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村壮大集体经济成为运城市宜居宜业共同富裕的样板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20多年来,河津市龙门村在村党委书记原贵生的带领下,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强村,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成功之路,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十佳小康村”。龙门村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原贵生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代表。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两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元。“农业村”向“多元产业村”的涅槃
龙门村位于河津市禹门口,全村耕地面积仅有1179亩,人多地少矛盾长期存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龙门村党组织审时度势,决定利用山西铝厂占用该村土地的赔青款,依托当地的煤炭资源优势发展焦化产业,带领村民共同富裕。1988年,年产2.5万吨的焦化厂建成投产,为该村发展集体经济积累了原始资本。
1996年夏天,一场泥石流冲毁了龙门村西沟自然村,危难关头,原贵生挑起了村党委书记的重任。他上任后,团结带领龙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大胆探索以村集体为主体,融合股份、外资、联户、个体等,多轮驱动、滚动发展的企业经营模式。20多年来,龙门村先后投资40亿余元,上马了10余个项目,组建了龙门集团,形成了焦化、建材、新能源、发电、贸易、房地产、旅游七大产业互为依托的产业格局。
2018年,国家对焦化产业进行优化,龙门村“两委”班子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决定筹集资金实施172万吨焦化配套液化天然气、干熄焦发电项目,推动龙门集团向高新技术型、生态环保型企业转型。经过3年的紧张施工,该项目全面建成投产。焦化板块形成了年产172万吨国标一级冶金焦、10万吨液化天然气、10万吨合成氨及干熄焦余热发电3亿度的能力。其中,6.8米捣鼓焦炉是国内最大的单体焦炉;建材板块形成了年产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150万吨水泥、100万立方米商砼产能,成为晋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建材生产企业;旅游产业板块推出了黄河龙门景区和龙门乡村游两个主打产品。龙门集团向绿色、生态、环保转型,向文化旅游产业延伸,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2022年,龙门集团固定资产突破4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7.5亿元,向国家上缴税金1亿余元。
“工业村”向“生态村”的嬗变
龙门村“两委”班子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在龙门集团发展壮大过程中,坚持为员工和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该村先后投资2.2亿元,建起了32栋高标准住宅楼;投资3600万余元,为住宅区配套建设了商贸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等;投资3000万余元,建起了标准化中学、小学、幼儿园,形成了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新村社区。此外,累计投资6000万元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打造千亩湿地公园、构建千亩环村林带、建设10万平方米公园,形成“村在林中、人在画中”的良好居住环境。
龙门村党委十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累计投入3000万元,先后建起了党建展览馆、图书馆、村史展览馆、民俗文化博物馆、大禹文化馆、中国名村展览馆等文化教育基地,坚持对党员干部、企业职工和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爱党爱国爱集体的主人翁情怀。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和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学习,年接待学习参观者10万余人次。龙门文化教育基地成为运城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点”。
龙门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村”
“进了龙门村,就是龙门人。”这是龙门集团每一个外来职工的深切感受。20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龙门集团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员就业,特别是近几年,陆续招聘了500余名大学生。该集团工龄10年以上的职工会成为龙门村“荣誉村民”,和其他村民一样可获得村集体年终分红;外来职工子弟考上高中、大学,和村民的孩子一样可获得村集体助学金;工龄满3年的职工,购买村集体住宅楼和村民一样可享受优惠。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增强了龙门集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为企业展翅腾飞增添了强大动力。
多年来,龙门村“两委”班子为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作出了不懈努力。随着村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该村坚持每年为村民分红,分红标准已递增到每年每人5100元,每名村民累计分红超过5万元。此外,该村60岁以上老年人按不同年龄段每月可领取600元、650元、700元、750元养老补贴;村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部由村集体“买单”,村民医疗费用保险报销后的剩余部分全部由村集体承担;村里建有老年公寓,让孤寡老人颐养天年;每年对优秀教师予以重奖,对龙门集团职工和本村子弟考上大学一本的每人奖励5000元、二本每人奖励3000元、高中每人奖励1000元。
如今的龙门村,民生“七有”目标全面落实,家家住楼房,人人有分红,教育很便利,就业有保障,看病不花钱,养老不发愁,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没有落下一个人,村民的幸福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张志斌/报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