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涑水新村的新面孔 越来越多
3月的绛县古绛镇涑水新村,山桃花和连翘花竞相开放,粉的温柔、黄的热情,像是上帝有意将色彩泼洒在了这里一般,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涑水新村是全市“五面红旗”示范村。近年来,该村以建设“四宜绛县”为工作总抓手,从“一村一品”的思路出发突出特色产业,新建农产品深加工工厂,实施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涑水生态园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与村民收入有了大幅增长,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以持续提升。
昔日村民眼中的荒沟如今竟成了“金沟”,这样的变化是如何来的呢?记者进行了了解。
荒沟建景点
涑水生态园本是一片山沟,在村民眼中不算什么好地块。随着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涑水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水龙看到了不一样的发展思路。
“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变了,大家越来越喜欢来农村游玩,发展乡村旅游正当其时。南沟这边本就有个水库,山间还流着泉水,能够吸引附近的人们前来游玩。在这里打造鱼池的话,既能够利用山间的活水,满足游客的游玩需求,还具备观赏价值。同时,有了游玩的场所后,自然也需要有一个供游客们吃饭的地方,农家乐就有了发展的空间。”陈水龙说。
目前,涑水新村利用17万立方米水库,新建鱼池3座,其中生态养殖池2座、钓鱼池1座,搭建“涑水山庄”农家乐1座,完成周围道路绿化、硬化、亮化工程,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可满足游客垂钓、餐饮、烧烤、观光等需求。
“涑水生态园建成以前,来这边游玩的都是熟面孔,现在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了,总能看到一些陌生的面孔,而且往往都是一家人一起来。”家住涑水生态园附近的村民许荣会说道。
2023年,钓鱼池与“涑水山庄”农家乐给涑水新村集体带来了收入,这让陈水龙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在外出考察市场时发现了小木屋这样独具特色的民宿,而在绛县,这种形式的民宿还没有发展起来。说干就干,有了这样的想法后,陈水龙回到村里及时与村干部商议,并向上级争取资金,于今年2月在涑水新村建成了5间小木屋。
小木屋就在“涑水山庄”农家乐的不远处,占地4亩。5间小木屋是温暖的木质原色,周围有喷泉、水池、长廊、凉亭,其中1间小木屋可满足游客们唱歌的需求,供游客们在美餐一顿之后休闲娱乐,其余4间均用于住宿,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山间的景色,享受恬静美好的生活。
“涑水生态园建的东西还真不少,游客来了之后,可体验的东西很多,乘兴而来,就是要玩得开心。”游客刘洋来到涑水生态园后这样说道。
续建是“涑水山庄”农家乐与小木屋的运营负责人,在他看来,涑水生态园的发展空间很大。他说:“比如农家乐,我们会结合当前的时令蔬菜做一些特色菜品,根据人数上菜,菜品每隔半个月就会更新,在这里吃饭会有一种开‘盲盒’的感觉,这是在其他饭店体验不到的。现在,我们推出荠菜,再过一个月还会有槐花炒鸡蛋,炖的羊肉也是本村喂养的山羊,对游客来说,无论是这里的用餐环境,还是用餐体验,都是非常独特的。”
除此之外,涑水新村还计划打造3500平方米的篝火草坪,在水库周围荒坡打造水果采摘园,在李家沟打造小杂粮种植基地,在柿树林建立露营地。
“涑水生态园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大众为目的,打造自然、绿色、健康的服务和产品,用康养度假方式,给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放松宜养的场所,切实打造吃、住、游、娱、学一体化服务基地。用新模式带动涑水新村的创新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村民致富的聚宝盆,真正实现群众受益、乡村振兴。”陈水龙说。
致富新“密码”
