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
河东成语典故园“中流砥柱”雕塑
周念晨/文
在古代,在平陆段黄河河底,横着一道高高低低的岩石。相传大禹治理洪水时,在此处积石分水,石形似柱,因此取名为砥柱。由砥柱分开的三个口子,远远看去就像黄河中间开了三道门,北边为“人门”,中为“神门”,南为“鬼门”。
传说很久以前,一位老艄公率领几条货船驶往下游,船行到“神门”河口,突然天气骤变,狂风不止,大雨倾盆。刹那间,河谷里白浪翻卷、雾气腾腾,看不清水势,辨不明方向。老艄公驾的那只船像离弦的箭一样穿过“神门”。河床里有许多暗礁,这只船被风浪推着,眼看就要遭难。正在危急时刻,只听老艄公在风雨中大喝一声:“掌稳舵,朝我来。”
老艄公扑通一声,跳进惊涛骇浪之中,船工们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只听船的前面不断传来“朝我来!朝我来!”的高喊,船工们来不及多想,驾着船,朝着那个方向冲过去,最终驶出了急流险滩,来到了安全地带,而老艄公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面对激流,无所畏惧,为船工指引着正确的方向。
如今,人们也把砥柱山叫作“朝我来”。同时把具有航向标性质的石岛或在艰难环境中起到支柱作用的人们称为“中流砥柱”。
(《中国水利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