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师的时光 张 杨 文
初冬时节,叶子零零落落的,像是一只无形的手悠然地扬着金箔。临风独立于窗前,偶尔一瞥,看到光秃秃的树在天空划着极其枯涩的笔墨,总会在心底泛出一种往事沧桑的感觉。人是一种容易产生失落感的生物。岁月如梭,有许多景象还没有看清楚,就被匆匆地带到一个新的驿站,任你有意无意,有情无情,这种运动都不会停止,只许你在前行中扭过脸来,向那些以同等速度朝相反方向跑去的所有景物和心灵投射出一种记忆。这样的一种方式便形成了我们在心灵中所深蕴的意味,也形成了有限生命的无限美丽。
在我的生命中,镌刻于心、闪耀于目的校园时光可谓最美丽、快乐——先是读书,后是教书。当学生时,老师们对我都好,特别是班主任、语文老师。我的作文常被传阅、贴堂,在征文比赛中也会获奖,那种童年、少年时小心灵里的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现在回想起来,方觉肤浅好笑。今主要是说当教师的时光,那些暂不赘述。
参加工作后,每次填写履历表时,当写下1978年—1986年这一组数字时,似乎有一种魔法,只需眯一会儿眼睛,便可将这八年重新再现一遍,感觉自己又重新走进那一间又一间的教室,面对满教室五六十个恭敬端坐的学生,成为往日在讲台上不苟言笑的老师……
之前,我从未上过师范院校,也没有教学经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县委号召教师归口,父亲说:“帮助人打开知识的窗户是世上最好的职业,你既受过高等教育,又好学,就应去当教师。”我听从了父亲的鼓励,在县委召开的“教师归口”动员大会上带头发言,会后不顾部门领导和亲友同事的劝阻,立即主动走向教学第一线。不少人都问过我这样的话:“你难道不觉得亏?”说实话,我无怨无悔,从未觉得亏。一个在学识和阅历上都很粗糙的青年,经过那些年教书育人的历练,有了知识学问的增长、为人师表的理念、爱心善念的修养、家国情怀的升华……若没有那些年的教师生涯,断然不会有这些收获和成长。
忆起那段经历,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仍禁不住眼含泪水。
1978年走上讲台,是在临晋中学。初当班主任时,无工作经验和教学艺术,面对同年级六七个班学习成绩等方方面面不时评比排队,不甘落后的我,把所有时间精力都用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上。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我,还经历过一次考研,这得感谢当年准我一个月复习备考假期的临晋中学几位主要领导。学校时任书记周进旺已病故多年,我在他的追悼会上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人们还以为我是他的晚辈至亲。最终,考研的成绩却对不住领导和替我辛苦义务(那时无绩效工资,也无班主任津贴和超课时补助)代课的同事。当年,我的基础课、中文文学成绩门门都好,唯独英语不及格。当年报考的华南师大中文系特来信让我次年再考——可专攻英语。但我那已过三周岁的大儿子要随我来镇上上学,一是村里无幼儿园,二是不能再把孩子放在家里拖累老人;加上我又怀上了二胎,妊娠反应厉害……身体、家庭各方面因素都不允许我次年再考。丈夫、亲友也都劝我,别心劲太大,损伤了身体。没办法,只能放弃,放弃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不能因再次考研影响自己班级的学生,误人子弟。
大儿子在20岁那年因交通事故一夜之间突然离我而去,时隔28年,现在每当想起那懂事听话、被我错怪受了委屈也不顶嘴、十多岁就总想为父母分忧的长子爱子,心里仍隐隐作痛——我给儿的母爱太少,亏欠儿子太多,最痛心的是再也没有了弥补他的机会!
我爱孩子,也爱学生。那些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学生,像一只只、一群群小鸟,整天吱吱呀呀在我身边飞来飞去,飞出校园,飞向各条战线,有些学生后来还成了他们行业的领军人。不少学生曾来信对我表示感激,近年来仍有学生结伴相约,来家里看我。学生们微信上聊的、见面谈的、早年邮寄的信上写的那些感谢的话,让我想起自己当学生时也曾被老师温柔相待、关心关爱、悉心培养,仍禁不住泪眼模糊。
校园的确曾给我带来愉悦,让我充满活力,感觉教书生涯颇有意义。
教书的岁月,特别是站讲台那最后的时光,有了些教学经验、知识学问的储备,似乎觉得站在讲台上的自己脸上写满了自信和成熟,等走出校园被组织上调回机关,才发现那种写在脸上的字形已深深地浸润内心,让我时时品尝那成熟甜蜜的滋味。
我常想:为人师者,善于此道的人,能把每一页书每一节课都讲出新意来;为人生者,勤于创造生活的人,能把每一天每一项工作活计都咀嚼出一份新鲜。这难道不是有限生命的无限趣味和美丽吗?
人生就是一步步、一天天穿越时光的隧道:农人们在田地里穿过春夏秋冬,工人们在机器飞转中旋出晨曦黄昏……而教师,则是在一堂课又一堂课、一间教室又一间教室传播人类超越时空的知识和智慧,教师就像营造蜂巢的蜜蜂一样勤劳而又高尚,更像蜡烛一样照亮别人,燃烧自己。而世间任何一种奉献和崇高,怎么会不包含一种牺牲呢?
站在太阳光下,回首八年的岁月——那说长且短的教师时光,似乎有一种茫然无措的说不清的感受。尽管是工作需要、组织调遣,我最终离开了自己眷恋的校园,但我会将那段并未虚度的岁月珍藏心底。今用拙笔诉诸,以纪念在我人生路上那永远难忘的当教师的时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