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3-12 10:23:58

文彦博赋诗挽温公

李恩虎/文

文彦博,山西介休人,北宋名臣,政治家、书法家,22岁考中进士,历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将入相五十年之久,辅助朝政,屡居高位,任职地方,秉公执法,政绩卓越,世人尊称其为贤相。他沉着冷静,胸襟坦荡,临事果断,心怀社稷民生家国天下,“事君以忠,养民以仁”——司马光在《伫瞻堂记》对他如是赞誉。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同为三晋大地走出去的能臣廉吏,他与文彦博有颇多相似之处。同样都是少年得志,20岁考中进士,历仕仁、英、神、哲四朝,也曾官居宰相。元祐元年四月,司马光还举荐当时已经辞官归隐的文彦博,说他是宿德元老,应重新启用。但由于文彦博年事已高,不适合任实职,因此被任命为平章军国重事,相当于高级国事顾问。绍圣四年,章惇执政,言官议论文彦博与司马光为朋党,反对王安石变法,于是将文彦博由太师降职为太子少保,同年,文彦博逝世,享寿92岁。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文彦博虽年长司马光13岁,但二人志趣相投,彼此间情深意厚,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病逝,追赠太师、温国公。时年文彦博已八旬高龄,悲痛之余,饱蘸感情浓墨,写下两首七律诗以寄托哀思:

《一》

“莫逆论交司马丈,君心知我我知君。同谋同道殊无间,一死一生今岁分。八十衰弱如槁木,一千余日是残曛。前途若有相逢处,尚以英灵解世纷。”

诗的大意是:司马先生呀,你和我是莫逆之交,你我心意相通,志向和追求也相同,我们之间没有间隙,然而如今一死一生天人永隔了。我如今是八十衰翁,形如枯木,日薄夕山,至多也就剩一千余日。将来我们再度相逢之时,仍然要以英勇的精神解决世间的纷争。

这可真是刎颈之交,志同道合,感情甚笃,亲密无间,故温公的突然离世对文彦博来说实乃噩耗,其哀痛之切可以想见。

《二》

“留滞周南十五年,成书奏牍过三千。东山方起为霖雨,大厦俄顷叹逝川。密有忠言如药石,别加优礼赐貂蝉。两宫痛惜皆临奠,祗为皋夔志未宣。”

该诗的大意是:你留在洛阳十五年,写成的书册奏章超过三千。正处于东山再起効力朝廷、泽福百姓时,忽然就如大厦一般倾倒,空让人感叹岁月无情。你向朝廷进言治国良策,就如同治病的药一样灵验,朝廷也对你特加优待,赐你为三公(貂蝉冠是三公的冠戴)。你的离世震动朝野、两宫亲临吊唁,无不痛心而又惋惜,只是因为作为贤明的辅佐大臣,你志向还没有完成呀。

从公元1071年到1085年,司马光退居洛阳15年,不问政事,潜心编就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此乃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逝,年仅10岁的宋哲宗即位,其祖母皇太后当政,她对司马光深为倚重,向其征询治国方略,司马光进言上疏,被一一采纳,并正式被拜为宰相。他二次回朝为相,本可以重整朝纲,有一番作为,可惜次年九月一日就溘然长逝,太皇太后高氏闻讯后,放声痛哭,哀叹国家失去了一位忠君爱国的能臣,并带着小皇帝宋哲宗亲自到司马光家中亲临吊唁致祭,可谓哀荣备至。

复出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做宰相的时间只有短短八个月,“志未宣”,令人叹惋。

文彦博的挽温公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千百年之后的今天,重温二位古代名臣的“友谊篇”,仍令人动容,感慨不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彦博赋诗挽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