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市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纪实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023年,河津市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不断优化公共服务,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为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让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小事”办实,保持民生“温度”
“生活在大美河津太幸福了,不仅有城乡免费公交,去年还开通了免费旅游公交,将梯子崖、龙门、古今天下、薛仁贵寒窑等景区景点串联起来,我们出行、旅游更方便了!”家住河津城区盛世佳苑小区的张女士高兴地说。
2023年,河津市全面提升免费公交服务水平,积极开通全域免费旅游公交、镇村公交,投入车辆147台,规划运行线路20条,辐射城区大小街道和9个乡镇(街道)的各个行政村,日均班次680个、服务2.7万人次。
清涧街道叠翠社区智慧养老为老年幸福生活“加码”、樊村镇樊村堡村把日间照料中心打造成老年人的“幸福小院”……河津市坚持把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以不断满足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目标,大力扶持发展养老事业,着力打造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该市共有养老机构17家,拥有床位2080张,入住老人1189人;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97家;“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家。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河津市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惠民生、暖民心的大事小情,用民生“温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实事办妥,擦亮发展“底色”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3年,河津市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在医疗、教育、就业等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河津市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建成主体框架、70个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提升改造……该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康河津建设为统领,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县域“五大中心”建设,办好卫生健康民生实事;抽调126名专家骨干深入基层分院开展对口帮扶,不断提升乡村医疗服务能力。
陕西师范大学龙门实验学校(小学部)投入使用、6所农村标准化幼儿园主体完工……该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积极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城镇新增就业4109人、1310名失业人员再就业、267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该市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千方百计强政策、拓岗位、优服务,打出了一套促进就业“组合拳”。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634元。
与此同时,该市还进一步夯实责任、优化服务,持续推进参保扩面提质,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应参尽参、应保尽保。2023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68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9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9.3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4.9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7.13万人。
好事办好,提升幸福“质感”
2023年,河津市紧扣群众所需、群众所盼、群众所难,用心谋事、用情办事,用一点一滴的小变化换来城市的大变样,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一幅幅温暖幸福的民生图景在古耿大地不断展开。
社会救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防线,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2023年以来,该市坚持把维护群众基本权益作为社会救助的根本遵循,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精准救助。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275.43万元、特困供养资金568.67万元、残疾人补贴资金388.75万元、救助资金83.323万元。
2023年,该市先后对200余名残疾人分4批次进行种植、养殖、按摩和手工业加工培训,积极引导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切实增强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同年9月,全省首家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在该市挂牌成立,目前已入驻1家辅助性就业机构、引进3家企业,为40余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体育公园提升改造项目顺利完工、工人文化宫建设项目有序实施、外贸片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新建14座换热站新增供热面积40.18万平方米、实施人行道改造及街道绿化提质项目、推动子夏书屋向农村覆盖……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为民生“加码”、为幸福“提速”,河津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一个又一个新起点。在新的征程上,河津市将以勇往直前的勇气、披荆斩棘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追求,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事业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史甜甜/报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