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1-10 09:39:49

临猗县“青蓝计划”助力到村工作大学生成长成才


临猗县到村工作大学生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接受培训。(资料照片)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到村工作大学生是农村基层队伍的“生力军”,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锋队”。全省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以来,临猗县着眼干部队伍长远发展,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到村工作大学生这支年轻力量的重要阵地,激励引导到村工作大学生扎根基层、融入乡村、干事创业,探索实施以培训“育苗”、实践“壮苗”、压担“炼苗”为主要内容的“青蓝计划”,全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年轻干部队伍,为基层工作储备后备力量。

培训“育苗”

“你以为的基层工作是看书、喝茶、读报?实际上的基层工作是入户走访、森林防火宣传、自建房排查……”前段时间,陆续有到村工作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工作日常,揭开了基层工作的“神秘面纱”。

从高校到基层,从城市到农村。了解基层是许多到村工作大学生面临的“第一课”。

为了帮助到村工作大学生了解基层工作、适应基层环境、提升工作能力,临猗县建立“3+1”导师帮带制,由乡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与到村工作大学生结对子,通过在重点岗位跟班干、党务工作带着干、矛盾化解学着干,以老带新,传授经验、方法和技能。同时,紧扣基层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少什么填什么”的原则,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科学设置政策理论、基层党建、网格管理、财务管理、应急处突、产业发展等15门基层实务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既体现理论高度,又注重实践深度,弥补了到村工作大学生的知识短板。

去年,临猗县将到村工作大学生纳入高校赋能培训对象范畴,组织45名优秀到村工作大学生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脱产培训。

“从相互探讨到实地观摩,这次学习培训让我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了更深认知和更强信心。”“这次培训让我学习到了其他先进示范村在发展产业方面的新思路。”……提起这次培训,大家纷纷表示收获满满,要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带动农村农业转型发展。

学习理论容易,实践转化难。临猗县耽子镇陶唐村到村工作大学生高锦波积极把想法转变为行动,为村里发展现代化产业蹚出一条新路子。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训期间,高锦波和陶唐村党支部书记姚冬生积极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黄小星学习专业知识,并向其介绍了陶唐村的产业情况。在高锦波和姚冬生的热情邀请下,黄小星教授决定在陶唐村设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产业专家工作站,定期组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为村民讲授果业知识和种植方法。

技术支持有了,管理模式也要更新。培训结束后,陶唐村党支部成立临猗县“点点帮农”专业合作社,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点点帮农”先进管理模式,形成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高校专家+市场主体+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产业发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临猗县不断延伸课堂范畴,不定期组织到村工作大学生到重点工程一线、村级集体经济示范村、“五面红旗”示范村进行实地观摩、现场教学,让其在实践中学真知、长本领。

实践“壮苗”

“一座座古建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在我们张村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庵寺塔。它始建于北宋时期,历经上千年的风雨,依然展现出独有的魅力,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塔的世界,领略圣庵寺塔的独特魅力吧!”短视频中,临猗县北景乡张村到村工作大学生薛思远以“古塔宣传大使”的身份,带领广大网友见证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

乡村资源丰富,传统文化在基层,特色产业在农村。为了鼓励到村工作大学生深挖各村特色、展现各村风采,临猗县精心设计“一月一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我和我的村”主题征文大赛、短视频创作大赛、调查研究等系列活动,激励到村工作大学生以新思路、新方法助力乡村振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临猗县三管镇新庄村成立了新庄快板队,队员均是村民,表演内容“就地取材”,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199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临猗新庄快板村》,使新庄村的快板广为人知。这些年,由于表演者年事已高,新庄村的快板表演在传承发展上受到了影响。

2021年,到村工作大学生陈想想来到新庄村工作,发现了这一问题。“困难有时也是机遇。若是能将快板元素融入到村子里的演出中,在文化传承上精耕细作,或许能打开基层治理新局面。”陈想想说。

陈想想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共收录整理了3份文献、13篇报道和30余份新庄快板艺人原创手稿。收录整理资料后,她多次前往老艺人家中请教创作表演的技巧。

快板书用词考究,讲究平仄运用。经过反复钻研和学习,陈想想结合基层特点创作出一首快板词《党建引领强治理,建好新庄新农村》。作词只是学习这门艺术的开端,不会打板、踩点不准、不会讲方言、气势不足、语言不俏皮……陈想想在“学艺”的道路上,仍有不少困难。她努力学习,积极练习,最终登上了山西临猗第五届鲜枣文化节的舞台,以一首《乡村振兴凯歌亮》重新打响了新庄快板知名度,让“老快板”焕发出了新生机。

