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6-4 08:49:27

行走百里奚

行走无常,苦乐其中。

古人把行走叫作远足,就是离开家乡,到很远很陌生的地方去。如果是旅游观光,优哉游哉,放飞心情,当然不错;如若是向外寻求发展,圆梦夙愿,理当如此;最不堪者,恐怕要数那些迫于无奈,身不由己,四处漂泊的人了。



春秋乱世,周天子式微,天下无道。孔子周游列国,厄于陈蔡。夫子踔厉前行,笃志不怠,克己复礼,传播儒经,尽显担当。楚国生变,佞臣得志,屈原受诬,遭谗被逐。迁客骚人行吟江畔,其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天地为之动容,汨罗为之呜咽。苏东坡官场失意,频遭外放,从徐州到黄州,由杭州到惠州,最终流落海南岛上的儋州。他赍志千里,雪泥鸿爪,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从不以自身荣辱为意,唯民情民愿是瞻,“心安处是吾乡”。明代徐霞客是位旷古远足的“达人”,他博览图经地志,踏遍三山五岳、穷尽五湖四海,探险记胜,为世人展现了神州的大好河山。快乐行走,跟着感觉去旅行,是徐霞客留给后人的一幅美丽画卷。



也许是出生太早了,春秋时的百里奚生逢乱世,就没有像徐霞客一样的行走快乐,甚至还有被迫“跑路”的不堪。

百里奚(公元前724—公元前621年),复姓百里,名奚,字井伯,出生于虞国槐下村。百里奚家祖无恒产,他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直到三十岁上,才娶妻杜氏,生子孟明视。靠妻子纺线织布供养,他才得以十年寒窗,苦读成才。

杜氏觉得男儿应志在四方,劝夫外出谋事。临别前,她杀了家里正下蛋的老母鸡,劈了柴门上的木闩,熬了一锅肉粥,让百里奚饱餐一顿上路,并深情叮嘱:“苟富贵,勿相忘!”

百里奚抛雏别妻先到了宋国,因举目无亲,无人引荐,死活找不到事干。就在他抱病行乞街头之时,遇到了上人蹇叔,礼拜其为兄长。蹇叔足智多谋,满腹经纶,带他又回到虞国去见上大夫宫之奇。宫受托将百里奚举荐给虞君,使他当上了中大夫。戴上了官帽翅,百里奚满心欢喜回乡去找妻儿,却意外得知,娘俩已流落外地,杳无音讯。



公元前658年,晋国势盛,举兵伐虢。晋献公以稀世之宝“垂棘之璧”“屈产之乘”为礼,向虞借道。虞君贪图玉璧、宝马,慨然应诺。宫之奇力谏不可。他说,虞、虢紧邻,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可虞君主意已定,拒不纳谏。宫之奇料定虞国必亡,便携带全家远走他国。百里奚看见位高权重的老臣说话尚不顶用,只好三缄其口,静观其变。

晋军“假道灭虢”后,班师归途,果然顺手牵羊拿下了虞国,把虞君和百里奚当作俘虏,押回了晋国。

后来,秦晋交好,秦穆公向晋国求婚,献公把百里奚当作媵人,也就是陪嫁的奴仆,送往秦国。百里奚忍受不了奇耻大辱,半路乘隙逃到楚国,为人放牛。

百里奚很会养牛,凡是雇佣他养牛的人家,很快都发了“牛财”,富甲一方。楚王得知消息,召百里奚询问养牛之道。他说,别无良策,只须“时其食,恤其力,心与牛而为一”就行了。



楚王为了充实国力,加强军备,又让百里奚去牧马。他如法炮制“牛经”,养出了体格健硕,疾奔如飞的军马。

看到楚国在短短几年间骏马成群,战车倍增,秦穆公隐隐感到了某种不安。当他得知这一切皆由百里奚一人所为时,便想用重金去赎回这位本该属秦的奴隶。有大臣出班,提醒秦君:这样等于告诉楚王,百里奚是位旷世奇才,楚王若醒悟过来,肯定不会放人;不如不动声色,只按照奴隶的市价,用五张羊皮将他换回。



