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山西垣曲红人家政经理刘适瑞的事迹
正阳门里有个红人家政。
二十一年来他们专心做好一件事。一手牵着山西运城市、垣曲,一手连着北京的社区、街道、厂矿,把几十万劳服大军,送到千家万户。
进入正阳门,脚下窄窄的巷道,古老的店面,把人被带到古香古色环境里,一股乡愁乡恋扑面而来,与身后挺立的高楼大厦,人头攒动的前门,形成泾渭分明的不同风情。
在正阳门里有一处红人家政,早晚门庭若市,两间门面,挂满了家政人员送来的锦旗,陪同我们的来人武丑和对着一面锦旗上写的”历山俊鸟,首都‘红人’,一流家政,联谊京晋”说“这些锦旗已更换了多少次,一面锦旗就是一个故事”。
这家“红人家政”经理叫刘适瑞,在运城、垣曲提起他如雷贯耳。
怀揣梦想,蹚出一条家政路
二十三年前,一位身材高挑、面容黝黑、双目有神的中年人坐在开往北京的列车上,一会儿踌躇满志,一会儿会陷入了沉思,当时,国家重点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开建,仅垣曲一县就有7个乡镇、42个行政村的1万余户需要搬迁,4.2万人由此背井离乡。对于家乡的这一变化。大多数人袖手无策,刘适瑞作为一名黄河儿女千里迢迢进京谋求新的生存出路。
然而,在他面前的道路并不平坦。刚到北京,他在天安门广场,卖过雨伞,在前门卖过饮料,北京火车站帮旅客扛过行李,在海淀建筑工地当过小工,到二环边上的医院里照顾过病人……
最后他在鼓楼开了一家餐厅,随着小浪底水库开工,从老家来京打工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两年后,人们成群结队通过刘适瑞找工作。
来者都是客。刘适瑞是个热心肠人。租住屋里挤满了人。在为家乡人跑工作的时候,刘适瑞常常陷入沉思,随着北京人口老龄化,家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开建,使大批人口就业成了一个新问题。于是在他心里产生了创办一个家政公司的念头,专门服务北京人,专门帮老家人找工作。
二十多年前办家政,还是一个新鲜事。但要蹚出这条新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万事开头难,资金在哪里?场地如何解决?刘适瑞创办家政的消息一传开,也引来人们的非议。等但这些没有难倒吓到刘适瑞,他说“路是人走出来的,我可以学中干,干中学。”刘适瑞把开的饭店卖了,在前门正阳门租了两间房,2001年挂着“红人家政”的公司开业了。
精心服务,营造家政万般情
从红人家政的公司走出,拐过两条小巷来到一处汾州胡同,打开门,让人眼前一亮,一处前后两座小院的房间,410平方米的近十九个房间,房间卫生间、洗浴、床铺,一应俱全,窗明几净,整洁卫生,大方典雅。刘适瑞说“这座小院,经过一番修整,成了初来北京的打工人员,吃住免费的招待所。”
进入刘适瑞的办公室眼前的是一片喜庆色彩,会客室里挂着“垣曲县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垣曲总商会北京商会”、“垣曲县招才引智北京工作站”、“北京运城企业商会,运城总商会北京商会,“运城市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工作站”运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牌匾。
刘适瑞娓娓道来,讲了他们开办红人家政的酸甜苦辣,营造家政的情谊。
在刘适瑞的办公室的档案库里,放着数万份档案,刘适瑞说“这是他们保存的打工者的档案,分门别类。”
岗前培训,送政策、送法律、送保险使打工者有获得感。凡通过刘适瑞参加打工者他们都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培训地点就在这个小院的招待所,他们聘请一些专业人员,对家政、保安、施工等人员进行安全、风俗、语言等,注意事项的培训,是他们尽快进入脚色。为了使这些打工者在遇到问题时不至于无助,他们还根据不同的打工角色,分别送政策、送法律、送保险。使他们有一种获得感,存在感、安全感。
刘适瑞试图通过产业联盟方式,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构建云家政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运城在外务工人员互通互联,信息资源共享。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为农民工解决了一部分具体问题,但解决不了他们的根本问题。
有一位叫南丰花女士说了她的感触。她先后在深圳、杭州、上海等地当过保姆,中介人一介绍就了事,有问题无人管,有投诉无人理。在一个地方干不了多长时间就辞了。这一次她来到北京,原来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可是一到北京,红人家政就像接待亲人一样管吃管住,安排了保姆后,先是培训,又是“三送”,使她有一种到家的感觉。高兴地说“这样我心里就踏实了,不好好干对不起刘经理。”
垣曲古城一家人来到天安门想到故宫、长城旅游给刘适瑞打了一个电话,刘适瑞放下手里的活,二话没说,就带这家人到故宫、长城游了一天。事后这一家人十分感激。刘适瑞摆摆手说“我在北京,这里就是咱垣曲的接待站。”