陈想想“学艺”促振兴是临猗县到村工作大学生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缩影。

临猗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到村工作大学生主动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物保护上做文章,先后开展“探寻中华文明·赓续古郇文脉”“村情调研”“庆双节·游县衙”“一村一品我代言”等主题实践活动,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助推到村工作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同时,鼓励到村工作大学生深挖特色农产品,利用果品文化节、“短视频+直播带货”等,为村民寻找增收致富渠道。

压担“炼苗”

临猗县坚持“严管塑形”,为到村工作大学生提供干事创业的机会,教育引导到村工作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危急时刻顶上去,鼓励他们在农村大舞台上施展抱负、增长才干,全面发展。

猗氏镇王村到村工作大学生赵泽斌便是压担“炼苗”行动中的“排头兵”。

2022年5月,临猗县猗氏镇王村原党支部书记因病辞职。经镇村两级深思熟虑、分析研判,29岁的赵泽斌“临危受命”,担任王村党支部书记。

仅在基层工作了半年时间,就要接手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赵泽斌直言:“那时心里也没底,但是到了这个位置上,就要为村民们办些实事。”

王村文化氛围浓厚,逢年过节时,村民们总会准备一些文艺节目在村里热闹一番。过去,村里没有大型活动场地,村民们常为寻找排练场地发愁,赵泽斌便与村干部商量重建文化活动中心。

在镇党委、政府以及村民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7月,占地1200平方米、投资110余万元的王村文化活动中心顺利建成,内部设有文化活动室、棋牌室等,可以为村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冬日午后,新建的文化活动中心不时传来悠扬歌声。“现在,我们不仅有地方排练节目,‘村官’还给我们申请下了电子琴、二胡等乐器,更重要的是屋里还有暖气,十分暖和。你看,这是我们前几天的表演照片……”趁着排练空当,王村老年协会会长李建设指着照片墙向记者介绍道。前不久,村里刚举办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文艺演出”。

“今年,我们计划在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手工艺品技艺培训,结合线上销售的形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赵泽斌说。

数月前,在抖音上拥有700余万粉丝的爱心村民主动找到村“两委”干部,表示想与朋友共同出资修建篮球场,为家乡的体育事业贡献力量。

为了让篮球场建设项目早日落地,赵泽斌和村干部挨家挨户与村民沟通,但屡屡碰壁。土地问题难以协调,项目迟迟没有进展,网上舆论不断发酵……事情一度陷入僵局。即使情况棘手,赵泽斌还是顶住压力,与村干部数次走访群众,终于形成一套解决方案,并且完成了材料审批工作。目前,3个标准化篮球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除了在关键时刻给年轻干部压担子、“出考题”,临猗县还不断健全奖惩制度,让到村工作大学生将思想上的压力转变为行动上的推力。

临猗县不断强化日常管理,通过制定《临猗县到村工作大学生管理办法(试行)》《临猗县到村工作大学生管理制度(试行)》,结合考勤、请示报告、工作例会、任职纪律等,探索实行课代表制、周轮值组长制,确保到村工作大学生行为有标准、办事有章法。与此同时,把到村工作大学生的考核分为日常考核、试用期满考核、年度考核和服务期满专项考核,通过公开述职、组织考核、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查看等方式,从严考核问效,并且将考核结果作为到村工作大学生续聘、解聘、奖励、培训、调整岗位等参考依据,督促到村工作大学生扎根实践、蹲苗历练。

临猗县楚侯乡东朝村到村工作大学生乔跃结合东朝村皇菊种植产业,积极对接山西康寿药茶有限公司,试种新品种,为做大、做强、做优皇菊产业贡献力量;临猗县东张镇新民庄村到村工作大学生张涛为村集体引进大棚吊瓜,预计为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临猗县嵋阳镇东堡村到村工作大学生孙亚茹主动参与村里的财务报账、政策宣讲、网格服务等工作,并深入挖掘东堡战役红色记忆,为前来瞻仰烈士纪念碑的各界人士进行红色讲解200余次;临猗县庙上乡充分发挥18名到村工作大学生作用,拍摄宣传快板剧,助力“临猗冬枣”品牌破圈突围;临猗县角杯镇姚卓村到村工作大学生张鹏、耽子镇高堆村到村工作大学生薛淏戈给村民们免费拍摄全家福……

基层天地广阔,青春大有可为。临猗县以三步“育苗法”,为乡村打造人才“蓄水池”,让到村工作大学生在事中磨、台上练,助推其更快融入农村、扎根基层、服务农民,以“青”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邢智轩 曹欣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猗县“青蓝计划”助力到村工作大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