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县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综述
芮城县古贤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正加紧施工
芮城县大禹渡灌区枢纽二级站工作人员在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芮城县新兴灌区一级站建成投运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大中型灌区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芮城县目前有大型灌区大禹渡灌区和马崖、新兴、古贤、风陵渡等中型灌区。近年来,芮城县委、县政府紧紧扭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牛鼻子”,积极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强化政策支撑引领,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灌区建设新模式。在灌区建设的有力支撑下,全县每年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3.5亿公斤以上,该县也连续15年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
今年5月,水利部将芮城县列为全国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以下简称“改革试点”)。芮城县以改革试点为契机,谋划实施了总投资9.3亿元的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县项目,完成后可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万亩左右,年节水2500万立方米以上,年新增粮食产能1000万公斤以上。
近日,记者在芮城采访时看到,这里正在深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为现代化灌区建设的主战场。
健全机制强保障 夯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基础
“改革试点是一项系统工程,芮城县坚持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工作机制,统筹要素保障。全面落实县委、政府统筹抓总,水利部门牵头,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等单位协同配合的工作制度。”芮城县委副书记、县长余敏说。
芮城县成立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
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审议全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重要工作方案、重大工作措施和重点实施计划,统筹协调、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落实改革经费,督促检查全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情况。
芮城县水利部门负责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和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的统筹协调、政策引导、项目组织、业务指导。农业农村部门负责高标准农田和田面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和监督指导。发改部门负责项目规划和审查。财政部门负责资金保障。
同时,芮城县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将“机制先行”作为工程建设的前置条件,整县推进大禹渡灌区“六个一”改革模式。
水权分配“一本账”,做到供水有谱。结合灌区实际,探索实行水权分配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统筹考虑受益村组情况,将灌溉用水定额分配到行政村。第二步,鉴于目前“一户多田”、农户土地种植比较分散的情况,芮城县大力推广土地流转,积极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最终将水权分配到农村集体组织或农业用水大户。这将为后期稳步推进水权交易、优化水资源配置奠定基础。
配水计量“一杆秤”,做到用水有数。在严格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基础上,加强支斗渠计量设施标准化建设,推广安装型式统一的量水堰和电磁流量计,实现流量数据实时传输、精准计量,坚决杜绝“马虎水”“糊涂账”。
水价形成“一机制”,做到运维有钱。根据“准许成本+合理收益”水价形成机制,从2022年10月起,在全县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分类水价,对用水超定额部分实行累进加价,在总体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基础上,保证了灌区的合理收益,有利于缓解其日常运行维护成本压力。
精准补贴“一条链”,做到参与有利。以精准计量为前提,灌区对粮食作物严格执行0.25元/立方米的惠民水价,实现对群众的直接补贴;与核定运行成本水价(0.57元/立方米)的差额部分水费,再由政府统一足额划拨,实现对灌区的精准补贴。
统筹奖励“一盘棋”,做到节水有效。建立节水奖励长效机制,按用水主体当年节水量确定奖励资金。其中,40%作为节水奖励直接发放,60%以奖代补,奖补资金用于斗渠、输水管道及建筑物的维修养护和斗渠渠道防渗等,形成了节水奖励反哺灌区建设的良性循环。
协会管理“一张网”,做到管护有人。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划分14个用水片区,组织协会水管员500余人,管理430个用水组,在水费收缴、末级渠道管理、化解群众用水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坚持“四轮驱动”
创新灌区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芮城县创新运用四种投融资模式,有效破解资金难题,形成政府、企业及用水户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向上争。抢抓政策“窗口期”,积极争取专项债。2022年全省专项债用于灌区建设达到10.2亿元,其中芮城县争取3.2亿元,占全省投入三分之一以上。
银行贷。筹备成立芮城水投公司,与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向省农发行贷款,目前已与该行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对外引。积极对接省万控集团、大禹节水集团,通过基金引导、财政贴息等,合理设置项目回报机制,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大户筹。动员种粮大户开展末级渠系和高效节水设施建设,积极参与试点县创建工作。目前已与张东东小麦玉米合作社、远鹏智慧农场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1650万元。
