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百锁的绛州木版年画持续走俏
吴百锁为年画上色 记者 朱超逸丁 摄
龙年春节将近,家家户户采办年货的热情也逐渐高涨。除了备齐各种吃的喝的,年画、春联等拉满节日氛围的传统元素也必不可少。1月30日一早,在新绛县吴百锁的家里,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前来购买年画的顾客。
“老吴,给我来三副大门神,再来两个‘福’字。”市民赵玉水是当天第一个登门的顾客。一进屋,他就被桌上题材多样、色彩丰富的年画吸引住了。“新年贴年画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这种非遗木版年画比流水式的机械制作出的产品更加鲜活有趣,让人很有小时候的感觉。年底了,特意上门购买这种年画,想贴在村里的大门上,增添些年味儿。”赵玉水说。
吴百锁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绛州木版年画传承人,目前专注于收集、整理、传承、研究和制作绛州木版年画。走进他的家里,整座小院非常古朴,门上、院墙都贴有大大小小的年画。不大的客厅,也被他充分利用起来,宛若一个丰富的收藏展馆。墙壁上悬挂着一米多长的仕女图卷轴,用色鲜明、形态逼真;贴墙壁的桌子上摆满了小相框装裱好的“福”字、“龙”等年画,种类丰富、线条细腻;客厅中间的大桌子则是他上色、剪裁的地方,上面放着他加工赶制出来的作品。
作为年味儿的重要象征,随着春节将近,年画愈发走俏。其中,“事柿如意”“福禄寿”“吉庆有余”“天官赐福”“童子送财”等福气满满的年画,以及各种门神年画深受市民喜爱。为了喜迎龙年的到来,吴百锁还创作了“祥云龙”“龙行龘龘”“吉祥龙”等年画新作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每幅作品都是我手工制作的,现在每天睡四五个小时,从早上四五点就起来开始印制。早上做的一批福字和门神基本都卖完了,还得加紧再做一些。”忙碌过程中,不时有人打电话订购。吴百锁介绍,购买年画的顾客全国各地都有,国外的也有,前几天还通过顺丰给马来西亚的顾客寄过去100多幅。
“这里的年画种类可真多啊,这个‘龙’的彩色真好看……”市民赵铁路发出感叹,“之前老吴经常在外地,有时候都不知道多会儿回新绛,这次趁着他回来,我专门过来买两副门神准备贴到我们家的大门上,图个好寓意。”
买别的东西,顾客总是拿了就走,但碰到吴百锁印制木版年画时,大家则会留下静静观赏。他的工作桌上,墨盘、刷子、雕刻好的木版、纸、蜡等各种工具一应俱全。只见他穿着围裙,拿起棕刷,蘸取墨汁,将墨汁均匀地扫上雕版,空气中瞬间弥漫着墨香味。接着,他轻捧纸张,慢慢覆盖在雕版上,再用拓包反复压印,整套动作看着简单,却处处都有讲究,如此才能保证每根线条都漆黑、匀称、优美。遇到套印的年画,需要换不同的雕版,重复上面的步骤,最复杂的要反复7遍,而且对精准度要求极高。
小小的年画,不仅显示了手工匠人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顽强生命力。“年画,是中国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绛州木版年画是绛州民间艺术品的代表之一,它发端于宋金,兴盛于明清。”吴百锁介绍,绛州木版年画分为门神、侍女、戏曲故事、祈福等8类。
近年来,随着国家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深入推进,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工艺精湛的绛州木版年画也被逐步重视,成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何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搭建起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值得思考,吴百锁也在用自己的实践寻找答案。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一方面,他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在绛州木版年画原有8大题材的基础上,创作了人物肖像、小书签、冰箱贴、帆布包、抱枕、扇子、装裱起来的小摆件等新作品,将传统元素运用到日常用品的装饰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更加贴近生活,更受市场欢迎。
另一方面,吴百锁积极参加推介宣传活动,除了国内的城市,还前往韩国、日本、匈牙利、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近距离展示我国的非遗文化魅力。同时,他还与部分学校搭建合作平台,建立绛州木版年画传习所,吸引年轻人学习制作,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我对传统的东西很是喜爱,尤其钟情于木版年画,这种雕刻工艺里面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在谋生与爱好合一,已经很幸福了,作为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希望能将这项技艺好好传下去。”吴百锁说。
记者 赵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