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3-10-21 11:54:57

运城九龙山水之韵


杜姿泫/文

我多次攀登运城九龙山,每一次攀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林木葱郁,群峰叠嶂,山泉清澈,瀑布壮观,大美的景象总是叫人生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遐想。在一次次攀登中,我发现无论从哪一个视角看过去,最抢眼的还是在黛青色山影衬托下,形态各异的瀑布、溪流循山势流淌,组成的一幅幅“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的灵动画面。

水是九龙山的灵性之源,从山脚到山顶,大大小小的瀑布、溪流不计其数,一个挨着一个,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姿态。沿着曲折的石板道上行,一路淙淙的流水相随,从岩石峭壁上流淌而下的溪流荡起白色的水花,掩映在花草中的溪水隐约可见,游走在大山怀抱的山水间,听着潺潺的流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让人仿佛走入了宋代诗人祖无择所作的“气爽诸峰秀,声和众籁喧”和明代诗人李梦阳所作的“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描绘的山水世界,水的气势,灵动、飘逸、洒脱,呈现出的动感之美,充溢着灵性的诗意风韵。

过一汪碧绿的池水,再经过普贤寺和东郭先生与狼的雕塑,磨河水库呈现在眼前。站在观景长廊上望去,青山倒映在水库中形成的山影朦朦胧胧,这一刻,我竟无法分辨山水的虚实,一阵风拂过水面,荡起一道道波纹,瞬间,静态之美转化为动态之美。

九龙山总经理杨建康介绍,磨河水库的水来自九龙山东瀑布与西瀑布上方的泉眼,清澈的泉水喷涌着顺山势而下,形成多道瀑布,再经过一道道山脉流入水库蓄存,磨河水库不仅仅是景区一处美景,还被山下村民亲切地称为富民之水库。春夏秋冬,根据农时需要,村民们会将一股股河水引入田间,滋润农田,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九龙山的山水之美,自有一种独特的感应,这份感应来自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灵性。沿着水库旁的曲径前行,一边碧波荡漾,一边青山含黛,跨过吊桥,沿途草木茂盛,树影婆娑,拾阶而上,溪水顺流而下,一波一波地拍打着岩石,溅起的白色浪花打湿了岩壁,游人们手抓铁链,小心翼翼地向上攀登。见此情景,感官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我立即选择拍摄角度,记录下一个个有趣的画面。

经“碧海群岛”,过“观景亭”,进入佳境。一边赏景,一边拍摄,潺潺流水从身旁而过,路旁的青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正如宋代诗人杨万里《小池》里写的“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以及唐代诗人储光羲的《咏山泉》中云“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忽然听见游人喊,贵妃池到了,只见这里池水清澈透亮,旁边的贵妃塑像眼含温情,腰肢曼妙,妩媚动人,极尽妙龄女子之神韵。据民间传说,杨贵妃曾在此休息,面对清澈见底的池水,神怡心醉的她以池水为镜,梳妆打扮,倒影映在了池水里,后人以人喻水,以水喻人,便将该池命名为贵妃池。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道拾阶而上,过“栈道”,随着溪水的踪迹抓索链而上,峰连着峰,林木覆着林木,溪流叠着浪花,青山衬着水色,就像步入了画中世界。行至丁字口东拐,隐约可听见瀑布拍击岩石的声音,循道南拐,东瀑布展现在眼前。在高山峡峙中,瀑布以律动的方式在石缝和岩石间倾泻而下,充沛的泉水以慷慨的姿态放大了瀑布的飞扬。如此景象,正是文人雅士借景抒情的时刻,我突然想起了唐代诗仙李白写的“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和现代诗人翟培基写的“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的诗句。这两首让人心潮起伏的诗,正是我眼前的情景写照。

休息片刻,循着一条羊肠小道西拐,西瀑布出现了,这瀑布宛如玉带轻飘,分成多股顺崖而下,几个游人坐在瀑布下方的水潭旁,有的谈笑风生,有的静静观景。

在拍摄水的过程中,我尝试着用ND中灰镜放慢快门速度进行拍摄,通过长时间的曝光,将高悬的瀑布、流动的溪流,拍成雾化拉丝的效果。拍摄时,为了确保相机不抖动,固定好三脚架,使用快门线来控制快门,避免手按快门的轻微抖动,确保了瀑布前景、陪体的静态特质和瀑布流动形成的动态之美。

登上山顶,放眼望去,整个山脉的景色尽收眼底,脚下小溪流淌,近处树木茂盛,远处山峦起伏,美哉九龙山!壮哉九龙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城九龙山水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