据了解,目前芮城农田灌溉得排队取水、守着放水,种地要跟着放水的节奏走。芮城县与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洽谈,现在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如果双方合作成功,将引进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与资金,最终实现水源源不断地通过主管、干支管到达田间地头,农户刷卡即可用水。
芮城县农田水利建设、运营和管理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和投资主体参与,实现政府、市场两手发力,主要解决三个难题。
破解“投资难”,实现单一投入到多元投资。以社会资本“进不来”“不愿进”“不可持续”等投资难题为导向,坚持“两手发力”,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和投资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运营和管理。由政府、社会资本、群众三方共同投资,实现三方共赢。政府赢,即改善灌区基础设施,解决资金缺口,带动产业发展;社会资本赢,即通过参与灌区建设和运维获取合理回报,实现企业发展;群众赢,即节约水费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增产增收。
破解“建管难”,实现单一建管到共建共管。以水利工程“重建轻管”“建管脱节”等建管难题为导向,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总体要求,解决“谁来建”“怎么建”“怎么管”和“资金如何筹”“效益如何分”等难题。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组建运营公司,成立农民用水协会,解决农田水利工程“政府建、无人管”的难题,让群众成为项目主人、受益人,形成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建共管共赢。
破解“缺水难”,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补齐农业水利配套设施短板。采用小畦灌、沟灌、喷灌等技术,将更加省水、省肥、省工。同时,刷卡用水还会提高村民们的节水意识,让他们逐步树立按需用水、节约用水的观念。
坚持“多管齐下”
打造现代化灌区建设标杆
驾车行驶在大禹渡黄河风景游览区的盘山公路,于巍巍山岭间向远处眺望,树木葱茏,令人顿感心旷神怡。
大禹渡灌区于1970年10月始建,1974年10月首期工程竣工并上水。灌区的作用是引黄河水用于农业灌溉,一级站从黄河直接提水,经沉淀后,通过引流堰到二级站,进行扬高,随后进入总干渠、支渠,惠及千家万户。
2021年,大禹渡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2.85亿元,是山西省重大水利工程项目、运城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芮城县“十大生态保护”项目,也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截至目前,该项目2021年和2022年两个年度工程已建成投运,2023年度项目正有序推进。
“现在,枢纽二级站改造基本完成,一级站改造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数字孪生先行先试和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大禹渡扬水工程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项目全部建成后,能够改善灌溉面积31.35万亩,年节约水量839万立方米,新增粮食产能约2000万公斤。
据了解,过去灌区的用水调度依靠灌区协会以及村级水管员的人工协调。如今,灌区以建设现代化、智慧化灌区为目标,紧抓数字化建设,不断完善灌溉运营、工程管理、综合应用、数字资产等平台,灌区的管理更加直观、智能、方便、快捷。
“今年的改造规划投资4000万元,主要改造一级站,包括泵站工程、输配水工程、计量监测工程、智能应用体系建设等,预计今年9月份开工。”大禹渡扬水工程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芮城县聚焦“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目标要求,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设施联建。统筹灌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骨干与田间衔接配套,形成从水源、骨干渠系到田间末端的灌溉工程整体体系,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目前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50.82万亩,占全县灌溉面积的72.26%。
节水优先。加强末级渠道管理,推广农民用水协会经验,积极开展平田整地,大力推广小畦灌、沟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努力降低灌溉定额和灌水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022年全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72)。
智能示范。依托大禹渡数字孪生灌区建设,设立灌区总调度中心,下设马崖、新兴、古贤、风陵渡四个中型灌区分调度中心,实现“以田间需水引导支斗农渠配水—干渠输水—泵站提水”的科学调配“孪生体系”,目前已在全国率先完成灌区“一张图”绘制工作。
生态引领。锚定“黄河明珠·秀美芮城”目标,持续巩固“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系统开展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先后谋划实施8亿元的沿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3.1亿元的黄土塬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等项目,筑牢沿黄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
“全国试点既是荣誉又是责任,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下一步,芮城县将学习借鉴先进做法,在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道路上先行先试、探路领跑,努力蹚出一条具有芮城特点、山西特色,在全国具有可借鉴、可推广意义的现代化灌区样板,为保障粮食安全、助推乡村振兴贡献芮城力量。”芮城县委书记尚玉良说。
记者 余 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