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某些知识分子的丢人现眼
据《中国青年报》3月29日《文化周刊》刊登的报道,3月24日,法国电影《坠落的审判》在北京大学举行首映礼,导演茹斯汀·特里耶来到现场,与北大教授戴锦华、董强对谈。很多现场听众希望听到对谈中的精彩观点及表述。但是,在这场活动中,存在着一种不那么和谐的音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点,一是法语系某教授脱离影片主题,大谈“坠落”这一意向在法国文学和哲学领域的传统,并在有法语翻译的情况下坚持用法语向导演提问;二则是现场主持人在串场期间发表大段个人看法,以至于被台下观众打断,要求“让导演多说说话”。
一位法语系教授,一位现场主持人,所表现出来的是某些中国知识分子中过分夸大自我,很肤浅地展示自我,结果显现出授人以笑柄的愚蠢和无知。
一个法国语言文学的教授,为什么要在一部电影的首映式上如此放肆地显示自己的所谓才学。这样做难道不是非常愚蠢地吗? 他那么要急于表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还是要跟一个法国电影导演来争一个什么高下? 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种极为肤浅和低下的作派实在令人作呕,然而这位教授本身却不自知。真不知道是他的智商很低还是他的情商很低,或者二商都不高,才能干出这么一件让人既蔑视又耻笑的事情来。
那个主持人也是一样。主持人的作用是引导受邀嘉宾把观众最希望听到的东西讲出来,一个更高明的主持人还能引导嘉宾能说出几句经典话语来,那就让主持人体现出更高的能力来。主持人如果在场上,只是在大讲特讲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喧宾夺主,是主持人和主持工作的大忌。但这位主持人却以为,在台上大讲特讲自己的观点,才是展示自己的最佳方式。但他们似乎真的不知道,这样的作派最让观众感到厌恶,而且为他感觉到非常丢人现眼。
当年赵忠祥在主持家庭百秒知识竞赛时,有一首俄语题。赵忠祥用了将近一分钟的时间用俄语来念这道题。这种做法让人感觉他就是在炫耀他有多高的俄语水平,这让听者的真实感觉,就是这个主持人实在太肤浅了,太没有自知之明了。反正我听他的俄语发音,就是典型的中国式俄语。这样的主持人,实在让人既摇头又无语。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在电影首映式上的这二位的表现就叫做没有自知之明。教授应该是传播文明的,主持人也是应该发扬文明的,但是这二位的做法恰恰是在贬损文明,他们展示出来的是极为丑陋的不文明。
在某些中国知识分子那里,这种肤浅的自傲,空洞的自我张扬,表现出来的内在本性却是自轻、自贱和自我贬低。他们太拿自己当回事了,总以为天下要是没有了他们,这天就一定会塌下来。他们总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来表现他们的这种让人恶心的行为。
在一些学术研讨会上,有一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每一个研讨会,参会的人比较多,而每个人能发言的时间都很有限。会议主持人也都会要求限制每个人的发言时间。应该说,在有的研讨会上,这种规定是能够得到严格执行的。比如,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学术研讨会,对每个发言人发言的时间控制得非常严格。假如允许发言10分钟,那么10分钟一到,主持人立刻要求发言人停止发言,要为下一个发言人留下足够的时间。如果前面的发言者都占用了大量超时的时间,那么后面安排的人基本就没有发言的机会了。哪怕发言人名气再大,头衔再多,发言时间也不得超过规定时间。如果超过了规定时间,主持人就会立刻中断他的发言。
在有一次研讨会上,前面发言的人都还算守规矩,发言规定时间一到,大家就会自动停止发言。但后来有一位山西大学的教授,一讲就超时太多。当台下的观众对他占用这么长的时间表达不满是,不知道他是没有感觉呢,还是根本就不在乎,还说我还要再讲一点。最后,有一位甘肃省委党校的女老师,大会本来安排了有她的发言,就是因为这位山西大学的教授占用了太多的时间,这位甘肃省委党校的女老师就失去了发言的机会。会议主持人虽然讲了规定,但对于违反规定的人却从来不予制止。这样的规定就形同虚设。
还有一次是在北京市哲学会的研讨会上。会议主持人也说,每人发言不要超过15分钟。结果有一位北大的教授一讲就是40分钟。主持人也不干预。后来另一个当然没有北大有名的学校来的教师发言,只讲了10分钟不到,会议主持人就要求他要讲得简短点,这位老师有点生气,对主持人说,前面那位讲了40分钟你也没有要求他讲得简短一点,为什么我这还没有到15分钟,你就不让我讲了,这是什么道理? 你们是看人下菜碟吗? 还是他们觉得北大很牛,可以多讲一些时间,而我们这类学校就很土,随便讲一点就够了吗? 你们是要区别对待吗? 这位愤怒的老师说了这一番话后,主持人也不再说什么了,因为他确实做得没有道理,也就只好让这位老师继续发言了。
还有一次,北方交大的学生会组织一些高校的教授到他们那儿讲讲学习邓小平理论方面的内容,也是每人发言不超过15分钟,结果大多数不同高校来的教授就遵守着会议的有关规定。最后发言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个年轻学者,据说他还是个这方面的专家。结果他一发言就是40分钟。而且他讲得平平淡淡,引不起听众的兴味来。当时在场的学生们有点喧嚣,不太满意,可这位年青学者依然故我,还在那里絮絮叨叨。这样一副惹人讨厌的样子,参加会议的大学生们都很有意见。后来,听说这位年青学者犯了什么事,可能是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就销声匿迹了。
这样一类自以为是,还狂妄自大的知识分子,似乎也不是极个别的。他们的这些臭毛病也不知道是怎么养成的。他们除了盲目自大之外,更严重的是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他们这种随意占用大量别人时间的做法,既不尊重会议的主办方,也不尊重参加会议的各方代表。他们总是唯我独尊,唯我独大。这样的人真的要说起学问来,我看并没有什么多了不起。
一个知识分子,无论是学者也好,还是教师也罢,总要低调做人。本来你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却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一个真正有本事有学问的人一定不是这副鬼样子。过去有一副对子,上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下联: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说的这是这一类人。
还见过一首诗,抄在这里,供参考。
参会有感
骡马聚集市
嘶鸣各不同
壮硕高声者
昂首又挺胸
占据好食槽
身虚力亏空
从未负车载
田下无影踪
出行甚得意
挂彩且披红
睨睥傲环视
炫耀街巷中
可叹不自知
笑柄复重重
此辈运多舛
汤锅现途穷
胡懋仁 · 2024-04-14 · 来源:北航老胡之闲话微信公众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