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6-20 20:03:48

夏游巫咸山 李水仙 散文

早听说巫咸山顶的穿洞砖塔,扔进个马钱铜钱,叮叮当当的响声由山脚相连的建筑源源不断地传至山顶的亭台楼阁,令人神往。那里的山脚下是不是居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商相巫咸?他还在操劳黎民国事,还在用蓍草卜筮,济世苍生吗?禁不住猎奇的心,约上好朋友萍,我们在她家巷头拐个弯进入盘山公路,路东便是巫咸山!巫咸山紧挨巫谷的山根立座“瑶台月‘夏’”的青铜雕塑,小篆“夏”字,凸显出诞生于夏县的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先河地位。雕塑底座标有“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夏县段)”的文字,由此出发可开启黄河夏都段生态文明之旅,饱览黄河沿岸的美丽风光和浓郁的乡土文化。心下一动:这次来巫咸山,下次一定看黄河去。

午时的热浪裹挟着步行的我们,未曾示弱的山风又扑打着汹汹翻滚的热浪凌乱地溃逃。万木葱茏的巫咸山伴着我们,到景区后,在前面办公场所购得门票,欣然放眼山门简约素朴的青石牌坊,扁额为“毓秀瑶台”,边挟两翼长联:斯为仙岳佛哉儒哉天尊哉巫咸占筮千古各成奇迹;地以人传王也相也忠仕也夏禹奠基一时皆入壮观!

进山门捕捉到门北赑屃负着的蟠龙碑,碑刻“巫氏渊流保乂家邦”。看看时间,是巫氏海内外宗亲立于公元二〇一八年九月二十八日的碑刻,已逾五载。那么多的宗亲远道而来看望巫咸父子,他们有多高兴!碑上仙风道骨的巫咸好像在问候我这个久已未至的乡亲,他从商代生活在这里,采中条药草,医百姓病痛,辅国之中兴,用占卜天象得来的自然科学知识,让百姓趋吉避害种植五谷杂粮,垦荒筑坝,安居乐业。鼓据说是巫咸发明的。鼓的出现,催生了那个时代管弦乐器多样化。巫咸的传说太多,当推“巫”姓鼻祖,是不是太戊王以他出色的职业成就赐予的贵姓?想知的答案太多,我们又隔着久远的年代,怕交流困难,我提高嗓门,却冲口而出:“山顶挂着您老的大名!瞧瞧去。”
高高低低的台阶迎接着我们,护栏外夹道蔚然的松柏颔首微笑,挂着简介牌子的荆条、狼牙刺、皂荚树,柔枝翠叶,酸枣树举着簇新的小碎花招呼着我们,问好作答里撞进台阶前面的“博雅亭”,亭口歇乏的长凳上遇见布衣袍服,隐居中条的王翰老先生,他吟着他的诗,我品着他孤傲的气节。我说在下拜读过先生《九日登瑶台山》的诗:“几年踪迹漫栖迟,今日登临逸兴飞。绿酒喜随藜杖到,白头须插菊花归。”读得自己喜欢劲上来找菊花别,不是盛开时节,禁不住向王翰老先生躬身行礼:“先生在上,今日幸会,请收下我这不才的学生。”他摆摆手:“不敢当。”眼里没有轻视,仿佛晓得我是个爱文的女子。王翰老先生常骑头毛驴,带个书童来此聚会。他说巫咸待人热诚,来这里的寒士清流、官宦乡绅不拘时空所限,不论贫贱富贵,以文会友,吟诗作赋,陶冶情操。渴饮俯拾即是的松风清露,食啖金阳夕晖。王老先生话罢,这才发现亭那头的先人不少,黄帝散发,披风是嫘祖结的月牙白的桑蚕丝,身旁嫘祖拿桑叶喂养扁箩里的蚕宝宝。大禹听介子推的忠孝节义,听司马温公阐述他的《资治通鉴》,卫夫人这会儿讲她的《笔阵图》,聆听间捕获到一两句发人深省的妙论,倩簪花小楷沙沙落墨铭记。其毋来的嘉康杰目光如炬,身着干净褪色的军衣,腰系半旧皮带位列其中,还有几张生疏的面孔。


未敢打扰盘桓畅谈的众多精英。我们悄悄离去。弯弯曲曲的台阶抬高着我们。山下远了,目落处皆是绿毯般的茸茸葱葱、鸟鸣稀疏、人声寂寂,台阶上回响着轻轻重重的脚踏声。

前面台阶处又现一亭,亭曰“陶然亭”,亭牌置《巫咸经》,不由读起经:有沧桑的男声介入。是读的音韵欠缺吗?诧异地诘问:“你是谁?”

“我,巫咸啊!”

“您老不是在山下吗?”

“你读我的经我就知道了。我是‘顺风耳’‘千里眼’,有‘万年的心智’……”

我说:“你读吧!”