几经周折,百里奚辗转来到了秦国。秦穆公见他满头白发,胡子拉碴,很不以为意。问他多大岁数了,答曰:“七十。”穆公不由轻叹:“唉,可惜太老了!”他却说:“王要我上山打虎,入海擒龙,或冲锋御敌,确实力不能逮;若让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参赞国事,富国强兵,尚有余智。再说,我比姜太公当年还小十岁,怎能说老了?”穆公然其言,长谈三天三夜,封之为上卿,委以国政。

此间,百里奚向穆公荐举了蹇叔,说他的才能比自己更强。穆公十分高兴,任命蹇叔为右庶长,百里奚为左庶长。因百里奚是用五张公羊皮换来的,因此被人称作“五羖大夫”。

在蹇叔与百里奚“二相”的联袂治理下,秦国日益强盛,“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中原诸侯俯首称臣,边远小国争相来附,俨然天下霸主。



公元前647年,晋国遭遇大荒,百姓啼饥号寒,饿殍遍野。晋使入秦求助,穆公召集群臣商议。有人主张隔岸观火,静观其变;有人言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有人以邻为壑,幸灾乐祸。百里奚则挺身而出,力排众议。他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行道有福。”在他的坚持下,穆公拍板,作出了输粟于晋的决定。一时间舟船尽出,“自壅及绛相继”,史称“泛舟之役”。

身居左相,百里奚遵循古训,勤政恤民,克己奉公。史籍记载其“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虽无威仪,却尽显贤相风流。



当然作为宰辅,仅仅节俭谦恭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具有洞察天下、大智大勇的眼界与气魄,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急欲征服四方,雄霸中原,派遣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及白乙丙、西乞术为帅,千里奔袭,去攻打宋国。百里奚和蹇叔都料到路途遥远、关隘甚多,恐遭埋伏,极力劝阻。无奈穆公兴兵意决,不肯收回成命。百里奚哭送儿子上路后,暗中派人在秦晋交界处的黄河渡口安置舟船,以备接应。次年,秦军归途行至崤山,突遭晋军围歼,全军覆没,三帅被俘。

在如何处置秦军三帅的问题上,晋献公首鼠两端,踌躇不决。母后心存恻隐,劝他放人,以弥补前嫌。献公听从母命,让三帅自行离去。旋即有大臣力谏,说这是放虎归山,必遗后患。晋君如梦方醒,急忙派兵去追,谁知孟明视三人早已登船而去。

崤山之战四年后,孟明视率军伐晋,渡河沉舟,大败晋师,终雪前耻。



当年百里奚为谋求事业,抛却妻儿,行走晋、楚,历尽坎坷,逾十年未获际遇。直到入秦拜相,才铸造了人生辉煌。杜氏听说夫婿在秦发迹,遂沿途乞讨,千里寻夫来到了秦国。她担心自己人老珠黄,落泊不堪,“相爷”不肯相认,便求人在相府寻了个浣衣的差事。

一日,百里奚在府中宴请宾客。杜氏向总管毛遂自荐,说自己会唱虞国俚曲,相爷一定爱听。总管为讨相爷喜欢,便让她去表演。杜氏含悲忍泪,大声唱道:“百里奚,五羊皮!父粱肉,子啼饥,夫文绣,妻浣衣。今之日,君坐而我离。嗟乎!富贵忘我为?”歌尚未竟,百里奚急忙离席,与老妻相拥而泣。



百里奚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辅佐秦穆公富国强兵,迅速崛起,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其丰功伟绩,典籍凿凿,有口皆碑。史家称赞他“膏泽下于民,令闻传于后”。故孔子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指百里奚),爵之大夫……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这就是百里奚,一位志存高远,钦翼昊天,不断行走的传奇“大咖”。

赵战生/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走百里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