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馍俗语
杨继红/文晋南麦多,有“山西面食在晋南、晋南面食在稷山,稷山馍馍数翟店”之说。稷山人将馍吃到极致,过年要蒸“枣花馍”,元宵节要蒸“十二属相馍”,小麦碾打完要蒸“麦罢馍”,七月十五要蒸“人人馍”,中秋祭月蒸“月饼馍”,重阳节蒸“枣糕馍”,盖房要送“上梁馍”,小孩满月要吃“项圈馍、谷卷馍、老虎馍”,娶媳嫁女要送“龙凤馍”,祝寿要蒸“寿桃馍”……
由稷山馍衍生出的俗语数不胜数,也算一种馍文化。稷山人出远门会先叮咛“出门三件宝:馍馍、草帽和棉袄”;说某人有自信有骨气“不蒸馍馍争口气”;形容年景丰收时“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馍馍睡”;还有“吃馍要细嚼慢咽,做事要深钻细看”“泡泡馍冲鸡蛋,一天一碗真舒坦”等俗语,都形象表明了馍在稷山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抗战时期流传的《蒸馍馍》歌谣,生动说明了后稷儿女对子弟兵的拥护:“日头出,落西山,抗日的英雄打东洋,蒸的馍馍烧的汤,一呀么一口馍呀,一呀么一口汤,抗日的队伍吃得香,大家都帮忙啊,为的是打胜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翻身做主人,老百姓分到田地后:“嚓嚓嚓,割麦啦,麦穗长,麦粒多,磨成面,蒸白馍。从前穷人吃不上,现在家家白馍香,吃馍不忘共产党。”
腊月下大雪有歌谣:“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丰年有丰年歌谣:“舀瓦瓮,来和面,他舅来了吃啥饭?油饼花馍酸汤面,你一碗,我一碗,他舅吃得心喜欢。”还有两首歌谣这样唱:“东家西家蒸馍馍,猫上灶,狗烧火,鸭子担水走池泊,白鹅和它抬回来,欢欢喜喜蒸馍馍。馍馍香,馍馍甜,大家吃了笑得欢。”“你淘麦,我推磨,磨老麦子蒸馍馍,蒸个黑的,放到盔里;蒸个白的,揣在怀里!”
早先,稷山还有首歌谣:“富家卖馍为发家,穷家卖馍为糊口。”有人迷惑,一样卖馍,为何两样结果?原来穷人买了粮,白面蒸馍卖了刚够本钱,剩下的黑面、麸皮,只够一家糊口。
大集体时,各村都要用公社的拖拉机耕地,对于一些开拖拉机的人,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拖拉机,哒哒哒,不吃花馍不犁地。喝的拌汤泡泡馍,犁下满地坑坑窝。吃的油饼炒鸡蛋,犁下翻浪平展展。吃的小旋臊子面,深翻土地绵又软。”
面对馍馍,食前观察,吃中思想,品后回味。稷山馍的俗语,是对传统习俗的总结和升华,随着时代发展,稷山馍俗语有的渐行渐远,此次汇聚笔下是对稷山馍情感的纪念,希望更多人了解稷山馍的传统文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