“我不读,我讲,《咸乂》治国术,一经启圣贤。此术不可求,俱在阴阳间。这里蕴含……记取一字诀,便登造化门。”

哲理太深,一时参不透,我说回家慢慢磨,磨透治不了国,修个身也好。半空中回荡着巫咸洪亮磁性的“好”声。

走走停停,到了快近山顶的“望月亭”,风在呼啸,人在风的漩涡,何处旗帜啵啵烈如爆竹,而松柏林涛,沸腾已如绿色的瀑布了!此刻我又捕捉到一种飞机穿越云天的轰鸣声,细辨确定是毗邻山峦上风力发电机齿轮转动的噪音。风到处转,风熨帖又绵软,我鼓满夏日清风的长裙,亦带着我飘飘欲仙了!“望月亭”,望月怀远,“瑶台望月”令几多文人仕子青睐醉迷。酒一樽,月一樽,酒浸月华,月染酒香,诗文淋漓,精致泼洒。凝结了无数先贤旷达超脱的瑶台之月,更轻盈,更诗意,更明亮。我听着王翰拈须而出的:“清溪绕屋归来晚,月满瑶台秋满天。”我感受着姜洪的:“烟消绿野秋光碧,露滴瑶台夜气清。月到天心无片翳,瑶台万象自分明。”又想起乐在中秋的马骙望月所得:“一岁中秋月最明,瑶台此夜景偏清。月当午夜山无影,青嶂寒蟾合得名。”

捧着前辈的明月向着既定的方向,我们把一千七百多个台阶完全甩在了身后,在直陡的“太虚观”前踟蹰会,手扶边栏,惊悚里一级一级缓慢爬过峭、险的七十二级台阶,读着观门外清代名士杨守献撰写的楹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冒着炙夏登山的疲惫,全被楹联营造的八月月明、巫山山秀的清新脱俗一扫而空。

太虚观重建于2004年,这里有个小插曲,建观时运输材料的车辆无法直达,民工们采用背扛肩挑的原始方式上山,场面震撼。敬意使得迈进观内的脚步一轻再轻,生怕踩坏一砖一石的珍贵可爱。进观门正对着夏都人们仰望的东方宝塔,这让自己始料不及,塔的庄严肃穆,震撼震慑着进观的人们,打断了我和萍的小声交谈。塔为九层,高43.6米,取《周易》八卦之象,蕴藏着象、数、理的神奇玄机。塔在此处为佛塔,亦为夏都地标性建筑,亦为启智利学的文峰塔。千百年来,庙之于塔,塔之于风水和人,充满神秘神圣的宗教信仰,鞭策着古今学子学以致用,做有用的人,做积极入世改换门庭的能人。盘旋于佛塔内窄陡的木楼梯,一层一阁拜访塔里的各路神仙塑像,四大著名演员、弥勒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身处塔的顶端楼阁,目光穿透格子窗棂,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大气磅礴,山下城市楼厦和树木校园已小到轻弱,只以红蓝白绿而记了!四外寂寥空阔,如登天界,云海神驰。


塔内坐神仙,塔外观内的巫宫祠,三清、三官、文昌、药王、雷神等道教真人,安于各自殿阁神堂。塔南角亭的文昌阁后有数通碑刻,字迹多已模糊,仅可辨识的有《创建观音堂记》《重修三清百王药殿及献亭记》《重修天圣宫三清宫巫宫祠暨偎并三官殿雷神洞碑记》的石碑。文昌阁和北边相对的钟亭间设献榭,钟亭内置巨钟,鼓槌缚红布,击鼓可祈福。钟由五家企业捐赠,上刻《瑶台赋》。钟前的绿树系满人们祈愿的红丝绦。访遍太虚观内儒、释、道的神仙们,我们走出边门绕到无台阶的后山,峰峦叠嶂,巫谷碧水映青山,蓝天镶云霞,此境如锦似绣,禅在心中驻,云从脚下生,仿若遗世独立于自然的无限风光。再次转到前山归途,已到望月亭下。俯视巫咸山,这好恶并存的山,山倚中条,绿如画,风如歌,流岚织青幔,南山拥温泉,第一药汤名天下,春燕舞蹁跹。巫咸山堪比仙境,胜似仙境。下到山门,巫咸摆弄着手上的蓍草,漫不经心地说:“爬到山顶,山还是我吗?”看眼石牌坊背面的“钟灵条山”,我摇摇头,又点点头,夏桀的人之大过让此山蒙羞,巫咸又以他的卓越功德拯救了这座名誉扫地的山,给它以名山应有的壮丽和厚重。山以人而名而盛,慕名而来的游客观赏山的孤峰峭拔,亦敬仰于忠国爱民、虚怀若谷的巫相啊!不管巫咸山,还是瑶台山,两个名,一座山,美之美矣,圣则圣矣。以瑶台命名,也是瑕不掩瑜!一个志向远大的人一生在仰望名山中攀登,一个伟大的生命攀登不止,永垂不朽。巫咸深知个中道理,名在山头,身在山脚,从未放弃探索和攀登。巫咸活了数千年,还青春地活在巫咸山脚下,引导着历经坎坷曲折的人走在攀登辉煌的道路上。夜色来临时,巫咸山上的佛塔将放射出一束束美妙的激光,指引着迷茫的人们找到温暖的家园。我爱巫咸山,爱这攀登的精神高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游巫咸山 李水仙 散文