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姚师
在运城市区圣惠南路附近的明珠巷,有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人称姚师。姚师今年八十有七,面目清和,身板硬朗,说话慢条斯理,幽默有趣,常常逗得大家捧腹大笑。我和他是老乡,住得又近,经常在一块闲聊。久而久之,我们便结下不解之缘,成为莫逆之交、忘年之交。姚师自小家境贫寒,无钱上学,15岁便拜师学了木匠,踏上了谋生之路。他天资聪颖,敏而好学,师古而不泥古,勇于探索创新,不仅掌握了高超的木工本领,而且识图、绘图样样精通,方圆几十公里内无人能出其右。他做的烧火风箱、蒸馍的木笼,唱戏用的鼓、板架、刀枪,种庄稼用的犁、耧,载运东西的马车及家里用的桌、椅、箱、柜等,无不美观大方、精巧灵动,均有过人之处。
姚师此生最为辉煌的业绩,就是参与搭建了卿头“人民大会堂”,其工程之宏伟、工艺之精巧、创造性之丰富、实属罕见。事情虽然过去50多年,但至今还被人们铭记于心,津津乐道。
20世纪60年代末,原晋南专署要在卿头公社召开农业现场会议,参会人员有好几千人,会期十多天,提出需搭建三千平方米左右的会场大厦。为不影响会议效果,要求大厦内不能有立柱,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困难重重、绝非易事。担子压在了工地指挥姚师的身上。他废寝忘食、沉浸其中,付出了非同寻常的艰辛,经过反复揣摩、不断试验,最终拿出了用铁扒钉将木椽连接固定,再用绳索牵引加固,上面覆盖木板和篷布的施工方案,完成了建设任务,保证了会议的圆满进行。事后证明,此办法坚固可靠,经济实惠,可谓是神来之笔,让人叹为观止。姚师也得到了原晋南专署和永济县的大力表扬。
在姚师老家白坊村,至今还矗立着一座五十多年前修建的大礼堂,同样构思巧妙、气势恢宏。这个礼堂也是在姚师的主持下修建的。
姚师为人谦虚、做人低调、无私奉献、不图回报。虽身怀绝技,被称为行业翘楚,但他毫无保留,先后带出32名高徒,为传承木工技术作出了贡献。他常说:“我没有文化、是个粗人,能凭仅有的一点技能为社会作贡献,深感荣幸,没有什么值得夸赞的地方。
李红斌/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