“我们村的红薯吃起来不仅甜,茎部相对较细。以前,村里的红薯总是在其他村的小型作坊进行生产,从打粉、沉淀、过筛、晾晒到成品,至少需要一星期,加上运输成本,对村民来说确实不太方便。”涑水新村村委会副主任佟江说道。
涑水新村境内,涑水河穿村而过,村庄背靠南山,且靠近河滩,多沙质土壤,土质疏松绵软。依托沙土地,辖区内的红薯质地细腻、软糯绵甜。涑水新村种植红薯历史悠久,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红薯粉条,销往太原、忻州等地。基于资源优势与历史传统,涑水新村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新建农产品加工厂,用于红薯粉面、红薯粉条的生产。
“我们村的地有50%以上是沙质土壤,适合种植红薯。红薯相较其他作物来说,产量稳定,且较好管理,基本上种到地里不需要费太大功夫护苗、打药。同时,新建的红薯加工厂,加工时用水不多,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做成粉面与粉条以后,经济效益更高。”佟江说。其实,佟江在2012年村子未合并时,就与忻州的超市签订过订货协议,对方承诺对本地的红薯粉面、粉条应收尽收。
涑水新村引进当前较为先进的红薯粉面全自动深加工设备,有18个螺旋机,从红薯到烘干的粉面,仅需一小时。小型作坊生产出来的粉面,农户回到家中还需二次过筛,粉质粗糙,该设备加工的红薯粉面粉质细腻,精细化程度比之前提高了许多。
加工厂每日可生产400公斤粉面、360公斤粉条。粉面设备预计每年工作两个月,粉条设备预计每年工作4个月—5个月,且都是在红薯成熟季节开展工作。
“去年我种了不到1亩红薯,今年响应村里号召种植了3亩。”红薯种植户梁朝东说,“今年种植红薯每亩补贴200元,且承诺收购时价格不低于0.5元一斤,这样的补贴政策让我种植红薯更加有信心了。”
涑水新村农产品深加工工厂计划结合本地中药材与蔬菜,生产菠菜、杜仲、葛根等特色粉条,生产以“绿色、健康”为特色的红薯粉面及红薯粉条。虽然工厂建成不久,但是红薯种植户充满了期待。
发展新起点
“现在村里有生态园,还有自己的加工厂,广场、小游园、晾晒场、健身器材都有,沿路还有各种好看的花。现在,我们村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不比生活在城里差。”村民王法合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环境。
王法合在村里生活了60多年,他欣喜地说:“近些年村子变化太大了,最明显的就是村子的环境卫生。村子干净整洁之后,其他村子的人来了,都夸赞说我们村的环境好。”
近年来,在古绛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涑水新村十分注重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涑水新村的街巷道硬化完成90%,主巷道绿化完成80%,在村子里放眼望去,一片干净整洁的模样。“周末我很喜欢开车来这边兜风,跨过涑水河大桥,道路干净,路边有花,还能看一看南山,很轻松自在。”附近村村民这样说道。
当前,涑水新村建立了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各条街巷道都有街巷长,负责辖区的环境卫生。“以前村里环境卫生不好,大家也没什么卫生意识,随着环境卫生宣传增多,村内整治力度加大,渐渐地,在街巷道乱堆乱放的行为变少了,谁家门前太乱也不好意思了,慢慢地村里都整洁了。”村干部梁朝东说道。
涑水新村的变化,离不开村“两委”的努力。“作为合并村,最大的问题就是稳民心,涑水新村的党支部的工作做得非常到位,一方面我们能够看到村‘两委’积极帮助村民解决问题,包括家长里短、邻间纠纷等,近些年没有发生信访矛盾;另一方面,经常把村‘两委’干部、居民组长、党员代表等叫来开会商讨村内事宜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变得越来越理解对方。稳民心与产业发展,让涑水新村有了质的飞跃。”涑水新村包村干部贾云霞说。
与此同时,古绛镇政府也非常看好涑水新村的发展,下一步计划将涑水新村打造成“精品村”“数字乡村”,为涑水新村的发展带来更多优势。
古绛镇还提出了依托郝家窑、涑水新村、尧寓村、合涧村等村产业特点和历史特色,打造以涑水河为轴线的“农文旅”深度融合循环圈,这些都为涑水新村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现在,涑水新村将荒沟变“金沟”吸引游客,将河滩变“宝滩”发展红薯产业,增加集体收益。将来,随着绛县沿涑水河观光道的建成,这里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