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3-11-10 10:12:09

卫木林(老卫)和一群稀有血型志愿者


老卫献血中


老卫叫卫木林,是“运城稀有血型联盟”的群主。

你可能不认识他这个人,但你不能不佩服他所做的事。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他所组建的“运城稀有血型联盟”群十年如一日无偿献血,如今,保障着运城市几乎所有医院的稀有血型临床缺口,分文不取,随叫随到,从未抛锚……

查出“熊猫血” 晴天响霹雳

老卫是临猗人,一直在农村,种几十亩地。他的主战场在田野,从未想过后半生与无偿献血深深结缘。

2011年的时候,老卫陪儿子去临猗县城办事儿。

在步行街口等儿子的时候,老卫看到运城市中心血站的献血车停在那儿。想想自己,人过四十,还没有献过一次血,于是走上了献血车,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献血。

那是2011年11月24号。

献完血两三个月之后,老卫突然接到运城市中心血站的电话,说有一位患者需要他这种血。老卫当时就纳闷了:“那么多人献血,患者为什么偏偏需要我的?”老卫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老卫那次献血后被检测出是Rh阴性A型血,属于稀有血型,就是人们常说的熊猫血。

老卫蒙了,从来没有想过这种事会落到自己头上。他对熊猫血最初的认知来自上初中时看过的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剧中的女主就是Rh阴性血。

从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开始,老卫足足蒙了几天。几天之后,他专门跑到运城南风广场献血屋,计划再献一次。到了以后,工作人员说:“你这个是稀有血型,我问一下站里头,看今天需不需要,如果不需要的话,你马上先别献,等需要的时候再献。”那次没有献成。

着手建团队 内心有冲击

2012年的12月12日,运城市中心血站组织开放日活动,就是把稀有血型志愿者代表邀请到血站参观采血、检验、加工等流程。

在这次活动中,为方便大家相互联系,血站按血型分类,分别打印出通讯录。

本着“抱团取暖”的简单想法,从运城回来的当天晚上,老卫建了一个QQ群,拿出他手上的Rh阴性A型的通讯录,逐个打电话邀请入群。这个QQ群就是“运城稀有血型联盟”群的前身,有40多人。

接着,老卫又费尽周折找到运城另外两个Rh阴性血QQ群,一个AB型、一个B型,群都不大,没几个人。老卫迅速联系到那两个群主,鉴于O型群一直没有找到,老卫另组建O型群。随后,老卫把这4个群全部整合在一起,发展壮大。

紧接着,老卫遇到了两件对自己影响至深的事。

第一件,是一次不成功的救助。

永济有个3个月大的婴儿,大肠穿孔,在西安市一家医院要做手术,手术其实也未必用血,但因孩子太小,又是稀有血型,保险起见,医院要求备血,200毫升。而仅仅这200毫升血,当时都成了难题。老卫从运城市中心血站QQ群看到这个消息,刚好与自己血型相符,便立即报名无偿献血。

第二天,老卫就去了西安,不料,到西安初检却出了意外。当时是深秋,天气已凉,老卫的初检结果是血液白细胞高,不能献血。老卫还在纠结:没有任何不适,白细胞怎么就高了呢?结果,到了晚上,感冒症状就出来了。

满腔热情前去献血,没有献成,这对老卫的内心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事后,老卫屡屡想起那个仅3个月的娃娃,特别心疼。

还有一件事也让老卫深受触动:

永济有个叫小霞的白血病患者,需要Rh阴性A型血小板,此前群里好几个人都去捐献过,那次在血站的群里再次看到求助需要血小板时,老卫拨通了患者丈夫的电话。让老卫至今难以忘记的是,电话接通的那一刻,老卫问对方:“你爱人是不是需要用血小板?”电话那头那个大男人,竟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号啕大哭,泣不成声……

这两件事,让老卫深刻认识到:对一个稀有血型患者来说,找到配型竟如此重要!

大家在一起 就会了不起

“运城稀有血型联盟”群脱胎于QQ群,正儿八经壮大起来,是从2014年开始。

2014年4月,在运城市中心血站的建议和大力支持下,“运城稀有血型联盟”群召开成立大会,宗旨是:无偿为我市稀有血临床紧急用血提供保障!换言之,就是:做一个无偿的稀有血型活体血库!

那次大会,动静比较大,得到了我市主流媒体的突出报道,于是,好多稀有血型者慕名而来,像漂泊在外的游子终于回家,大家一见如故。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如今,“运城稀有血型联盟”的兄弟姐妹接近500人。

“联盟”建立之初,对于社会求助有求必应,但,经常是,忙得焦头烂额,结果却事倍功半。比如看到有人求助,大家往往是一边核实患者信息一边在群里发献血倡议,其间还不停联系志愿者预约献血,热心却忙乱。

有时候,等志愿者从县里甚至外地风尘仆仆赶到之后,患者却失去联系或表示无需输血,甚至已一声不吭转往外地。

这种状况持续了两年多。

到了2017年,大家在实践中慢慢意识到:要想把好事做好,仅凭一腔热血不行,还得琢磨怎么做。

后来,通过“联盟”不断研究,最终确定了努力方向——不再单个去救某个病人,而是与血站通力合作,充分配合血站发挥作用,让运城的稀有血型不再稀有!

