里山湖,镜水勾连、天光呼应、涟漪激荡、银波万顷。蓦然回首,这一片绝世美景,与市井巷弄的烟火香气打成一片,你唱我和、你追我跑,好不热闹。
南边水雾蒸腾,北边霓虹初上。久居这里的每片云彩,在每个清晨里伸伸懒腰、舒展翼膀,在艳红朝阳中抖掉一身睡意,飞奔着、跳跃着,嗅过了小摊豆腐脑冒出的醇香热气,尝一口沾了陈醋的小笼包子,于是喜气洋洋、欢心雀跃,时而化作展翅鲲鹏,又化作狂奔喜兔,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上空恣意玩耍。最后趁着夕阳,再回到一片幽蓝的南山,找一处称心合意的碧水池子,缓缓坠入梦乡。
云归处,湖光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一片多彩池塘,盐湖的一姿一色,是矿盐与阳光的奇妙机遇;一板一眼,是天工与人文的默契配合。天华与物宝相谐,灵地与匠心相融,打造出一片中华大地独有的自然调色盘。热血般的赤红,讴歌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拼搏豪情;桃花般的玫粉,寄托着华夏儿女对江山湖海的独有浪漫;玉石般的墨绿,诉说着忠义传人坚韧不拔的真挚情怀……当晚霞到来,七彩盐池与五色天光交相辉映,天水相融、如梦似幻。
傍晚,从解放南路下至滨湖大道,向西突寻,左手是鎏着银光的延绵湖海,右手是巍峨矗立的池神庙。这样一座自古以来、帝王家唯一礼拜一方池神的庙宇,本质上是天人之思、社稷之情的文化结晶。右转见南门,一匾两字赫然高悬,谓“盬宗”。
大道至简,字重万钧。《说文解字》讲:“盬,河东盐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十六里。从盐省,古声。”“盬”字最初在甲骨文中,是一个圈中分割两线,画出四块盐池子,可以理解为盐田形状。之后从“盐”的古字“鹽”简去“卤”形。左上角的“臣”仿佛盐田形状,右上角字形仿佛劳动人民躬耕河东,“皿”为底,象征巨鼎蒸盐。“盬”字折射着4600年来河东儿女智慧勤劳、和同自然的文化精神。“宗”字,则诉说着古今中华池盐文化的源头所在。
千年风霜、百遭战火,池神庙经历过多次涅槃再起,却从来神韵飞扬。
迈入南门,一方恬静的院落呈现眼前,往右望去,仙阁庙楼南北飞至。于是向右找寻登临之路,领略黄帝战蚩尤、池盐工艺优化等发生于河东大地的历史故事,心底又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文化自信。古往今来,河东儿女始终善于因地制宜、勇于开拓进取,为池盐文化供应着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
绕甘泉井,过斗门,可见舜弹琴处。只身迈过木牌坊,一阵琴音袭来,格调恢弘,音律婉转,我好像听到了世间的草木正在窸窣生长,听到了赤凤霓凰欢鸣共舞,听到了来自远古祖先的高声呐喊和锤斧铿锵。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是河东大地自古以来流传的《南风歌》。
坐在抚琴处,我仿佛能感受到舜帝端坐抚琴、安定乾坤,护佑山河无恙、百姓安康的豪迈之情。
随后,我拾长阶向上,两侧阁楼相对肃立,正对面的宫殿巍然高耸。神游过地宝天成门牌坊,登百丈高的海光楼,也全然没有累感,只觉身轻如风、意定如池,曲了两三折,登临最高处,转身望眼,万顷银海浩然伸展,连绵中条巍巍矗立,千池瑞雪畅仰逢迎,银海雪湖以最自然的方式向池神庙献礼、向勤劳智慧的河东人民献礼。
于是长吸一口南风之息,我成了这庙宇中的一部分,依着木栏杆向外望去。“千古中条一池雪”,思绪飘得恣意、飘得快活、飘得悠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