用“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村、一村带一片”使打工者有抱团取暖感。这些年,刘适瑞通过“传、帮、带、学和技能培训”形式,将一批批家乡农民工输送进京城机关、地铁、快递、送餐、物业等用人机构,以及成千上万个家庭用户。垣曲人,成为了北京服务行业的香饽饽。时至今天几乎每个村,都有人在京务工,出现了许多北京保安村、育儿村、护工村。
古城镇、谭家乡就是这样的典型。古城镇石为民是这个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年到北京打工后,他回到家后把自己挣的第一桶金讲给家人,使家人受到启发和鼓舞,第二年他爱人与他一起到北京打工。村里人最讲现实,几年之后,一个村的人有80%,青壮年都到北京打了。每人平均每年5万元的收入,全县有1.6万人外出,一年就可为当地带回5亿元的劳务收入。
为家政人员排忧解难,使打工者有亲切感。打工者免不了有这样哪样问题。对产生的矛盾,出现的纠纷,刘适瑞都把它作为自己的事,全力解决,二十多年处理这样的事多如星辰。
刘适瑞说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有一位刘艳青的保姆在一家打工两年,家里突发事故,她提出不干了,这家还欠她1万多元新水,雇主提出不给。她找到红人家政,经理在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带上她,通过摆事实,讲法律,打通了这家雇主的思想,给保姆要回来1万多元。
垣曲有一位中年农村妇女,在西客站南广场走失。刘适瑞接到家属求助电话,立刻启动紧急响应,在十多个老乡的微信**动几千人帮助寻找。
垣曲上王村有一位中年男人,在昌平建筑工地干活去世。刘适瑞立刻带领着在京做律师的老乡,驱车赶过去协助家属了解情况,维护老乡的合法权益……
这些事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却反映了刘适瑞对家乡人的大爱。
每年春节、国庆前后,也是红人家政繁忙时刻,由于家政人员驻地分散,设及到方圆百余里,而回家的路程时间不一样,红人家政就把人员集中到他们的宾馆吃住,
一年他专门联系了三辆大巴车,直接开到西客站,接送往返的员工,一站式服务。回不了家的,十月一号回来大家一起包饺子吃。”说着他又发了“正阳人家喊大家,回家吃饺子啦!”的抖音,在京务工的员工,想家又回不去,回到正阳人家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啦啦家长里短,就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两个多月时间要有几千人在这里吃住,有人担心这笔不小的开支怕刘适瑞吃不销,刘适瑞说 “难得一年在一起聚一聚,这是一个相互了解的机会。”由于红人家政讲诚信,守合同,目前办事联络处已增加到三个,在册人员到达到1.6万人。
尽心打理,谱出家政一曲歌
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十年来刘适瑞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家政歌。
这曲歌得到县委、政府的肯定。2019年10月25日,红人家政把一万多人输送到北京务工做家务,垣曲县领导把运城市“十佳农民”得奖杯和胸带,亲手交给刘适端,并紧握住刘适端的手说:“你真是垣曲的功臣!”
这曲歌在天安门上空回响。2018年国庆节,原来红人家政推荐的80名保姆、保安、保洁、月嫂、陪护、小时工组成的队伍,经过层层筛选,一下子成了到120名,当这支特别的队伍,精神抖擞地身着红衣、打着红旗、唱着红歌,走进了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致敬,向开国领袖致敬,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展现新时代农民工的风采,博得成千上万名中外游客一片喝彩。这是哪里来的这支队伍?一时成了人们舆论的焦点,来是来自山西垣曲的红人家政。像油锅里放了一把盐,一下子咋开了。
这一开天辟地举动,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壮举,这是在天安门游行队伍里第一次出现家政簇的队伍。
这曲歌响在垣曲大地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至今还在垣曲传诵。刘适瑞到京从事家政后,很少回老家。有一年,他为女儿翠翠办喜事,在垣曲县城逗留了半个月。由于长期在北京,使他对家乡的小吃情有独钟,大锅盔、红薯丸子、油泼饸烙面、小米焖饭、黄河大鲤鱼,一家接着一家吃,每天不重样。
奇怪的是,他每一次吃完饭,等到去结账的时候,饭店的老板都说,帐单已经有人结了。开初他以为遇到了熟人。后来连着数天都这样,这时一家人不由纳闷起来,有这么巧?每次都遇到熟人?
小儿子刘超好奇地去询问,结果老板们问他,你是不是从北京回来的?他说对!你爸是不是叫刘适瑞?他说对!你爸是不是在前门帮人找工作?他说对!原来,每次都有刘适瑞曾帮助过的人,看到他吃饭就先悄悄埋了单。
听到这些,刘适瑞摇摇头说:“愧对家乡,我不过做了我应该做的一点小事,让家乡人惦记了”。
梁冬,原新绛科委主任,系山西作家协会会员,山西民间文学协会会员,出版《七彩人生》《遥看那座花果山》《历史二十四孝故事新编》《二十四节气农事养生》等书籍,曾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山西日报》《运城日报》等国内外报刊发表散文、游记、诗歌、言论等作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