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明科:九旬母亲厚德造就好家风
母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典范,更是我们做人的楷模和丰碑。
母亲生于1934年8月4日(农历甲戌年六月廿四),是盐湖区冯村乡中阳村人。那个年代兵荒马乱,她在担惊受怕、东躲西藏中长大,饱受苦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生活越来越好,她常深感党恩,念新社会的好。她晚年多病、手不利索,还用喜庆的红纸剪出《中国共产党好》《有国有家有德有明才是好》等作品,就是最好的印证。
作为伟大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见证者,母亲是奋斗者、创业者,更是奉献者。
勤劳节俭
作为家中的独生女,母亲上无兄、姐照顾,下无弟、妹帮衬,从小就跟着祖父母起早贪黑地忙活,养成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作为六个孩子的母亲,栉风沐雨,含辛茹苦,和父亲合力扛起生活的重担,撑起了我们的家。她白天同父亲忙地里、晚上熬夜忙屋里的生活常态,至今历历在目,我们没齿难忘。
昏暗的油灯下,母亲不是钻帮纳底就是穿针引线,不是拐线缠穗就是缝衣补衫,常常是我们一觉又一觉醒来,母亲还在油灯下辛劳;皎洁的月光下,母亲一边照看着躺在身旁的儿女,一边纺线或浆洗;母亲穿梭织布、踏机缝纫、染纸扎花的忙碌身影,我们永难忘怀。纺线车、缝纫机、织布机的声音是我们的催眠曲,更是母亲辛勤操劳的人生交响曲。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双亲已年过半百,为了不影响儿女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母亲不仅和父亲一同承担了繁重的犁耧耙磨、耕种锄浇、收割碾打等庄稼活,还不辞劳苦看大了孙女、孙子。贫苦日子里,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节俭习惯,让母亲到老都省吃俭用,连擦嘴的餐巾纸都扯成小块分次使用。
正是靠着勤劳的双手,母亲同父亲翻盖了五间北房、三间东房,新盖了两间东房、一间门房、一间伙房、两间牛厦,将六个儿女抚养成人、结婚成家,三个孩子供上了大中专院校。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母亲勤奋创业的人生写照!
通情达理
明理、讲理、行理,待人接物从来不分高低贵贱,是母亲为人处世的风范,也是母亲赢得邻里乡亲赞誉的根本。
记忆中,从小母亲就给我们讲“狼娃”的故事,告诫我们“小娃勤,爱死人,小娃懒,狼吃狗扯没人管”“路怕人走,活怕人干”“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教诲我们“待人接物,要有礼貌。礼让在先,以理服人”“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劝导我们不要攀比,“人比人,气死人”“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吃亏是福,贪婪是害”“与人相处常记好,莫把坏处记到老”,教导我们要常念祖训,“忍忍忍饶饶饶,饶字没有忍字高”“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闭门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参加工作后,母亲常嘱咐我们“对公家的事要上心”。
她不仅言传且身教,活能干得动,就不给我们打电话;病能扛得住,就不给我们言传,就是为了我们安心公事,干好工作。
母亲的一言一行,在我们成长中产生了深刻影响,邻里们常夸:“这门娃德行好!”
善良仁厚
母亲有一副乐于助人、乐善好施的热心肠。在穷困的日子里,她常周济他人,就是乞丐上门,一样给吃给喝;在繁忙的日子里,有人来家求裁缝让扎花,她总是放下手头活,先紧来人急;在疲惫的日子里,不论谁家过事,她都会打起精神去帮忙,剪喜字、捏花馍、擀面条、包饺子,不顾劳累,从事头帮到事尾。
母亲还热心为人和事,遇到哪家婆媳、夫妻、姑嫂、妯娌不和,母亲不厌其烦,两头来回跑,费心费神费力帮化解,苦口婆心劝说和。人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凡经母亲调解的,家家和好,人人欢喜。
在备料修房盖厦的日子里,看到邻居突遭墙倒屋塌,慷慨赠送5000块胡基(土坯);在年事已高、有病在身的日子里,母亲还经常帮亲帮故,做些剥棉花、搓玉茭(褪玉茭皮)等力所能及的活。
刚强坚毅
母亲虽是独生女,形单影只,身小力薄,却有着担当人生风雨的勇气和毅力。祖父60岁不幸去世,祖母又染疾在身。那时,我们大多还未成年,身为村干部的父亲又一心扑在集体的事上,家里家外几乎全靠母亲操持。特别是面对父亲因伤瘫痪在炕这一突发灾难时,母亲的心里不知有多愁有多苦,肩上的担子不知有多沉有多重。母亲把苦水泪水咽回肚里,不仅精心照料父亲,还上伺候老下照顾小;不仅忙家里,还要出勤挣工分,用柔弱旳肩膀挑起全家重担,用瘦小的身躯抵住了一次次灾难!
母亲的刚强坚毅还表现在能隐忍、有底线。当时,村里有笔款项单不翼而飞,有人说是父亲的问题。母亲打听得知账本被人烧了,义愤填膺赶到公社,在社村干部大会上义正词严地点出账目被烧实情。经工作队审查,还了父亲清白。
母亲的刚强坚毅还表现在顽强的毅力上,与冠心病、血栓病等病魔抗争十多年,始终乐观豁达。连医生都惊叹:“这老太太心态太好了,几处血栓还四肢灵活腿脚灵便,高龄多病还能生活自理!”
母亲享年九十有一。坚强、坚毅、坚忍的她在耄耋之年,经历多次病危仍能奇迹般康复,做到生活可以自理。母亲与病魔抗争的不屈精神,坚韧不拔的生命毅力,令我们深为钦佩,深为崇敬!
母亲给予我们的实在太多太多,纵使文字再丰富,也写不完母亲的似海恩情;纸墨再精良,也书不尽母亲的高风亮节……母亲为我们缔造的好家风,我们将代代传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