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3-6 10:07:21

赵波家庭的家训源于《宋史》




提起赵波,不少人知道他。几十年来,他醉心于池盐文化研究、挖掘、探索、传承,不仅发表多篇文章,编辑出版了多部专著,助力盐池“垦畦浇晒法”成功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多次进社区、企业、学校义务宣讲池盐文化。不过,鲜有人知,他与爱人张军英无微不至地侍奉双方母亲,陪伴她们走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刻。

3月3日,记者走访赵波老师得知,这份对长辈的至孝,源于他家秉承的《赵氏家训》。“敦孝悌、睦宗族、力本业、慎交友、和兄弟、训子弟、尚勤俭、戒争讼、遵法律、禁非为”,“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示儿孙两条道路惟耕惟读”,是他们一家人为人处世的人生信条。

1958年出生的赵波,老家在万荣县皇甫乡马家庄。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在北相镇出生的他,被接回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正是在这里,他潜移默化受到优良家风的影响,见证了家风的厚重绵延。

赵波的爷爷是普通的农民,但一直知道耕读传家的重要性。仅从赵家几代人起名就能了解一二。

“我爷爷的爷爷辈是‘安’字辈;爷爷的父亲那一辈取名于‘河清海晏’;爷爷辈是‘重’字辈,取名根据‘仁义礼智福谦’;到我父亲是‘鸿’字辈。”赵波介绍,这些名字都蕴含了长辈对赵氏子孙崇文重教、克己复礼的美好寓意。

赵波的父亲赵鸿儒先读私塾,后来考入汾南中学,在那里遇到游击队招兵,继而当了兵,自此改变了人生命运。

原万泉县解放后,赵鸿儒被分配到县政府土地科,后被调入团县委,待运城解放后,1948年被调入原安邑县团县委。后来,在陶村镇下乡时,他认识了赵波的母亲——张丽芳。

张丽芳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喜爱读书,后来考入山西省邮电学校,被分配到陶村镇供销社。直到现在赵波还记得外公两手打算盘和母亲熟练拍电报的场景。

1958年,赵波出生不久,北相镇突降暴雨,发大水,因父亲当时是北相镇的干部,忙于抗震救灾,赵波被爷爷接回了老家,自此在老家生活。

他记得,家里挂着一幅装帧精美但有些年头的布面条幅,上书“敦孝悌、睦宗族、力本业、慎交友、和兄弟、训子弟、尚勤俭、戒争讼、遵法律、禁非为”的《赵氏家训》,两旁有一副对联“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示儿孙两条道路惟耕惟读”。后来,“文革”期间,条幅与家中很多旧物被毁,但条幅的内容深深印在他脑海里。成年后的他发现,这是记录于《宋史》列传119条的《赵氏家训》。

◆德孝源于家学◆

大到家训中为人处世的道理,小到吃饭如何拿筷子、不能吧唧嘴、吃馍馍底要朝自己等礼节,爷爷奶奶都曾教过他。爷爷是个热心肠,村里红白喜事常常做管家,总会安排得井井有条。

不仅如此,家里的祭祖仪式更是庄重又威严。赵波的爷爷是长子,每年清明、过年祭祖时,爷爷的兄弟们都会前来,带着小辈们在坟前或牌位前缅怀先祖,教后人感恩祖先、孝顺父母。

赵波的父亲是长子,赵波亦是家中老大,这份庄严的仪式,一直被他们延续到现在。不仅如此,祭祖时还添加了诵念祖训,以及后来赵波自己创作的祭文,希望让后辈更直观地理解家风家训,勇担责任,身体力行地传承。

“作为长子,身上的担子更重,要为弟弟妹妹做好表率,要为家庭的稳定、幸福、团结负责。”赵波说。赵波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兄妹四人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孝顺父母,谁家有事大家都会帮衬一把,从不计较,也没红过脸。

作为妻子,张军英有着相同的处事观念,对待父母和公婆,也都尽心尽力悉心照顾,从不抱怨。

那么,两人同时把母亲接到身边照顾的事,就很容易理解了。起初,两位老人的赡养是轮流式的,分别在自家儿女家轮流住几个月。后来,随着两位老人年龄增大,行动不便,加之赵波和张军英已经退休,其他弟妹都还有工作要忙,赵波夫妻俩索性把两位老人都接来住下,其他儿女也会经常来看望老人。

每天,赵波和张军英分工协作,张军英给老人买菜、做饭、洗脸、洗脚,赵波给老人喂饭、洗衣服、拖地。招呼老人上厕所,就需要他俩一起搀扶,耐心陪伴。

彼时,赵波的儿子儿媳在太原工作,大孙女正上小学,小孙女刚3岁。儿子儿媳白天要上班,赵波主动接了小孙女到运城生活。两老一小的日常照顾,成了赵波和张军英的生活重心。

2019年,两位老人在夫妻俩精心照顾下,走过了人生最后一段时光,先后离世。日夜陪伴的日子,也成了赵波和张军英人生中的珍贵回忆。

◆笃行源于传承◆

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日常研究,加上平时长辈们的教诲和影响,赵波更是总结出了“治家要勤、持家要俭、责己要严、居心要正、处事要和、事亲要孝、接物要诚、待人要敬、出言要慎、厉行要恭、为人要义、道德要行”的“赵氏家训十二要”,以及“赵氏家训四自言”“赵氏家风三自言”等。

这份家风传承,不仅在潜意识里,更在行动中。几代人的努力,让赵家人在马家庄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在赵波家还有一个有趣的传承现象。赵波的外公是康杰中学3班学生,母亲是28班学生,赵波是90班学生,他的儿子赵端是306班学生。

赵端1982年出生,到了他这一代,名字全都是赵波父亲取的。“‘端’有三个含义,一是当时提出了端正党风;二是他是长子长孙,希望他能领着弟弟妹妹端端正正走正道;三是出自孟子的人有‘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赵波说,父亲希望孩子能践行名字中的这些含义。

赵端不仅实现了长辈们的期许,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考入太原理工大学,随后继续攻读研究生,最后评上副教授,在太原理工大学任教。他的妻子刘丽也是一位副教授,在太原一所大学任教。

赵波弟弟和妹妹的孩子以赵氏家训为准则,学业事业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大家族中,赵波叔叔们的孩子同样优秀,到了赵端这一代,赵家仅副教授就有6位,研究生也有10余个。

对于两个孙女,赵波同样给她们取了寓意美好的名字——赵誉宁、赵誉彤,寄托了他对孙女们的赞美之意,希望孩子们平安喜乐、宁静致远、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如今,大孙女已经读初中了,小孙女也上了小学,两人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大孙女的钢琴演奏还获得了学校的“明日之星”最高奖。虽然大部分时间她们都在太原上学,但逢年过节都会回运城,时不时打视频,问问爷爷的近况。小孙女有时还会让爷爷用手机带她看看老家的院子、村里的戏台。3岁那会儿,看着爷爷奶奶照顾老奶她们,她就已经会帮着给端饭递食物了。

采访时,赵波身上穿的是儿媳刘丽买的毛背心,“他们前两天还打电话说,给我买了双鞋邮回来了。”他笑着说,平日里的日用品,孩子们会直接买下给他邮寄回来。

优良家风在这个家庭深深扎根,福佑着老人、滋养着子孙,让一个家庭的和美代代传承。

记者 王捷

摄影王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赵波家庭的家训源于《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