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3-8-22 16:53:18

用赤诚与勇气回馈这片土地 _樊 衍 随笔

2022年12月13日,我来到芮城县陌南镇政府报到。6个月之前,也就是6月12日,我拖着行李从大学所在地返回家乡,结束了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想到,大学四年里每次往返运城北站都要路过的陌南镇,将是我以后工作的地方。从大一开始,每次从运城北站坐车回县城时,在芮城生态景观大道的入口,总会看到一面指引牌,上面写着“革命老区县委县政府旧址,朱吕村纪念馆”。指引牌极大,右边是一座古式门楼,门楼内有一条通衢大道。每次看到指引牌时,我总会心生敬慕。我当时同样不会想到,我的青春将与朱吕紧紧联系在一起。

到村工作以前,对于农村,我感到更多的是陌生与敬畏。大一在学校图书馆读过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从那时明白中国农村自有一套自己的逻辑与治理体系,它不同于城市,需要治理者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具体到这份工作,我最初的印象来源于招聘公告中的一句话:工作地点长期在农村(社区),条件艰苦,任务繁重。但对于条件艰苦与任务的繁重程度,我的心中没有确切的答案。报到当天,我与朱吕村的“两委”班子成员见了面,党支部书记周欢是县选派干部,1993年生,2021年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初次见面,他极为热情,向我介绍了朱吕的村情以及近两年所取得的成绩。后来驻村工作的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在一起开展工作。回想入职当时,只觉得有些迷茫,到村工作到底如何开展,如何促进村民致富增收,如何让村民满意,没有人给出确切的答案。记忆尤为深刻的是,周欢书记在谈到他到村任职的经历时说:“刚上任时我也不知道怎么干,不知道怎么干的时候就硬着头皮继续,时间长了自然就摔打磨炼出来了。”我站在一旁,看到他坚毅的眼神,感到农村工作的独特之处,也许只有沉下身子经历一番,才能明白到村工作开展的思路,迷茫与焦虑只会贻误工作的进程。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到村工作至今,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一起核查并慰问村内的低保户,在低保户家中,实地查看他们的生活环境,了解造成低收入的原因;临近年关时,慰问村内老党员,聆听老党员的奋斗事迹;在田间地垄,与村民围站在一起,共同探讨村内各种产业发展的可能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临近年关,在慰问一个低保户时,家中只有老人一人,房屋建筑看起来相当古老。当时的室外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老人家中没有取暖设施,温度竟与室外相同。她的头包着毛巾以增加身体的温度,我们互相说话的时候,嘴巴呼出的气体在室内都哈成了白气。这令我感到震惊。我们和老人交谈得知,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务工,两个孙子在外地当兵,家中仅留下老人一人,没有收入来源。这是我第一次直观地了解到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场景。后来在3月份的村自建房摸底排查中,我再一次见到这位老人。那时我和部分村干部、网格员一起,在村里挨家挨户进行自建房信息登记工作。一天上午,当我拿着自建房信息登记表进入她家时,她一眼认出了我。结束了繁琐的登记后,她主动提出要带领我到一组的其他村民家去登记。于是由老人做向导,进入每户家庭时,我不用再做过多的身份说明,节省了很多时间。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一起在村中的巷道行走,老人在途中不断地向我介绍村中的人和事,我感到有种温暖环绕在我的周围。一周左右的自建房摸底排查工作,白天耀眼的太阳悬挂在空中,使我的皮肤黑了几个度,也使我和村民更加熟稔。一组的薛李准是一位退役军人,如今在家务农,参加志愿劳动总是很积极,到村工作中,周欢书记和我每次见到他,他总是询问朱吕准备进行的各种项目,热情地关心朱吕发展。这使我感到一种深深的责任感,村民们渴望过上更好的日子,渴望村里的基础设施发生更大的变化。

我记得有那么几个时刻,心中曾产生过倦怠的念头,事后回想,这些念头并非由自己控制,似乎是在与别人的比较中不断萌发。感到怀疑的时候,想到《豪勇七蛟龙》里尤尔·伯连纳对一脸怀疑的伊莱·沃勒尔说:上马走你的!于是起身,穿过庄重肃穆的县委旧址,越过源远流长的古圣旨楼,踏过碧瓦朱甍的金融史馆,远处似有村民们期待的呼唤声不断传来,想到这些,怀疑的时刻便烟消云散了。画家维亚尔说:“你要么一眨眼就到了那儿,要么就得熬年头。”这个世界上便捷的成功者毕竟是少数,我们多数人也许都是后一种,苦心孤诣者非我莫属。想想生活在没有取暖设施的房间里的老人们,想想关心朱吕发展的薛李准们,就会觉得我们现在所做的乡村振兴这件事,富有挑战且极具意义,它关乎执政根基,同时又紧系社会发展。朱吕后沟的出口处,高高悬挂着一幅指引牌,上面写着“人文沃土,红色朱吕”。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给予我们的已经足够多,如今是时候拿出我们的赤诚与勇气,去回馈这片土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赤诚与勇气回馈这片土地 _樊 衍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