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伏天吃热汤饼
张丽娜/文热汤面是古代著名的消夏食物,闷热之时身心烦郁,吃碗热汤面,大汗淋漓,“负负得正”,浑身舒畅!不信你试试看。
《世说新语》里说,魏晋时期,京城洛阳有个名叫何晏的美男子,皮肤比女人还白嫩。
曹叡不信何晏“天生丽质”,怀疑他脸上抹了粉,却又不好明问,于是把何晏请进宫里,“正夏月,与热汤饼”,大夏天的请何晏吃热汤饼。结果,何晏吃得满头大汗,又没带手绢儿,只好“以朱衣自拭”,顺手撩起衣服擦汗。曹叡盯着何晏的脸一看,哟,没掉粉,而且“色转皎然”,肤色更显白皙,看来这家伙是真的白!
汤饼是个啥东西?汤面条。
史学家认为,面条萌芽于汉代,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说宋代以后)。据《中国烹饪史简编》记载,汉代就有类似面条的食物。
《释名》等古籍里说,汉代人把所有面食都称为“饼”,比如汤饼、索饼等。汤饼是一种类似面片儿汤的食物。索饼形似条索,随形而名,跟面条很像。
有人推论,如今的面条就是在索饼、汤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爱吃细面条,晋代的汤饼细如线。北魏《齐民要术》里提到过一种“水引”法做的面条:用细绢筛一些面粉,用冷肉汤调和,揉搓成筷子粗细的面条,一尺一断,在凉水盘里浸泡一会儿,再把面条揉搓得“薄如韭叶”,在沸水中煮一会儿就能吃。
洛阳曾是东汉、西晋、北魏的都城。古往今来,风味美食以京都为最,怪不得洛阳人爱吃面条,一天不吃就想得慌,原来吃面的传统由来已久!(《洛阳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