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在全链条监管中创造“运城经验”
监管有法,食者无虑。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从食品生产企业到外卖餐饮……运城加强源头治理,强化市场监管,严控安全风险,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无缝隙监管体系。
中午时分,稷山县万汇美食广场食客云集。吸引他们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看得见的安全。消费者张强告诉记者,“我每次来这吃饭都很放心,通过这台机器可以看到饭店从哪进的货,用的什么材料。”张强口中的机器,是稷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这里设置的智慧食药平台。借助这一平台,消费者只要轻轻一点,食品经营单位的进货台账、营业资质、消毒日期等信息一览无余,完全实现了“哪里安全选哪里”。
运城市王来成农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小磨香油与芝麻酱的食品企业。用手机扫一扫该厂产品包装上的溯源二维码,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生产工艺、原料产地等信息一目了然,特别是在“生产质检”一栏,每个生产环节后面清楚标注着值班工人的名字和生产时间,真正实现了食品来源可查证、去向可追溯、责任可追究。
运用信息化手段,把食品安全搬上互联网是运城提升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破题之举。2016年,运城市在“智慧运城”建设之初,就把“智慧食药”作为一个模块纳入其中,由政府统一规划,每年划拨100余万元用于部门研发使用。2019年机构改革后,又将其升级为“智慧市监”监管平台。截至目前,“智慧监管”累计投入1800多万元,共有7大功能模块,分别是企业档案、生产溯源、经营溯源、冷链溯源、检验检测、可视化监管、AI可视化监管。平台采取可集成、易实现、见效快的建设原则,分步实施,推动实现“一网通管、一网通查、一网通办”。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平台通过数据对接,已建立13.6万余条企业电子档案,基本实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全覆盖;在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建设上,共制作张贴二维码20.52万件;积极探索食用农产品“承诺合格证+追溯”制度,全市共有1075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通过了国家平台注册登记审核;全市生产“有身份苹果”的果农数量达1万余户;全市1679所学校100%实现食品展示式“明厨亮灶”,100%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19家“放心午餐”全部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97家学校食堂建立食品安全快检室。
在大数据的加持下,运城市将全市8413家餐饮企业、539家食品生产企业、12141家食品流通企业的监管信息录入信用监管平台,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抓手,创新实施“一环两联三促进”工作法(完善一套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强化部门之间、执法环节两个联动,着力促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和失信联合惩戒等三项工作开展),实施精准化监管、分级监管。2022年7月,运城市因为在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工作上富有成效,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