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的乡愁 彭荣瓜 文
一阵阵三轮车经过的声响,夹杂着摆摊搭棚的人声絮语,似一曲欢快的交响乐,唤醒了宁静的晨曦,拉开了崭新一天的序幕。这声音,带着乡土的气息,是勤劳的村民踏着晨露,大包小袱裹着新鲜环保的无公害蔬菜,正赶趟儿去城里的早市销售;这声音,由远而近,由小变大,恰似来自四面八方的一股股小溪,渐渐汇成一条湍急的河流,迎着旭日,波光粼粼,声声悦心。
早市在我新家东面一百多米处。从县西边搬到县东边,虽在同一县城,但对我这个大半生扎根农村、心系老家“根据地”的家庭主妇来说,小鸟似的“栖息”在这半空楼阁,总感觉不那么“接地气”。而门前这不大的早市,给了我丝丝安慰。
这个早市有一里多地长,丈余宽的路面,有缓有急,富足充盈。每当太阳露出鱼肚白,蔬菜摊、瓜果摊、鞋帽摊等摊位已摆放好,等待早起市民的光临。逛早市的人群,熙熙攘攘,把摊位间的空隙填补得满满当当,听着陌生面孔聊着熟悉的家常话,我禁不住步履生风,奔向这条浪花四溢的热流。
走近着,观赏着,一堆摆放成梯形状的水嫩嫩的韭菜把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我忍不住问价:“这韭菜多少钱一斤?”
“咱自家种的,一块钱二斤。”一个厚重略带沙哑的声音传来。我循声望去,泛黄的草帽下,一位老农布满皱纹的脸庞映入眼目。
“大爷,您的韭菜真便宜。”
“可不,自家种的,花点功夫,换几个钱就行。”大爷说这话时,满脸堆笑,如一朵盛开的山菊花;厚道、真诚,犹如一杯清香的美酒,一句亲切的“咱自家种的”,让我暖在心间,不禁想起老父亲和乡邻们曾经辛勤劳作的身影。
打记事起,我家地头就有一畦一畦长势茂盛的蔬菜,那也是小时候我很乐意随父亲下地的原因。
父亲抡着锄头一次次松土,我一次次跟着看着,汗水湿透了他发白的衣衫,被风吹干,湿了又吹干。他心中好像有一股浇不灭的火焰,为了一家老小,他没有半句怨言,只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着……
待到嫩果渐成正果,除了丰富家里的餐桌外,父亲还会和乡亲们分享“咱自家种的”果实。常看到邻舍们真诚的脸上绽放着开心的笑容,也常听到父亲和乡邻们说:“他大叔、她二婶快拿上,咱自家种的,没有了,就去咱地里摘着吃。”每每听到这些话语,总感到无比和谐温暖。生活无需多大的天地,有亲如一家的一方水土足以,这种感觉在我幼小的心里埋下深情的种子,至今想起来亲切犹存。
思绪被早市上洪亮的吆喝声唤回。看着眼前一个个勤劳的身影,面对这些善良厚道的庄稼人,我不禁平添许多亲切和敬畏,他们好似一股热乎乎的暖流冲激着我的心扉。
绿波似的蔬菜摊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憨厚的叫卖声还在重复,逛早市的人群仍络绎不绝,菜摊旁一幕幕入心的画面,一张张挂满汗珠的脸庞,那是刻在我心里最真诚、最朴实的本色。游走在这欢腾的人潮中,温馨、惬意、舒适,我久久不愿离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