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县北张镇春耕春管见闻
春分时节,在新绛县北张镇的田野上,冬小麦、中药材及大棚蔬菜等农作物陆续进入春耕春播春管期,当地农民抢抓农时,平整土地、开耕、施肥、播种……在湛蓝的天空下,忙碌、热闹的景象随处可见。春耕小麦田
3月20日,在北张镇北张村的一处麦田里,权六旦和老伴正在给返青的麦苗进行喷洒农药、除草、中耕等作业,为今年的小麦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这片小块地有5亩多,别的地方还有几块,我种的全都是新品种小麦。这个品种好管理,技术要求也不高,我年纪大了,种植这个品种相对来说比较省事。”正在喷洒农药的权六旦说。
权六旦家一共种植了15亩冬小麦,都是自己与老伴2个人在耕作。“这几亩地都能浇上水,亩产都在700多公斤。除自己留用外,也能赚几个钱,虽然不多,但也够花了,最重要的是家里有粮心中不慌。”憨厚的权六旦说,他与“土疙瘩”打了一辈子交道,一天不到地里干干活,心里还有点不踏实。
今年,北张村冬小麦播种面积有4500余亩。目前,村民们在镇农科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正抓住春管的有利时机,按照区域、长势和土壤墒情等特点,对冬小麦进行镇压划锄、保墒增温、追肥浇灌、打药除草等科学管理,促弱控旺保丰产。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全力做好小麦春季防冻害和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春播中药材
北张镇北杜坞村位于马首山脚下,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该村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持续推进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已成为晋南地区较大的中药材销售集散地。
3月21日,在北杜坞村药材种植户卫香菊的一处中药材种植基地,20余名村民正在下播药苗、铺设地膜。一番忙碌后,田野里散发着阵阵泥土的芬芳,村民们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也播下了他们持续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我是从三年前开始种植中药材的,现在种植有地黄、白术、柴胡、黄芩等品种,面积有40多亩。一年下来的话,大概能赚个50多万元吧。”正在与村民一起播种地黄的卫香菊说。
卫香菊是地地道道的北杜坞人,在村里当了几十年的公办教师。5年前她退休后,便承包流转了50余亩土地,全部种植上了中药材。由于她有文化、肯学习、爱钻研,借助村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很快就成为中药材种植的行家里手,稳稳妥妥地鼓起了自己的“钱袋子”。
目前,北杜坞村共有中药材加工合作社50家,从业人员800余人,主要生产加工柴胡、青翘、黄芩、白术、远志等道地药材,年交易量达8亿多元,其中连翘交易量占全国总量的70%,有“中国连翘第一村”之美誉。
春管大棚菜
3月22日,北张村的蔬菜生产基地内,黄瓜、圣女果、西红柿等各类果蔬长势喜人。菜农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春灌、除草、采摘等工作,春耕春管有序开展。
菜农曹刚军说:“现在气温渐渐回暖,黄瓜和西红柿等时令蔬菜生长得很快。我每天一大早就来到大棚里,按时给蔬菜浇水、施肥等,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曹刚军种植的6个蔬菜大棚,全部实施了“小改大”更新改造项目。改造后的大棚空间大、光照好,便于机械耕作。同时,新大棚采用了水肥一体化种植新技术,水、肥、光照、通风等关键要素都是自动化管控,大大地减轻了菜农的劳动强度,蔬菜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曹刚军算了一笔账。“我这里每个棚的面积是2.7亩左右,西红柿和黄瓜亩产可达到5000公斤到10000公斤,圣女果也有5000余公斤。现在,黄瓜、圣女果每公斤分别是6元、1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说着,曹刚军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据了解,北张村现有日光温室大棚350余座,全村100多户村民从事圣女果、西红柿、乳瓜、黄瓜等果蔬种植,年产值达4500余万元。蔬菜产业在丰富群众“菜篮子”的同时,也鼓起了菜农的“钱袋子”。
今年春季,该村“两委”为持续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95万元,在蔬菜生产基地新修建了5条1800余米的道路,极大改善了菜农们蔬菜生产、运输和销售的条件。
“春光不可负,农时不待人。我们镇村干部将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和技术服务工作,积极组织全镇村民有序开展春耕备耕春播工作,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北张镇副镇长田燕飞说。
张秋明 仪卓彦/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