这是因为:一个完整的用血流程,从志愿者身上采下,到输往患者身上,大约需要两天。并不是马上采马上就能用,还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加工、分离、储存、运输等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用血安全。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远水解不了近渴。如果一个患者因为意外或大出血,马上需要输血,怎么可能等两天呢。“联盟”目前确定的努力方向是:让血库永远不缺血,稀有血源永远充足!

对于社会求助,“联盟”志愿者会引导如何最简单、最高效、最安全地申请用血。比如,作为患者家属,你只用督促主治医生通过医院向血站预约要血就行了。

一般情况下,血站的库存是充足的,万一库存不足,血站会及时通知联盟“需要什么类型血、多少毫升、几个人”,联盟保证做到:有求必应,有令必达!

一呼百人应 时常被感动

如今,“运城稀有血型联盟”群犹如一架经验丰富的飞机,早已越过颠簸期,进入平流层,运行规范且平稳。

作为公益组织,“联盟”制度健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人人敬畏,心怀感恩,时时感动。

如今,“联盟”拥有“运城稀有血联盟”公众号1个,“志愿部”“救助部”“宣传部”“理事部”“孕妇部”微信群5个,会员近500人,涵盖运城13个县(市、区)政府、教育、医疗、司法等各个领域。公众号由5人专门负责,天天更新;各部的微信群也有专人负责,每天会**专业知识沟通交流,亲如一家;“联盟”每年会组织一次全员聚会,而各个小群的聚会则更频繁。

让老卫特别感动的是,“联盟”成员齐心协力,积极宣传稀有血型知识,踊跃参与无偿献血,无私救助无数患者。每个成员心里都明白,“联盟”就是大家强大的家,即便“天天有求助,我们也不怕”,感动天天都在发生。常常是,群里发了一个应急献血通知,大家一呼百应,争先恐后去献血。

他无法忘记:有一次,群里一个O型血会员产后出血量大,需要输血,他刚在群里发出信息,3个血型相符的会员便争分夺秒赶到血站献了血。其中,年轻会员孙健,刚刚照护媳妇从产房转到病房,便直接从医院去了血站;年轻会员尚可看到信息时是新婚第二天,正在娘家回门,未来得及吃一口娘家备好的饭菜,便让新郎陪着赶到了血站,除了他们,还有其他许多即将动身的会员被“联盟”劝回。

他无法忘记:“联盟”宣传部的员春婵大姐,作为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后,一点一点学习使用手机、电脑打理公众号,从陌生到熟练,如今带着几个年轻人一起维护公众号,每天更新,既有转发也有原创,分文不挣却一天不落,一坚持就是好多年。

他无法忘记:那一个个前往血站挽起袖子无偿献血的兄弟姐妹,他们不知道自己奉献的血液究竟救助了谁,却依然前赴后继,无怨无悔。

那些躺在医院病床上输血的稀有血型患者,也可能永远无法知道,输进自己身体的血液,很大可能就来自默默奉献的他们!

未来有期许 内心更有力

根据“联盟”最新统计数据,从2017年到2022年,“联盟”的总献血人数达300人次,献血总量超过了10万毫升,血小板将近20个治疗量。

而这,还仅仅是“联盟”统计在册的应急献血,还有许多“联盟”会员默默进行的常规献血无法统计。

老卫本人献血12次,总献血量4600毫升,全国无偿献血排行榜显示,老卫的献血量超过了全国97%的献血者。最让老卫引以为傲的是,目前,运城市大多医院的临床稀有血型缺口,都是由稀有血型联盟的志愿者在无偿提供。

另外,“运城稀有血型联盟”群还因为这些年的影响力,得到了中国稀有血型联盟的关注及认可,双方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如此,“运城稀有血型联盟”群一旦有会员在外地求助,中国稀有血型联盟就会立即启动合作机制,通过当地组织迅速为会员在当地找到血源,实现快速救助。

然而,遗憾的是,老卫在2020年12月7日最后一次献血3个月后,于2021年3月因冠心病手术搭了3个支架。此后,需要长期用药,故永远失去了献血的机会。这,让老卫心有戚戚。

但,对于无偿献血这项公益事业,老卫的热情却丝毫未减。

他的近期计划是,“联盟”成立一支无偿献血服务队,争取参与血站组织的每一场无偿献血活动;他还想呼吁每一个健康公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采访结束时,老卫希望借助本报呼吁,在新生儿的出生证上加上血型,使得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明确自己的血型。

同时,他还想说:“稀有血型与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离你并不遥远,或许你的亲人、朋友就是,只是大家并不自知。希望大家知道,即使你是稀有血型,也不要害怕,我们在一起,就会了不起!”

老卫坚信,在血站的指导下,在联盟兄弟姐妹的努力下,稀有血型在运城将不再稀有!

记者 李婉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卫木林(老卫)和一群稀有血型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