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3-9-14 09:50:39

风陵渡故事

老家同学不远千里,从老家为我捎回一套新出的《芮城县志》,我早就知道他不会开车,一路上肯定费了不少周折和辛劳。我总说,请人家吃顿好饭以示感谢,可是因为疫情一拖再拖,一晃快两年过去了,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阅读之余,我想留下些感想和文字,告慰朋友和自己。

风陵渡镇距离我家阳城镇不远,我从先辈存留的史料里读懂了那片土地上不屈不挠的峥嵘岁月。历史悠久,有千年根脉;文化深厚,有民俗遗风;源远流长,有接续传承。

我还是先从风陵渡的起源开始。据史料记载,1949年,它属芮城县第五区。1950年,它属永济县第三区。1958年,它属芮城县东风公社。1959年,它属风陵渡公社。1984年9月,它由风陵渡公社改为风陵渡镇。2001年4月,中瑶、汉渡两个乡并入其中。

它现在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地处芮城县西部,东与阳城镇相邻,南、西与河南灵宝市、陕西潼关市和大荔县隔河相望,西北和永济市韩阳镇接壤,北依中条山与永济市韩阳镇相隔,距芮城县城约42千米,区域总面积约188.5平方千米。

风陵渡名称的由来,有好多传说,有的说是因附近的风后陵而取的。轩辕黄帝和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黄帝部落的将士顿时东西不辨,迷失四方,不能作战。这时候,黄帝的贤臣风后及时赶来,献上他制作的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摆脱困境,终于战胜蚩尤。可惜风后在这场战争中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有风后陵。风后陵,在赵村东南,高两米余,周围30米。墓前原有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重建风后祠及碑记,可惜已毁。因唐代圣历元年(689年)在此置关,故称风陵关,又称风陵津,是黄河南泄转而东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后称风陵渡。

还有一种说法,是讲女娲的陵墓就是风陵,女娲为风姓,故称风陵。在风陵渡附近赵村东南,有女娲墓,冢高2米,周边30米。据《蒲州府志》记载,唐天宝十三年(754年)“天雨冥晦,失陵所在”。乾元二年(759年)某夕风雷大作,“明旦视之,坟复涌出,夹以两柳”,陕州此时将此事奏明唐肃宗,肃宗下令祭祀。宋乾德四年(966年)宋太祖赵匡胤下令置守陵户,到熙宁年间陵墓再次消失。可能是被黄河冲毁了。风陵渡镇因传说女娲风姓,且陵墓在该镇境内,又是黄河渡口之一,故名风陵渡。

风陵渡因位于黄河的第十八个湾拐弯处,自风陵渡南渡黄河就到了南岸,往西就是潼关,有天堑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听老人讲:古代用兵,从河北打来,先是从风陵渡南渡黄河,进攻潼关,多半打不下来,主要起牵制作用,将关中敌军的主要兵力都吸引到潼关,使其无暇他顾,然后,另一支部队则北上蒲津渡,从蒲津渡西渡黄河,进入关中。

汉末曹操以及东魏高欢,都是如此打法,不过,结果迥异,因对手不同。曹操击败了马超,夺取了关中,高欢却遇到劲敌宇文泰,不但未能夺取关中,反而被宇文泰杀出关中,夺取了运城盆地和洛阳盆地。

黄河流经山西西南部时,因渭河从西向东注入,黄河也由此折东,形成一大弯曲,上古时,人们就把河湾内的大片地方称为“芮”。《诗经·大雅·公刘》“芮鞫之即”,郑玄笺曰,“芮之言内也”,意指河湾向内凹处;“水之外曰鞫”,鞫,音居,意指河湾向外凸处。这句诗的意思就是:河内、河外都有人去定居,从这里也可以了解到先秦人“芮”的概念。

最晚在殷商时期这一带就出现了一个古国,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故名之为芮国。它与东面舜的后裔所建立的虞国相邻。约在3000年前,这两个古国之间发生过一次“虞芮之讼”,后人又称为“虞芮质成”。

起因是两国边民因土地纠纷争斗起来,双方互不相让,连两国国君也翻了脸。当时周国国君姬昌积善累德,在诸侯中享有很高威望,虞芮两国国君就议定相随到周国去,让姬昌给评这个理。谁知他们一进入周国的国境,就被周人文明礼让的民风所感动。但见“民俗皆让长”,“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这两位国君不禁脸红起来,惭愧地说:“像我等小人,有何面目上君子之堂,让人家给评理呢?”然后都主动要把所争的土地让给对方,结果双方都推让不受,这块土地便被闲置起来,后人称之为“闲田”或“闲原”。

这个故事还记述在《诗经·大雅·绵》中:“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意思是:虞芮两国不再相争,文王感化改变了他们的本性,以此来歌颂周人领袖姬昌的盛德。故事的发生地——今芮城县和平陆县交界处的西侯、洪池及岭底、陌南东部,至今还留有闲田、让畔城、虞君墓、芮君墓等古迹。

西周初,武王封姬姓子弟到芮国,建立了新的芮国。《尚书序》云,“巢伯来朝,芮伯作《旅巢命》”,这是周武王时的芮伯。《诗经·大雅·桑柔》的序中有“《桑柔》,芮伯刺厉王也”,这是周厉王时的芮伯,即芮良夫。《逸周书》中有《芮良夫篇》,可知芮伯世为王室重臣,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据《左传》记载,公元前709年,芮伯万的母亲叫芮姜,她因讨厌芮伯万宠姬太多,一怒之下把他赶出家门,芮伯万只好到魏去居住。魏就是现在芮城县的古魏城,在古魏城西约10公里的郑村有芮伯城遗址,这就是当年芮伯万居住过的地方。

公元前661年,晋国灭掉魏国,并占领了西邻的芮国地盘,封晋大夫毕万于魏。黄河西岸今大荔县一带也是芮国领土,公元前641年被秦国吞并,芮国遂亡。

西汉在古魏城置河北县,因处黄河北岸而得名。西魏时,分河北县西部地区置安戎县。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因当地有芮伯城,又改安戎县为芮城县。后县治东迁至今芮城县城。

如今的风陵渡,镇域境内有243万年前的西侯度古人类文化遗址、60万年前的吅庸盼幕?胖泛

任志民/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陵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